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教育生态的重塑?
2013-04-29黄浩
黄浩
2012年,曾被《经济学人》定义为MOOC年。而在一年之后,源于斯坦福的Udacity、Coursera以及哈佛与MIT联手创办的edX,MOOC中的三巨头开始热遍全球。一时间,MOOC的发展让传统的大学充满激情却又面临挑战。高等院校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大学究竟是什么?它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分的认证者?学习产出的评估者?还只是学位的授予者?大学将如何迎接这即将来临的疾风骤雨?
事实上,MOOC的出现原因之一在于美国大学的自省。近几年,美国大学普遍有种危机感,他们积极思考如何降低教育成本以及提升教育质量。他们迫切地感觉到,高等教育已经到了变革的紧要关头了。
2011年秋,斯坦福大学开设了三门大规模、免费开放的、网络在线式的计算机课程,每门课的注册学生都达到10万人的规模。其中最著名的“人工智能导论”,注册学生为16万。这三门课的授课教师受到启示,纷纷“另立门户”。其中“人工智能导论”的教师塞巴斯蒂恩.斯朗创办了Udacity;另外两位创办了Coursera。这两家营利性机构吸引了不少风投。目前,全球共有81所成员高校或机构加入Coursera联盟,共享386门课程,注册学生超过400万,是全球最大的在线课程联盟。2011年12月,网络公开课的“鼻祖”麻省理工启动了MITx项目,后来以此为基础与哈佛大学合作组建了edX平台,但是edX是非营利机构。
MOOC今年大规模进入亚洲。4月,香港科技大学加入Coursera平台,提供了第一门课程“科学、技术与社会在中国”。5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加入了edX平台。而香港中文大学9月也将在Coursera上开设一门关于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课程。日本的东京大学9月将在Coursera上推出自己的公开课“宇宙的演变”,10月开设“和平与冲突”课程。
不难预料到,MOOC的发展将会引起生态链的改变。现在,一些美国大学认可在MOOC取得的学分,也就是学生可以不选修本校老师的课程,只要选修MOOC上的同类课程并且拿到学分就可以。当学分可以通过MOOC取得并被所有学校认可时,这将引起一系列的反应:首先,一些教师会成为超级明星,他们的前途光明。其次,一些教师则会被无情地淘汰,或者变成“助教”,正如业内人士指出:MOOC模式是在“革教师的命”。其难度之大,难以想象。第三,MOOC的发展对所有的高校来说都是一个极大挑战,那些弱小的学校首当其冲。最后,也是最重点的一点,大学的功能将会发生一定的转变,当大学的重要功能——传播知识被网络部分或者全部取而代之,它必须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
对此,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表示,MOOC意味着校园围墙正在被打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职能将会发生颠覆性变化,教育会超出现有教育范畴,会成为国家文化和软实力输出的重要载体。
当然,这话也可以两面理解,MOOC在新建一种教育模式的同时,也在打碎旧的瓶瓶罐罐,关键是,在MOOC新建的生态体系下,重新找到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