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2013-04-29陈捍国
陈捍国
上任之初,马局长就给自己“约法三章”:办不成的不收,不可靠的不收,一次超过五万元的不收。他觉得这样比较保险。
不久,马局长的一个老同学为感谢他在工程招标上的“关照”,在夜明珠大酒店设宴款待。宴会结束时,老同学把一包东西塞进马局长的公文包,马局长心领神会,没有推托。回到家一看,不多不少五万元人民币。
随后的两年里,马局长笑纳了四十多万元“好处费”。渐渐地,他开始突破五万元“红线”。不过,他更加注意安全,注意隐蔽,从来都是轻车简从,单身赴宴。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马局长日防夜防,那一天还是来了:刚参加完市里一个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会议,就被几个身着便衣的检察官“请”进一辆汽车。他正想发火,盖有鲜红大印的传唤通知书递到眼前,刚燃起的一撮火苗便瞬间熄灭。
走进讯问室,马局长直发憷,满脑子胡思乱想,无法集中精神。检察官在讲政策说道理,他一句没听进去,只想找人替自己说情。“我能不能打个电话?”他可怜兮兮地问。“不可以。”检察官斩钉截铁地回答。
马局长瘫坐在椅子上,暗暗寻思,自己一向小心,每次收钱都没有第三人在场。“别被他们吓着了,我就来个死不承认,说不定还能混过去。”
对面坐着的两个检察官,一个年轻,一个年长。有工作人員送来一叠材料,负责讯问的两个检察官一起翻阅,不时抬眼看看马局长。马局长心里七上八下,终于熬不住了:“给我拿支烟吧,你们想知道什么,我都说。”
交代完问题,马局长突然感觉到一种久违的轻松。等他看过笔录,年轻的检察官问他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他想了想,只有一件事放不下:“我觉得自己很谨慎,没留下过什么把柄,现在看来却并不保险。为什么?”
“我来告诉你答案。”年长的检察官说,“第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第二,思想坦荡、行为清白才是真正的保险。”
【原载2013年7月4日《检察日报·市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