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金三角”毗邻的9年
2013-04-29邹清明郝亚鑫
邹清明 郝亚鑫
武警云南省总队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支队卫生队卫生员李云东,云南文山人,1980年10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04年7月入党,四级警士长。从2004年至今,李云东积极响应云南省德宏州开展的“打一场禁毒防艾的人民战争”号召,主动请缨并成为“参战”队员,每年驻村工作日不少于120天,这一干,就是9春秋。
“吸毒者都是受害者,要用真情去感化他们”
被誉为“孔雀之乡”的德宏州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毗邻 “金三角”。这里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黄金口岸,同时也是毒品从东南亚渗入的集散地。户撒乡项姐村就是其中一个“重灾区”,当地群众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不足,甚至还把毒品用于治疗感冒、腹泻等病症。
2006年的一天,景颇族村民徐品成的爱人跑来向李云东举报,老公躲在厕所吸毒。徐品成被送往德宏州强制戒毒所,进行2年强制戒毒。家里的妻子带着3岁的孩子,日子举步维艰。每次驻村,李云东都忘不了这母子俩,为他们送钱、送粮,给孩子买学习用品、玩具,但是就这样也没有打动这个恨透了丈夫的女人,她带着孩子多次到支队找李云东提出要与徐品成离婚,李云东心里清楚,离婚对于一个正在强制戒毒人的伤害,他耐心对徐品成的妻子做工作,告诉她离婚只会让丈夫的戒毒半途而废。一边是孤苦伶仃的母子,一边是强制戒毒的徐品成,逢年过节,李云东都要带着生活用品到戒毒所看望徐品成,告诉他家里的情况,并托人把徐品成借调到戒毒所厨房,跟着厨师学习炒菜。
2年后,徐品成从戒毒所走出来,第一眼看见的就是等着接他回家的妻儿和李云东。现在的徐品成远离毒品,凭着在戒毒所学习的手艺和妻子开起了小饭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9年来,李云东先后协助公安抓获吸毒人员57人,为辖区内23名吸毒人员进行帮教并成功戒除毒瘾。
“和艾滋病人生活在一起,用我的手牽他们的手”
艾滋病让人望而却步,但是李云东作为驻村帮扶工作组中的一员,在项姐村9年如一日,与病人同吃同住同劳动。
9年前在项姐村,静脉注射是村民最为常见的一种毒品吸食方式。多数吸毒者交叉使用注射器,导致该村24名村民感染艾滋病病毒。针对这一情况,李云东同工作组成员深入到所属12个自然村,召开了上百次群众大会,并挨家挨户宣传毒品危害和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
2006年7月18日晚,据村民举报张某某等5人正在家中吸毒,李云东迅速与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将5名吸毒人员现场抓获。刚要进派出所的时候,走在最后的一名吸毒人员将掖在衣服里的一把砍刀抽出。搏斗中李云东的手被划了一条口子,鲜血直流。
第二天李云东才知道,行凶的疑犯是艾滋病毒携带者。艾滋病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李云东知道,自己被传染的可能性很大。3个月后,经过检查,当医生告诉他未感染时,他才松了一口气。
2009年10月的一天,李云东左手不小心被玻璃划伤,在卫生院缝了5针。恰巧第二天支队扶贫工作队要配合村医为村民采血进行艾滋病普查。村医劝他休息,但一大早,他就冒着危险坚持为村民采血留样。检验医生问他是不是有什么有恃无恐的本领,他只是一笑置之,继续工作。
9年来,李云东在街道、小巷粘贴宣传标语2万余条,长久性标语268条,发放宣传手册4000余册。项姐村村医感慨地说:“如果没有李云东的教育宣传和科学防范,我们也不会有现在的良好局面。”
“打一场全民参与的禁毒防艾战争”
李云东向支队提交了书面报告,建议在村民中成立禁毒防艾护村队。随后,支队立刻对此工作进行安排,投资2万元为护村队员配发28套迷彩服,14把强光电筒、28套警棍和袖章,还在村中设放了三个禁毒防艾举报箱。
李云东同地方禁毒防艾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认真研究,帮助各村民小组成立了禁毒防艾护村互助联防队、禁毒防艾理事会、妇女之家等基层组织,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了3000余字的村规民约,教育广大群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这个村有33名吸毒人员受教育后自愿到乡派出所进行尿检提出要强制戒毒,另有22名与村委会签下自我保证书。
今天的项姐村,村寨群众自主参加禁毒防艾工作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已形成了一个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戒断毒瘾两年以上有107人,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得到了有效控制,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户撒乡项姐村下辖的田心、东么两个自然村被陇川县设为无毒文明示范村,如今,“禁毒防艾”工作已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护航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