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金像奖:那些你未知的真相
2013-04-29
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于北京时间4月13日17点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从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署CEPA协议以来的这10年,香港电影正站在十字路口,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战。虽有《寒战》连夺9奖,追平了《甜蜜蜜》17年前的纪录,但无法遮掩的是香港电影“矬子里拔将军”的尴尬。对本片不满的资深港片粉更是以“彭于晏是凶手”一句话剧情概括愤怒泄底,借以调侃剧情无聊至极。不管怎样怀念“开在春风里”的《甜蜜蜜》是多么美好,也只能面对合拍片时代的来临,“没有最烂,只有更烂”成了许多北上影人捞钱的终极口号,“人傻,钱多,速来”成为许多北上港导对内地的第一印象。近几年年景歉收、佳作难觅,本该相互厮杀、心跳爆棚的颁奖现场却令观众打起了瞌睡。不妨跟随我,一起寻觅金像奖历史上的奇闻趣事,借此重温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辉煌。
电影宅们,先来膜拜一下金像女神吧!这位全身赤裸、仅用胶片遮住关键部位的妙龄女郎每次金光闪闪地出场,都能引起人们的神秘遐想。它的形象临摹自1979年港姐冠军郑文雅,她曾是中文版《花花公子》创刊号的封面女郎,身材惹火,凹凸有致,真乃尤物!但你可知道金像奖杯曾有过数次改动?
从第一届的简陋金属人到第二届举着星球的肌肉男,从第三届的蓝立方到第四届的双头怪,金像奖杯真可谓几番波折、历经坎坷。“双头怪”奖杯曾经一度作为金像奖的固定形象。但随着金像奖的规模逐渐扩大、层次不断攀高,香港影人对这个造型诡异的奖杯产生了不满,遂在1990年邀请艺术家联盟设计,先后10次易稿,终于敲定现在的女神造型。从抠脚汉子到大波女神的奖杯演变史并不简单。郑文雅从影多年,大银幕成绩平平,从来没得过金像奖,却有幸留影于每一个金像奖杯,也算一件金像趣事。
女神的演变史一路坎坷,金像奖本身的发展也是风雨同行。1979年,香港电影界权威杂志《电影双周刊》诞生,当时香港电影发展已然形成规模,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有一席之地,但却没有自己的电影节。《电影双周刊》从1982年开始,与香港电台合作举办正式的颁奖典礼,此后每年一度,逐渐成为香港电影界的“春天茶话表彰大会”。唱唱歌、唠唠嗑、叙叙情、颁颁奖成为主要内容,舞台越来越豪华、女星越露越多成为主要趋势,直至今日。
原料有了,如何拼盘上桌是关键,金像奖这道年度盛宴自然少不了主菜——奖项评选。究竟是哪些人投出的结果?别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金像奖也得分两步走。第一步先选出提名名单,这个名单是由两部分人敲定。一半是100人的专业评审团,另一半是金像奖选民。第二步才是筛选出最终获奖名单。55%的专业评审团加45%的会员。最初因为规模较小,只设立了5个奖项: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剧本奖、最佳男演员奖和最佳女演员奖。后来又陆续增设了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新演员奖等。1990年,开始设立“终身成就奖”。为了扩大金像奖的影响力,评审团还设立了“十大华语奖”和“十大外语片奖”。但是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星光熠熠的电影节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影帝”和“影后”两个奖项。每年电影节前的预测前瞻、红毯上的争奇斗艳、颁奖现场的戏剧性场面、俊男靓女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勾心斗角最是精彩。
说到心目中的金像奖影帝,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答案。对于香港男演员,他们有的家中已藏有多座金像奖杯,有的还未尝过胜利的滋味。他们堪称港片里的独特风景线。对着柬埔寨的树洞倾吐秘密的忧郁作家周慕云、爱光顾快餐店的编号为633的小警察、望着阿根廷伊瓜苏瀑布思念恋人的黎耀辉,梁朝伟在金像奖上留下了诸多令人难以忘却的经典角色。金像女神同样宠爱着梁家辉,《92黑玫瑰对黑玫瑰》里装僵尸的善良警官吕奇令人捧腹,《黑社会》里要抢龙头棍的黑社会领导大D则令人冷汗频出,百变梁家辉在银幕上演绎着不老神话。那个他,或者还是如梦如幻的张国荣、几近痴狂的吴镇宇、千年戏精黄秋生、大智若愚的刘青云,抑或风流倜傥的周润发、功夫了得的成龙与李连杰、喜剧之王周星驰。香港的电影院从来不缺优质的雄性荷尔蒙,他们戏路广、演技精,借由不同类型的香港电影,在银幕上展现着不同人物的魅力。
今年的颁奖典礼上,55岁的梁家辉四夺小金人,紧随梁朝伟的五冠王。周润发、刘德华也以三次夺冠的好成绩紧随其后。刘德华曾说,他的生命因演戏才越来越好。尽管他“笨小孩“式的演技常遭人质疑,但不得不承认,许多演员却没有华仔这样的福气,吴镇宇还在感慨“我连颁奖词都准备好了”,60岁的成龙有着11次提名的好纪录,却每每都不能笑到最后。郭富城曾说:“偶像和演员的区别在于能不能忘掉摄影机的存在。”他努力摆脱偶像的影子,朝一流演员进发。恨不得多唱一句“想问天问大地”,为什么金像奖始终不曾青睐于他。刘青云就是郭富城的榜样,这位被杜琪峰导演称作“最香港”的演员,12次提名影帝却只有一次加冕。在短暂的金像奖历史上,他陪无数影帝、影后跑了一程又一程,却在一部非银河电影中,磕磕绊绊拿到了影帝。或许电影奖项对于演员来讲,本身就是个五味杂陈的存在,那感觉就好像,我明明是个做烤鸭的厨子,但食客只认可我的鸭架子熬白菜。又有几个人能够猜到,黄秋生凭借着一部三级片,得到了金像女神的垂青?要怪就只能叹黄秋生在《人肉叉烧包》里将“魔鬼”演到了极致。杀人不眨眼的变态狂魔在私家作坊里磨刀霍霍,那血喷四溅的惊悚场景,那捉摸不定的鬼畜表情,相信会令港片迷永生难忘。那些与金像女神擦身而过的男星们,你们真该听听前辈秦沛的话,给自己打打气:“只承认自己运气不好,从不否认自身的才华。”
相比影帝们的激烈竞争,影后们就显得相对平静。张曼玉毫无争议地以5次登顶的成绩领跑,《不脱袜的人》、《阮玲玉、》《甜蜜蜜》、《宋家王朝》、《花样年华》,金像奖获奖是玛吉张小姐从花瓶到演技派女星的转折点。《阮玲玉》中的影星阮玲玉、《甜蜜蜜》中的李翘、《花样年华》里的苏丽珍,她们都曾有过凄美哀婉的爱情。张曼玉用细腻的眼神、灵动的身姿,以贴近人物灵魂的高度彻底征服了观众。她用电影诠释着“爱情是什么”,是李翘在橱窗前与黎小军的再相逢,更是身着旗袍的苏丽珍面对“多一张船票”,与周慕云的藕断丝连。由于近年来,合拍片原则中对内地和香港演员比例的要求,香港女星在规模性的合拍大片中一展身手的机会大大降低,甚至在今年的颁奖典礼上,不多见地将最佳女配角颁给了三级片女星。与香港女星相反的是内地女星,内地女+香港男的配置组合在合拍片中屡屡可见,“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又吸引了章子怡、汤唯等人加盟。获得了这个便利,就可以在合拍片时代有更便捷的合作。事实证明,从第24届开始,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一栏依次被章子怡、周迅、巩俐、斯琴高娃这4位内地女星连收4年。斯琴高娃是目前香港电影金像奖历史上唯一两度摘得最佳女主角的内地演员。无论是1984年《似水流年》中不露痕迹的诗意表演,还是《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悲喜交加的绝妙演绎,皆堪称表演范本。姨妈为了真爱,不惜身穿红泳衣下水,既夸张又滑稽。姨妈回到东北,在冰天雪地里啃着大饼,既悲情又寒酸。一张一弛,一悲一喜,斯琴高娃的表演堪称范本。而在港片景气之时成名的一批女星,却难觅佳作。嫁人的嫁人、生娃的生娃,没了肉毒素和减肥药,要不是忙着给孩子赚奶粉钱,又有几个真心愿意再上大银幕?毕竟在全民PS时代里,电影镜头还保留着一份真,香港女星的不尴不尬,短时期内看似无快速解药。
女性导演许鞍华是香港电影金像奖导演中的最大赢家。金像奖历史上同时囊括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的作品,便出自她手(《女人四十》、《桃姐》)。无论是《女人四十》里辛苦伺候痴呆公公的四十岁女人孙太,还是《天水围的日与夜》里虽身处贫居却乐观面对生活的贵,或是《桃姐》里那个面对生死却依旧坦然的垂暮老人桃姐。她塑造的女性角色跨越不同地域、文化、年龄,但同样深入人心。在经历过今年“史上最弱片单”的一届后,金像奖明年又要迎来相对乐观的“大年”。许鞍华在《黄金时代》中进行着新尝试,创作规模和野心更大;王家卫带着十年磨一剑的《一代宗师》也会如期会面;杜琪峰用《毒战》证明了在内地取景拍摄的黑色映像同样可以制造成功;陈可辛推出《中国合伙人》;徐克尝试着用3D技术重拍红色经典。在新秀难继的合拍片时代,这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崛起的中坚力量继续创造着银幕神话。“别老看着人家的尾灯,别让人牵着走,学会控制自己的车,走自己要走的路。”这段电影台词,对于目前的香港影人依旧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