APP下载

药物溶栓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40例的护理体会

2013-04-29张丽华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护理

张丽华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溶栓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采用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可达95%,其中病程1-14d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病程15-40d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以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肢护理以及日常生活护理等,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药物溶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178-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采用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0例,其中男29例,男11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1.7±2.4)岁,病程1-40d,平均为(17.3±3.8)d,其中30例位于左下肢,10例位于右下肢,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患肢出现明显的肿胀和疼痛。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溶栓以及联合抗凝治疗,选用尿激酶作为溶栓药物,20万U 加入500ml溶液,将尿激酶保存在冰箱中现配现用,静脉滴注,滴注的速度不宜过慢,因为过慢会影响溶栓效果,同时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每天200ml/kg,分2次注射。

1.3 临床护理

1.3.1 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会突发下肢剧烈疼痛和肿胀,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心理,护理时应及时向患者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溶栓治疗的意义以及预后情况,尽快消除其不良心理。关心和体贴患者,向其讲解不良情绪的危害,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其积极配合溶栓治疗。

1.3.2 患肢护理: 当急性期时抬高患肢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并缓解疼痛,禁止按摩患肢以免造成栓子脱落。指导患者进行趾关节和踝关节趾伸屈运动,以促进患者的下肢血液回流,降低血液的淤滞程度。急性期过后患者可下床活动,教会患者使用弹力绷带,避免站立时间过长,加强腓肠肌的收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每天观察肢体消肿情况,测量双下肢周径,同时注意观察患肢的皮肤温度、颜色以及足背动脉博动情况。

1.3.3 溶栓治疗护理: 治疗期间尽可能减少穿刺周围静脉的次数,可使用留置针,以免反复穿刺造成出血;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便血以及血尿等出血倾向;治疗后患者不宜过早进行下床活动,避免患肢过冷或者过热,以免发生部分溶解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观察患者下肢疼痛的部位、程度及范围,注意观察止血带加压缠绕后患肢的皮肤颜色和温度的变化情况,若皮肤变青紫,皮温显著下降,说明动脉的供血受到影响,应适当减小压力。

1.3.4 日常生活护理: 由于血黏度增高是诱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以及低脂的饮食,以清淡且易消化为主,避免摄入富含维生素K类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花生以及松子等,以免影响抗凝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多饮水,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以增加血流的速度。叮嘱患者戒烟,避免尼古丁刺激造成静脉收缩而影响血液循环;保持患者的大便通畅,以免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

1.3.5 健康指导: 在发病2周的急性期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对患肢进行保暖并抬高30°,在床上活动时需要避免运动的幅度过大,避免进行屈髋屈膝活动和按摩患肢,以免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在恢复期可协助患者适当下床活动,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应循序渐进进行活动;可外敷活血化瘀以及消肿止痛的中药,促进建立侧支循环,以减轻肿胀。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肢的肿胀消失,站立或者活动后没有下肢肿胀痛,行静脉造影管腔再通,可见瓣膜清晰;有效:患肢的肿胀明显减轻,站立或者活动后下肢有轻度肿痛,行静脉造影可见管腔以再通为主,但瓣膜不清晰;无效:患肢肿胀有所减轻,站立或者活动后下肢肿胀痛有所改善,行静脉造影可见静脉管腔部分再通或者不通[1]。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32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可达95%,其中病程1-14d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病程15-40d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以及肺栓塞等并发症。

3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采用尿激酶常规静脉给药,由于血栓局部药物浓度较低,且药物的作用时间较短,因此造成溶栓效果较差[2]。而根据下肢深静脉造影的原理,浅静脉血流可以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深静脉血流则不会返流进入浅静脉,采用从患者的足背静脉穿刺,使用止血带扎于患肢的踝关节上方,阻断浅静脉血流,从而可以使溶栓药通过交通支直接进入深静脉,使药物快速作用于血栓部位,同时再加上微量注射泵的动力作用,可有效增加血栓部位的药物作用浓度,促进血管再通[3]。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过程中注意对患肢的护理和溶栓治疗的护理,同时给予合理的饮食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给予合理的健康指导,从而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以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由此可见,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肢护理以及日常生活护理等,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郝进芳,李卫勇,王福霞.255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9(29):2391-2392.

[2] 黄春燕,陆仁连.药物溶栓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0,10 (30):5449-5450.

[3] 吴青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10,2(2):37-38.

[4] 赵红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药物溶栓治疗后护理方法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49.

猜你喜欢

护理
护理札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与养生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