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玩具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
2013-04-29蔡静艳
蔡静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幼儿处在觉醒状态之中、身体健康的时候,不管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运用什么物品,都能变成玩具,如吃饭是可以摆弄小勺,玩食品或餐具;走路是遇见一个小石子也要看一看、踢一踢;甚至早晨起床穿衣时还会以反复穿脱衣服来嬉戏作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体现了玩教具是幼儿游戏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物质基础。
一、形象生动的教玩具,有助于幼儿掌握学习知识和技能
3-6岁的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头脑中出现的事情都是很具体的,并且同时浮现出生动鲜明的形象。比如与别人谈话时提到猫,他马上就想到自己家里的那只黑猫,没有一般性的“猫”的概念,只有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他们之所以喜欢听故事、看图画书、看动画片、木偶戏等,就因为这些都是鲜明生动的具体的形象,孩子能够从中得到感性认识。如果只是空口对孩子说教一些枯燥抽象的概念,离开具体的事物,孩子就无法理解,如有的家长教孩子背诵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只是从字面上解释给孩子听,粮食得来不易,不能浪费。孩子看上去好像听进去了,而实际上却根本不理解。但如果家长能把孩子带到农村去,让他亲眼看看农民是怎样辛勤劳动的,粮食是怎样长出来的,孩子就能切身体会到粮食是农民辛辛苦
苦种出来的,就会自觉地爱惜粮食。因此,教师与孩子谈话或想教孩子知识应该尽量配合具体的材料和形象。例如上数学活动,教师会用上彩色木条或棋子,帮助幼儿收口一致地点数;在上语言活动时,教师会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借助小动物(娃娃)讲述故事。
二、丰富多彩的教玩具,有助于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陈鹤琴先生说:“一切教学,不仅仅在做上打基础,也应当在思想上做工夫”,“最危险的,就是儿童没有思想的机会”。“最宝贵的是儿童们自动研究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小朋友们本已潜在的,不过因为种种的限制,使它不能流露出来罢了。我们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启发他们这种自动研究的精神”。
教学实践中,通过我对幼儿的观察和记录,我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幼儿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在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寻找游戏材料问题时,我们观察了解到,多数幼儿喜爱新鲜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游戏材料,特别是一些可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教玩具,幼儿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寻找答案。我们经常采用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玩具的探索,培养幼儿的思维锻炼,有时幼儿的想象竟是那样地出人意料,成人几乎不会想到的创意就出自幼儿的“天方夜谈”,既合情合理而又具有新意。
三、操作性强的教玩具,有助于幼儿发现与自主探索
《纲要》中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皮亚杰的观点,只有主动的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
例如,有一次小班科学活动——学习声音,我准备一面大鼓,鼓上放个小玩具,敲动鼓面,发出声音,并提示幼儿观察小玩具,最后总结振动产生了声音。这是演示教学,固然是一种方法,但是如果能为每个幼儿提供可操作的材料,让儿童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去学习,兴趣与效果都会大不一样。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镜子变魔术”中,我为幼儿提供了许多大小适合儿童摆弄的可直立的小镜子,幼儿利用镜子或两两相对,或组成三角形或组成长方形或让镜子成锐角,或成钝角或分开,在三三两两的相互摆弄中,幼儿纷纷发现了秘密:有的说,两个镜子对着放,里面有无数个镜子;有的发现两面镜子夹角越小,镜子里照出小木偶更多;有的发现三面镜子放在一起,可以做万花筒。一直到活动结束,幼儿还纷纷尝试摆弄镜子,不仅兴趣高,而且在玩中发现了镜子重复反射的原理。可见,提供便于兒童操作摆弄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兴趣,更能让幼儿变中去探索和发现。
游戏是幼儿的生活,玩具是他们亲密的伴侣。总之,教玩具对幼儿自主发展的作用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让我们不断创造新的教玩具,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