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新征程
2013-04-29
要想实现“质”与“量”的同步增长,建成中国特色的新兴工业,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优化,两化融合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正成为一种全面、动态、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不断引领人类生产方式的新变革,重塑全球化时代国家产业新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作为我国实体经济主体的工业产业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那就必须去掉头上“傻大黑粗”这顶帽子。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实现两化融合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必需探讨解决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连续强调工业化和信息化良性、有效融合的问题。刚刚闭幕不久的十八大更是开创性地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观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提出了到2020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要达到“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的目标。
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门的组织规划下,两化融合已经在地方政府和工业企业中形成强烈共识,信息化的意识显著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非常显著的。
比如,通过两化融合项目的开展实施,福田雷沃重工实现了以产品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为代表的产品融合。尤其是通过部署面向精准服务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跟踪与定位技术与系统,在使产品维护费用降低3%~5%的同时也让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以上。
再比如金健米业近年来紧跟米、面、油、奶、粉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主业科技水平,改变以往公司以粗加工为主,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企业利润主要来自生产规模的扩大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积极向依靠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提升产能和产品毛利空间的集约型增长方式靠拢。
然而随着十八大明确提出“两化深度融合”和“四化协同发展”的战略要求,我国的两化融合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四化”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对策举措,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健康发展。同时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部署,在加快成新的发展方式上狠下功夫,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要想实现“质”与“量”的同步增长,建成中国特色的新兴工业,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优化,两化融合工作依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