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天会好吗?

2013-04-29熊培云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底线消费

为什么在中国,人与人交往的时候总是充满了戒心?说到底,还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很少有人愿意在公共场合公开自己的名字。而在欧美等国家,家庭住址上的信箱都会明白无误地留下自己的名字;陌生人见面,多不避讳谈论自己,握手时首先说的可能不是“您好”,而是自己的名字。我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名字都要隐藏起来的人,能够充分享受言论自由。

这个时代有两样非常病态的东西在影响着我们整体上的幸福感:一是没有底线,二是不留余地。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底线了。这是件坏事情,当然也是件好事情。说它坏,是因为各行各业都失去了底线;说它好,是因为我们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社会层面,沉浸在一种长年“比坏”的氛围中,大家感受最深的是食品安全问题。

不留余地的同义词是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放到现在就是疯狂发展、疯狂消费、疯狂耗费资源。在欧洲,没有哪家餐馆不提供干净体面的刀叉,而在中国,很多小餐馆提供的都是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纸杯、一次性桌布、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消费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有数据表明,仅为生产一次性木筷,中国一年将失去五百万立方米木材。

卖车和卖房已经成为中国的两大支柱产业,高昂的房价使许多年轻人从此失去了理想。过去我们讲年轻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现在他们已经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北京地铁一号线。他们承受了太多来自社会和内心的压力。汽车也正在成为一种祸害,现在哪个小区不是停满了汽车,稍有点钱,就一定要买大排量的。前不久,北京一位朋友告诉我,为了解决停车问题,他所在小区已经开始砍树、铲草坪。就这样,最后一点乡村元素,也要被驱逐了。如果还不觉得我们有问题,那就看看世界最喧嚣的城市纽约,它是如何保护中央公园的。

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模式”。我承认,这些年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当然你也可以说存在着一个中国模式,但是我更倾向于从教训的角度来看这个模式,而不是从经验的角度。

资中筠先生也提到过这样一件事:前几年参加某会议,一个德国人说:“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她说:“你高估中国了,我们还有许多困难。”他摇头:“你们连工人工资都可以不发,我们怎么竞争得过你们?”

这当然也可以算是人力资源上的竭泽而渔。同样严重的是对环境的破坏。隨着粗放式的经济发展,现在已经很少有江河湖泊没有受到污染。我在《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一书中写到的兰阿姨,她的老家在江苏海安的一个村子,村子现在成了“癌症村”,男人快死光了,赶上出殡时,连抬棺材的人都找不着。前几年,在我老家几十公里外的地方,也出现了“癌症村”。

湖南郴州的一位高中生,为了筹措购买iPad和iPhone的费用,卖掉自己的一个肾脏。而据说原来定的价格是一个肾二十万元,结果他只拿到了两万元。

这是一个多么苦涩的笑话,多么真实的悲剧。有的人真是为生活所迫,比如家里有人生病了,交不起医药费,没办法,他只好去卖肾。这样的理由让我们同情到悲愤。还有些人却是因为消费了自己消费不起的东西,比如将信用卡刷爆了,还不起,于是去卖肾。能说什么呢,我们只能“哀其不幸,怒其太争”了。还有比这更荒唐透顶的事吗?

人人希望这个世界在我们离去的时候,比我们来的时候要好,可我们这一代人真的有信心这样扪心自问吗?一个国家,没有长远打算,追求幸福不量力而行,只管今天不顾明天,这和那些小青年的卖肾模式又有什么区别呢?

【选自熊培云著《这个社会会 好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版】

猜你喜欢

底线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真相与底线
女人啊,美是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40年消费流变
消费物价指数
新消费ABC
消费数读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