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砺剑蓝天的试飞勇士
2013-04-29
有谁亲历过世界上最快的飞行速度?
有谁感受过世界上最大的飞行载荷?
有谁问鼎过世界上最高的飞行升限?
有谁敢在空中反复开关飞机发动机?
……
能把这些问号全都拉直的,是英雄的空军试飞员。
2013年8月,本刊记者走进空军试飞部队,近距离对话这群蓝天探路人,感悟空军英雄试飞员群体的强军报国航迹。
“发明一架飞机算不了什么,制造出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而试验它才艰难无比。”这是著名的德国航空先驱奥托·李林达尔的名言,也几乎是全世界所有试飞员的座右铭。
“艰难无比”有多难?几年后的1896年,这位先驱在一次滑翔飞行中壮烈牺牲,用生命诠释了这四个字的分量。一起一落,人类航空已走过110年,飞行试验始终伴随着航空业的发展。用试飞员陈加亮的话来说:“把空军的试飞员们串到一起,就是一部中国航空发展的历史图。”
1954年7月3日,段祥禄、刁家平成功首飞我国试制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这是新中国国产的首架飞机。
1958年8月27日,吕繁茂、何银喜首飞了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初级教练机——初教-6。该机是新中国自行研制成功并大量投入部队使用的第一种初级教练机。
1965年6月4日,拓凤鸣首飞了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超音速强击机——强-5。
1981年4月27日,鹿鸣东首飞了我国第一架完全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天候歼击机——歼-8A。
20世纪90年代初,申长生、张海、常庆贤、汤连刚完成了我国首次空中加受油试飞,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1998年3月23日,雷强首飞了我国第一架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三代机——歼-10。
……
从60多年前的朝鲜战场一路走来的空军试飞员群体,先后成功试飞160多型2万余架国产新机,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200多项,刷新我国航空工业数千项纪录。近年来,歼-10战机、航母舰载机等陆续列装部队,站立在中华民族航空事业的起飞线上,中国空军试飞员一路奋飞、接力前行,用青春和热血实践强军梦想。
长年与死神过招,血性已融入骨髓。一代代空军试飞员英勇无畏、敢于亮剑,在无数次的试飞中,遭遇空中险情3000多次,成功处置险些机毁人亡的重大特情400多起,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
他们是“科学的冒险家”,有胆有识,临危不惧
航空界有这样一组公认数据:
一架新机从首飞到定型,试飞中平均17分钟就出现一个故障;
每型现代战机列装前,要完成数百个科目、数千架次飞行试验,伴随出现的各类故障数以千万计;
即使是世界“航空强国”,每一种新飞机试飞成功,也要摔上几架;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某国新研制的4架某型三代战斗机,在试飞中全部摔掉。
……
一种新型战机的飞天之路,就是一条试飞“险途”。
2006年3月,白雪覆盖的高原某机场,美丽的天空碧蓝如洗。
时任空军某试飞部队副部队长李国恩驾某新型战机试飞,满弹、满油并加挂3个副油箱。正当他准备拉杆离陆起飞时,突然飞机右偏,前轮抬起困难。此刻,飞机滑跑距离已经超过跑道的3/4,中断起飞将机毁人亡。
李国恩果断拉杆起飞,并极力保持好飞机的姿态,想着尽快建立着陆航线。而当飞机刚刚爬升到100米高度时,右发动机却突然停车了!
李国恩明白,此时速度小,驾机返场的风险很大,但他仍然决定一试。他靠1台发动机保持小角度上升,随即按下启动按钮,但未成功。紧接着,他又进行了多次启动,依然失败。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凭借1台发动机,在满载状态下返场着陆,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机毁人亡。“跳伞就意味着数年的科研成果清零!已经没有选择余地,就是死也要试试。”李国恩果断操控飞机进入着陆航線,一番艰险,成功着陆,不仅保住了飞机和科研设备,更带回了重要的飞行数据。
像这样的历险,对于李国恩来说,可谓家常便饭,他说:“这是我们的工作,不要把试飞想得那么悲壮。”每一个试飞员都向往首飞,令李国恩骄傲的是,他担任过5型歼击机首席试飞员,多次遭遇空中重大险情,但他从没有向妻子提起过。
在空军某试飞部队的门口写着这样一句话:试飞员是科学的冒险家。的确,试飞员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必须冒险,但它是以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过硬的飞行驾驶技术和追求完美的试飞境界为依托的。
1998年12月24日是“飞豹”首飞的日子。
从一定意义上讲,“飞豹”是当时我国第一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正因为如此,它的试飞风险极高。
临上飞机前,黄炳新悄悄地将一封短短的“三句话遗书”留在办公桌抽屉里:“即使我这次牺牲了,为国防发展也值得;这里面的钱,是我死后交给组织的最后一次党费;家人不要给组织添任何麻烦。”
1992年8月,“飞豹”开始某重大风险科目试飞。
前两次试飞,飞机都出现了剧烈振动现象。为了确保国家重点型号的试飞进度,原试飞院副院长、振动专家张克荣专程找到黄炳新:“老黄,你再试飞一次吧!”
8月24日,天空湛蓝明丽,机场热浪滚滚。黄炳新和另一名试飞员杨步进踏上飞机,开始第三次试飞。当战机进入5000米高空时,飞机振动得跟前两次一样,仍然非常严重。表速超过1150公里时,“咚咚”两声巨响,飞机顿时像狂放不羁的野马横冲直撞起来。黄炳新随即蹬舵,飞机没有任何反应——因为振动过于剧烈,方向舵掉了。
惊心动魄的考验面前,黄炳新开始驾机返航,他试着推左发动机油门,同时向右压驾驶杆,飞机向右滚转并在左右发动机推力的反差力矩作用下,机头缓缓地横侧,改变着方向。他就这样艰难而冷静地驾机飞向机场上空。
当黄炳新驾驶着没有方向舵的飞机高速降落、机轮安稳触地时,所有人都震惊了。这绝对是世界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
成败,就在转瞬即逝的分秒之间;生死,就在死神魔爪的缝隙里。对于空军试飞员来说,他们虽然有着飞行员的“金字塔”的美誉,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美誉更意味着卓越的意识、高超的技术,还有过人的胆略。美国一名试飞员在他的自传中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只有我们精确、精确、再精确。
刀尖上跳芭蕾,源于理性担当。多年来,一代代空军试飞员刻苦钻研,自强自信,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200多项,获得国家、军队和航空工业部门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奖励30多项,刷新我国航空工业数千项纪录。
他们是“会飞的工程师”,科学求实,迎难而上
1998年3月23日。
这是雷强最铭心刻骨的一次飞行,也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试飞。作为首席试飞小组的首飞试飞员,他将驾驶我国第一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机——歼-10飞机飞上蓝天!
从80年代中期立项,到科研样机的诞生,近20年时间,全国300多家科研院所生产厂家为它集智攻关,通力协作,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为它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多少黑发人熬成白发人,多少人甘当幕后英雄,更有一些以身许国的拳拳赤子,壮志未酬而英年早逝……
今天,终于迎来首飞的这一天。
人们将整个机场指挥中心和塔台挤得满满当当。
首飞,究竟能不能飞起来、飞回来?对于试飞员而言,这次起飞也可能是永别!人们不敢再往下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从上午9点一直等到下午4点,气象条件勉强达到首飞要求。指挥员把雷强拉到一边,问:“雷子,飞不飞?”他似乎有些迟疑。指挥员接着又问:“你确实有把握吗?”雷强沉思片刻,认真地点了点头,坚定地说:“飞!”
從塔台到歼-10飞机的距离有200多米。在无数双期待的眼神中,雷强身穿桔红色抗荷服,昂首走向战机。雷强后来动情回忆说:“200多米的行程,好像在穿越时空隧道,回想歼-10飞机研制的漫漫历程,我感到,这一天来得实属不易,也来得太快了!”
这一刻,的确来之不易——从飞初教机到高教机,从飞亚音速到超音速,二十多年了,雷强的梦终于要实现了!
此刻,所有人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雷强,只见他一步步走近飞机。雷强跨进座舱,一扭头,发现有位领导深情地看着他,脸上挂满泪水。雷强回忆说,从事试飞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见到有人在他飞行前掉泪。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气氛弥漫着整个机场,萦绕在每个人心头。
座舱盖一关闭,雷强的心里一下平静下来。他下定决心:就是缺胳膊少腿,也要把飞机给整回来!
起动、滑出、加速、拉杆,飞机在快速滑跑中昂起头来,呼啸着冲向蓝天……雷强有条不紊地做完各种试验动作。20分钟之后,一个灵巧的下滑,飞机宛若一个翩翩起舞的芭蕾演员,嘎然收起舞姿,轻盈地落在了跑道正中央。
一次划时代的首飞圆满划上了句号!
欢呼!拥抱!雀跃!停机坪上,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互相捶打着,紧紧拥抱,任凭泪水奔涌。雷强走下舷梯,已是泣不成声……
歼-10成功首飞,填补我国航空史30余项空白,使我国一跃成为能自主研制三代战机的国家,开创了三代战机研制中唯一没有摔过飞机的世界纪录,空军两个试飞部队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歼-10飞机项目行政总指挥刘高倬,用“里程碑”来形容歼-10飞机的研制成功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意义。他说,歼-10的研制缩短了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了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的跨越。
“作为试飞员,我们的头脑中要时刻想着部队飞行员的实战需要。”
“我们多承担一分风险,部队就少一分隐患,未来打赢就多一分胜算。”
说这些话的张景亭,不但是我国空军首批地方大学生飞行员,也是空军首批双学士飞行员和硕士飞行员。良好的教育背景给了他广阔的视野。在20年的试飞生涯中,他积极参与项目的研制,先后提出数十条修改意见,均被研制小组采用,大大提高了飞机的技术、战术性能。他还结合试飞实际,潜心钻研世界前沿试飞理论,先后撰写了大量学术文章,工业部门的专家们由衷地称赞他为“飞机助理设计师”。
大强度和大过载试飞对飞机是最有力的检验,新机只有通过了这项检验,才能获得通向蓝天的“绿卡”。国外在进行新机的“大强度”试飞时,曾多次发生过飞机空中解体的惨剧。歼-10飞机的此项试飞任务由张景亭担任。
那天,他驾驶战机从万米高空呼啸而下。飞机由于承受着的压力太大,整个飞机混身发抖,发出刺耳的怪叫,听着叫人毛骨悚然……当达到9个G的大过载值时,血液下流,出现了黑视,眼前什么也看不见,飞机和身体都已超越了极限。但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最终突破了极限,战胜了风险。
在歼-10试飞工作中,他还完成了高温环境试飞、大侧风试飞、最重构型的品质性质试飞等高难科目,为歼-10飞机早日列装部队、形成作战能力发挥了关键作用……
总有梦想在远方,追梦人永远在路上。多年来,一代代试飞员秉承“试飞精神”,胸怀报国梦、实践强军梦,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和空中力量建设前赴后继,先后有4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0人荣立一等功、310多人次荣立二等功。
他们是“时代的追梦人”,薪火相传,激情依旧
执戟钩沉,抚剑凝思,一股风雷激荡的试飞历史,令人肃然起敬。
1952年,为满足抗美援朝作战需求,在一无试飞条件、二无试飞经验、三无试飞队伍的情况下,3名空军飞行员就以不惜一死的“拼命三郎”精神,用短短9个月,就把数百架飞机飞上蓝天、送上战场。从此,一代代试飞员与国防科技战线的同志们一起,开创并见证了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辉煌。61年的试飞历程中,共有27位烈士血洒蓝天。
2013年8月13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城市里灯火辉煌,热浪中的人们像以往一样享受着幸福安宁。这一天,我走进了位于西安阎良的试飞员公墓。石刻的苍鹰张开翅膀守护着墓碑上这些年轻的面孔,我手中的白菊花灿烂地盛开着,肃静如那些长眠的英雄。如果不是这一次走近,也许根本不会想到,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人,默默地为祖国的航空事业时刻在献身。英雄试飞员李中华告诉我:“试飞员这支队伍是走在前沿、躲在幕后的无名英雄。”
试飞员孙光是位70后,进入试飞部队不久,他就被任命为直-9某型直升机科研试飞机长。使命使一颗年轻的心异常勇敢。海天之间,孙光长期在海上试飞,一待就是4年。2010年,孙光和原部队长万传瑞一起试飞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型武装直升机,这位老大哥性格直爽大方,飞行技术屈指可数,但直到牺牲的那一天还是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孙光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朝夕相处的师长和战友竟然永远离开了他。试飞的生活非常繁忙,每到过年过节,孙光都会抽出时间去看看万传瑞的母亲。当听说老人家想去国家大剧院看看时,他亲自陪着老人来到北京。某试飞部队部队长张新文说,“烈士们做出了貢献,千万不要忘了这些人。”
对于刘冬元来说,1993年8月28日那天是最悲痛的日子,她一家的生活从此完全走了样。那一年,刘冬元11岁。她出生刚5个月,父母就因为工作忙把她送到老家,5岁那年她终于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可当试飞员的爸爸似乎总没有时间陪她,而且越是天气好的时候爸爸越要飞行,花朵一样的年纪完全不能理解飞行对父亲为什么那么重要。那一天,刘冬元的父亲刘刚驾驶歼-8某型飞机执行任务,到达预定空域和高度时,飞机一切正常,他便按试飞程序开加力增速,当飞机接近最大M数时,只听“嘭”的一声,紧接着左发动机空中停车,飞机忽然像脱缰的野马难以驾驭……刘刚永远留在了他挚爱的蓝天上。此后家里的每个人命运都改变了。年仅44岁的妻子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有时候她会木然地摘着豆角,想着丈夫那握着操纵杆的手给自己在机场上抓蚂蚁的情景,因为他听说蚂蚁可以治好自己的类风湿病;还在上小学的刘冬元原本等着9月1日开学爸爸送她去学校的,可是这个许诺永远也实现不了了。转眼间,父亲牺牲20年了,“他一直是我们家最重要的人,从来没有改变过。”刘冬元说。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天,她习惯性地打开窗户,又是个飞行的好天气,听着蓝天上战鹰的呼啸,刘冬元感觉得到父亲从未走远。
今年38岁的空军某试飞部队副部队长兼参谋长李吉宽,清楚地记得和他一个宿舍住了5年的战友余锦旺也是38岁那年牺牲的。当年还是飞行教员的李吉宽被调到了试飞部队,余锦旺去车站接的他。那个工作中总是任劳任怨的兄长、那个生活中阳光时尚的战友忽然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岳父岳母劝他离开试飞岗位。李吉宽说:“飞,还是要飞的。这工作总得有人干嘛。”妻子白丽丽理解他,每当看到丈夫改装前紧张学习的身影、试飞改装完成后丈夫孩子一样兴奋的脸,她就知道,没有人能改变他。
李吉宽常说:“我们交给部队的是能打仗的飞机,自己的打仗本领当然要过的硬!”
某年,李吉宽接到某项实弹打靶任务。他与战友们组成试飞技术攻关小组,与科研人员一起判读飞参,分析相关飞行数据,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不但解决了近百项科研试飞中的难题,而且在多个新型装备上取得了技术突破,填补了多项国内航空领域的空白。
演习当天,随着几声“轰隆隆”的巨响,李吉宽和战友们圆满完成任务,取得了投射8发8中的优异成绩。白丽丽对丈夫说:“其实,你在我心目中早就是英雄了。”
正如汪峰那首歌唱的那样: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