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探区构造沉积研究
2013-04-29李想
【摘要】为了完善高升探区各含油层系的沉积和储层特征,在探区内精细地层对比划分基础上,在统一的地层格架内,对整个探区的构造沉积演化史、各含油层系沉积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为下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升探区 沉积演化史 充填模式 沉积特征
高升探区构造位于辽河坳陷的西部凹陷最北端,其位置决定了该区古近系总体上属于断陷湖盆沉积体系,即由洼陷内的滨湖、浅湖到半深湖沉积体系及与湖盆周边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水下浊积扇相共生的沉积体系所构成,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区内储层均为连续的小型粗粒碎屑扇体,且多出现于盆地边缘。与西部凹陷的中部和南部相比,具有湖盆更狭窄,物源更近,扇体更小,相变快等特点。
1 构造沉积演化史
1.1 前古近纪
本区基底为太古界建平群的小塔沟组和大营子组的深变质混合岩,被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所复杂化;中上元古代向东北延伸,以浅海含镁钙的碳酸盐沉积为主,其残留部分为西斜坡古潜山油藏主要储层。从中上元古代到燕山运动末期,本区只保留了侏罗纪晚期和白垩纪早期红色碎屑及含煤层系沉积,并有大规模中酸性安山岩喷发,随燕山运动结束,上地幔上隆,本区高升玄武岩喷溢,进入了裂谷体系发展过程。
1.2 古近纪
古新世:古新世早期,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辽河地区热地幔上拱,地壳拉张变薄。在西北~东南方向拉张力的作用下,产生了北东向的主干断层: 台安断裂、大洼断裂。这些北东向的主干断层控制了盆地基底的形态以及潜山雏型的形成,是控制凹陷早期发育的主干断裂。该阶段本区伴随有多期次碱性玄武岩喷发。以高升地区为中心喷溢,玄武岩向南北逐渐变薄,南至曙光北至牛心坨地区尖灭,其它地区为红色碎屑沉积或被剥蚀。
1.3 始新世早中期
早期:高升玄武岩喷发之后,隆起遭受剥蚀,曙光南部到齐家地区沉积的杂色和灰绿色碎屑沉积,并伴随小规模玄武岩喷发,牛心坨地区为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砂砾岩沉积,为该区主力油层,即牛心坨油层段。
中期:整个北部地区进入裂谷稳定下降阶段,除陈家洼陷西斜坡边缘和台安地区遭受剥蚀外,其余整体下降为湖相和湖湾相沉积,即高升油层段,由于下降缓慢,古地形平缓,没有较大的河流注入,加上区域性气候干旱,水域逐渐向东南加深,在高升和雷家地区沉积粒屑灰岩→灰质白云岩、泥灰岩、钙片页岩→油页岩→泥岩的演化。随水域加深呈弧形展布,逐渐变为湖相沉积。牛心坨地区开始为滨湖或湖湾相沉积逐渐变为湖相沉积,沉积了巨厚的生油岩覆盖全洼陷。杜家台油层沉积时期,地壳由稳定下降阶段到裂谷裂陷前奏阶段,该期继承了高升油层沉积时期沉积环境,干旱炎热的气候。宽阔宁静的湖盆,滨岸地势平缓,碎屑供给不足,波浪作用不明显,水域由西北向东南加深,高升和台安地区仍然处于相对隆起状态,只是下降幅度比中期大,水域扩大到整个台安地区和西斜坡边缘,由湖湾相变为浅湖相沉积。在雷家和高升地区沉积白云岩、泥质白云岩、钙片页岩、油页岩、泥岩;在台安地区发育扇三角洲砂砾岩沉积。牛心坨地区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1.4 始新世中晚期
沙三段是裂谷裂陷期的产物,沉降幅度大地层厚度大,地层分布广,在不同阶段,沉降中心不断转移,控制不同物源区和沉积环境。在高升隆起和陈家洼陷,受东侧断裂影响发育断裂控制的近岸水下扇砂砾岩沉积,洼陷中心为浊流沉积,西斜坡为浅湖或湖湾相沉积,随地壳强烈下降,水域扩大到整个地区,普遍为湖相沉积,并包括浊积岩沉积,只是在高升台安洼陷、西斜坡等地区,为扇三角洲前缘相沉积,沉降中心逐渐向东南转移。北部牛心坨洼陷由于北部抬起,南部下降,沉积中心向南转移,构成了三角洲前缘相到三角洲平原相水退序列。
1.5 渐新世时期
早期:经过第一个沉降期后,经历了暂短的回返间歇,至渐新世又开始了新的扩张期,由于断裂活动的时间、强度差异较大,其中以西部凹陷南部地区较为活跃,扩张明显;北部地区隆升、剥蚀,在西斜坡,高升隆起,台安洼陷甚至到达牛心坨洼陷的张2地区,主要为浅湖相和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北部牛心坨洼陷隆起处于剥蚀状态。
晚期:陈家洼陷、台安洼陷东部,强烈断陷,接受了巨厚的沉积,与此同时,整个应力场发生了变化,在陈家洼陷,冷东断阶带和牛心坨洼陷的西部产生了逆断层带,并被次一级断层所复杂化,结束了裂谷发展历史,最后完成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聚集,进入了另一个地质历史的新阶段。
2 主要沉积模式及其特征
2.1 沙四段沉积充填模式
该时期,是盆地形成的初始裂陷期,南部湖盆范围较小,水体较浅,西部凹陷西侧粗碎屑物质沿短轴方向入湖,发育了以砂砾岩为主的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但是,注入规模较小,扇三角洲的规模也相应较小,凹陷中心较为广泛的区域为滨浅湖相沉积。北部高升,陈家洼陷地区水体较浅,地形较为平坦,在合适的气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育碳酸盐岩沉积
2.2 沙三下亚段沉积充填模式
此时期,湖盆处于扩张期,全区大范围形成了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高二区由于边界同生大断层的控制,形成南北向运动的断槽重力流水道沉积;在陈家洼陷北部的深水区,扇三角洲前缘滑塌形成滑塌浊积扇
3 结论和认识
(1)通过大量研究,受构造运动和边界断裂的控制,粗碎屑沉积物为近源堆积,物源主要来自凹陷两侧的中央凸起和西部凸起,沉积物主要沿凹陷短轴方向堆积。
(2)本区沙三、沙四段地层的沉积过程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总体上为一个水体不断加深最后又快速变浅的过程。随水域加深呈弧形展布,逐渐变为半深湖相沉积。湖盆水体继续加深,同时水域范围不断向两侧扩大。在高升以南的湖盆中央广泛发育了半深湖沉积,相反北部的牛心坨地区北端逐渐抬升,湖盆水体变浅,沉降中心继续南移。高升地区以扇三角洲和断槽重力流水道沉积为主。
(3)建立西部凹陷北部地区沙四段、沙三段沉积充填模式。沙四段沉积时期是盆地形成的初始裂陷期,湖盆范围较小,水体较浅,西部凹陷东侧粗碎屑物质沿短轴方向入湖,发育了以砂砾岩为主的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但是,注入规模较小,扇三角洲的规模也相应较小,凹陷中心较为广泛的区域为滨浅湖相沉积。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湖盆处于扩张期,全区大范围形成了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参考文献
[1] 范英才,等.高升油区勘探与开发[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牛佳玉,等.中国东部老油区深层油气勘探潜力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04
作者简介
李想,(1984-),男,2008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现从事油田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