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品质

2013-04-29陈志明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定势例题课程标准

陈志明

摘 要: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正迁移的积极作用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品质,并有效防止负迁移的消极影响,本文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

关键词:例题; 正迁移; 负迁移; 探究; 耗散结构; 范型; 概括; 突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28-002

心理学将“迁移”的概念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时称为“正迁移”,反之则为“负迁移”。

新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孤立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因此,怎样利用知识迁移的规律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品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充分利用正迁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知识迁移的方法多种多样,通过例题教学是利用正迁移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对例题的挖掘深度、讲解时发散和收敛的水平,都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学习迁移的质量。因此,通过例题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品质,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场持久战”。

譬如,在学完氯气的性质(新课程苏教版必修1专题2第一单元)后,在后续有关溴、碘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迁移的规律来组织课堂教学,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习的原子结构知识,并请学生画出氯、溴、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好后再让学生自主发现氯、溴、碘三者在结构上的异同点,最后请同学探究并板演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完成以上内容教师作出简要点评后,教师立即发问:“为什么可以将Cl2的性质迁移到Br2的性质呢?”学生口答:“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我故意不动声色,针对每一个反应,请持赞成和反对意见的同学分别来表述理由、分析诊断,课堂顿时“沸腾”起来。大家激烈地争论起来,通过讨论终于写出了正确的方程式:

从这道例题的设计及教学过程来看,我们觉得,例题教学要给正迁移切实提供范型,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品质,有两点必须引起重视。

贾德、鲁宾斯坦和奥苏贝尔都曾对迁移过程的实现作过精辟的论断。他们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这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实现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要能概括出两种学习活动的共同原理,只有寻找到它们本质上相同或类似的“特质”,再通过综合分析,运用“概括”这一思维操作,便能解决学习中的新问题。

因此,概括水平高,迁移就越容易。但是,正如邵瑞珍教授所说的那样,学生的概括水平并不是自动形成的,它必须靠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像这里,实质上是一种概括性的提示,这一概括性的提示揭示了迁移的要素,学生受到暗示后很快进入迁移、探究学习的状态,学生的思维对纳入新知识处于一种高效的准备状态,用不着教师去重复一个一个知识点,学生通过自我探究、迁移,便掌握了知识链。

可见,“概括”能对知识产生有效的“同化”作用,甚至更深刻的“顺应”作用。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归纳提炼出,下列“迁移探究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关键是“第三步”,即生、师共同概括、整合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为迁移活用、思维发散建立“生成点”。

二、防止知识负迁移对探究学习的影响

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在努力促进正迁移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识记并注意同中求异比较,以准确把握基本概念,防止记忆定势、理解定势、类比定势及直觉定势,消除负迁移,培养学生缜密思维的良好习惯。

事实证明,教师仅仅讲授正确的知识和结论,不论以何种形式,在帮助学生克服错误认识上是很少奏效的;因为错误的东西一旦形成有难以改变的特点,即使正面讲授的知识,学生也将正确的、似是而非的甚至错误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日积月累、积重难反。这主要是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平衡状态,没有被打破。而通过设计“知识陷阱”诱导学生上当后,能使学生的思维远离平衡状态,从而提高了知识迁移的灵活性,有效地防止了负迁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M]2.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定势例题课程标准
排除统计问题中的定势效应之“雷”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