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花列传》的创作动机

2013-04-29张蓉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胡适

张蓉

摘 要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是清末著名的长篇小说,同时也是中国第一部方言小说,其非凡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其在近代文学小说中的地位。然而韩邦庆创作这部小说的动机却众说纷纭,其中,王燕认为有“谤书”之嫌,但胡适从各个方面推翻这一说法,两者都力图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本人等方面还原历史的真实。

关键词 《海上花列传》 创作动机 谤书 胡适 历史真实

《海上花列传》的创作动机:

《海上花列传》的作者是花也怜侬,真名韩邦庆,生卒年为1856—1894,松江府(今属上海)人。韩邦庆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却数次参加考试落第,于是淡于功名,返归上海,经常为《申报》写稿、作论说,喜欢写狎邪游,而所得的笔墨之资,也大部分挥霍在妓院中,《海上花列传》就是一部以妓院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胡适的《〈海上花列传〉序》成为人们研究《海上花列传》的重要资料,但是关于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却历来众说纷纭。

在较早介绍韩邦庆情况的蒋瑞藻在《小说考证》中引用《谭瀛室随笔》云:“书中人名大抵皆有所指,熟于同、光年间上海名流事实者,类能言之。兹姑举所知者,如齐韵叟为沈仲馥,史天然为李木斋,方蓬壶为袁翔父,一说为王紫诠,李实夫为盛朴人,李鹤汀为盛杏荪,黎鸿鸿为胡雪岩,王莲生为马眉叔,小柳儿为杨猴子,高亚白为李宇仙。”这就说明《海上花列传》中的人物都有现实的隐射与所指。

许廑父在年清华书局出版的《海上花·序》中说“书中赵朴斋以无赖得志, 拥资巨万。方堕落时,致资其妹于青楼中,作者尝救济之云。会其盛时,作者侨居窘苦,向借百金,不可得,故愤而作此书以讥之也。然观其所刺褒瑕瑜,常有大于赵某者焉。然此书卒厄于赵,挥巨金,尽购而焚之。后人畏事,未敢翻刊。”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也引有一种说法“书中人物亦多实有,而悉隐其真姓名,惟不为赵朴斋讳。相传赵本作者挚友,时济以金,久而厌绝,韩遂撰此书以谤之。印卖至第二十八回,赵急致重赂,始辍笔,而书已风行。已而赵死,乃续作贸利, 且放笔至写其妹为倡云。”

许廑父和鲁迅引用的说法同出一辙,认为此书有“谤书”、“敲竹杠”之嫌。胡适认为这种传闻是随意捏造的,因而胡适从积极方面提出证据为作者韩邦庆辩解。胡适提出三点:

第一,1891年韩邦庆应顺天乡试,与孙玉声同船南归,“他那时不是一个穷急无赖靠敲竹杠度日的人,有孙先生可作证。那时他的《海上花列传》已有二十四回的稿子了。次年壬辰(一八九二)二月,《海上花列传》的第一、第二回就出版了。我们明白了这一层事实, 便知道韩子云决不至于为了借一百块钱不成而做一部二十五万字的书来报仇的。”

第二,从时间上推算,胡适认为一八九二年“《海上花列传》初出在壬辰二月, 到壬辰十月出到第二十八回,方才停版,改出单行石印本。单行的全部六十四回本出版在光绪甲年一八九四正月, 距离停版之时,仅十四个月,写印一部二十五万字的大书要费多少时间中间哪有因得了“重赂”而辍笔的时侯”胡适主要是从时间上排序, 刊物《海上奇书》是停刊了,小说当仍不断书写印刷,这样才能在停刊后的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出版。

第三,从作品本身看,胡适认为作者“岂但不毁谤他们,作者处处都哀怜他们,宽恕他们,很忠厚地描写他们一家都太老实了,太忠厚了,简直不配吃堂子饭。”胡适认为《海上花》写赵朴斋不过是写他冥顽麻木而已,并没有什么过分的贬词。最厉害的地方如写赵二宝决计做妓女的时候:

赵朴斋自取红笺, 亲笔写了“ 赵二宝寓” 四个大字, 粘在门首。(第三十五回)

赵二宝一落堂子, 生意兴隆, 接二连三的碰和吃, 做得十分兴头。赵朴斋也趾高气扬, 安心乐业。(第三十五回)

胡适认为这不过是有意描写一个没有感觉的人,把开堂子只看作一件寻常吃饭事业,不觉得有什么羞耻。天地间自有这一种糊涂人,作者不过据实描写罢了, “忠实地叙述他们的演变历史,忠实地描写他们的个性区别,并没有存心毁谤他们的意思。”

如果韩邦庆创作《海上花列传》的动机并不是为了敲诈,那么其真实动机是什么?

大环境尚且如此,那么当时的文学之风又是如何呢?在《海上花列传》的例言中写到当时“小说风气未尽开,购阅者很少,出版屡屡延期,不为阅者所喜,销路平平。”而《海上花列传》“纯用苏白,阅者未能尽解,不为普通阅者所欢迎。”这也从另一方面向我们解释了这部小说不会是“榜书”的可能性,鲁迅认为历来“谤书”是为敲诈而写的,只写几回就中止了,因为得了贿赂,目的已达到了,而《海上花列传》是有构思有伏笔的。颠公的《懒窝随笔》中写到韩邦庆是一个“有才气的人,然屡试不第,遂淡薄功名;家境贫寒,为人潇洒绝俗,不重物质。”从作者的人格品质来说,《海上花列传》是一部“榜书”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上述我们可以得知,作者韩邦庆只是以过来人“现身说法”,以劝戒后人,还为青楼女子立传,真实地表现她们的身世、命运、被扭曲的性格、感情,以及她们的生活追求。作者并没有带着特别的目的和意图,而是想如实地描写生活在其中的人。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九卷)——中国小说史略·清之狭邪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266.

[2]胡适.胡适论中国古典小说·海上花列传序[M].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505,510,513.

猜你喜欢

胡适
《胡适》
胡适的美国恋情
《胡适论红楼梦》自序
胡适早期生命史的解构与重构*——评江勇振著《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 璞玉成璧,1891—1917)》
胡适与《朋友》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尴尬的胡适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抗战前后胡适的对日态度与外交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