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在德语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2013-04-29彭薇
彭薇
摘 要: 本文通过教学实例,依次分课前准备、课中组织和课后评价三个阶段论述了教师在德语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对德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教师 德语自主学习 角色定位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外语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专业素质,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因此,高校外语部门作为培养语言应用人才的专门机构应积极适应变化,大学德语教学更应顺应形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德语实践能力。诚然,由于课时、师资及课程设置的限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重语言知识传授,轻专业知识输出”,若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不应是让学生茫然无序地自己摸索,教师应在该过程中发挥适度的指引和协助作用。本文以“1945年以来德国的外交政策”这一讨论课主题为例,就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作探讨。
一、课前:组织筹备
自主学习并不排斥课堂学习,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课前的自主学习准备工作较易被学生和教师忽视。首先,教师应在课前向学生阐明该讨论主题的核心要点,让学生在头脑中初具思维雏形,明白该用何种表达方式和语言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讨论;其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熟悉课题,在讨论课开始前,教师应列出详细参考书目(中外文皆可),供学生课前自学;此外,教师应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就语言或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探讨,以便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适度监控和调整。
二、课中:系统组织、启迪兴趣
(一)系统组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总体状况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方案,并参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目前的基础情况,与学生讨论他们应该能够达到的最佳学习效果和水平状态,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设计紧凑有序的课堂教学活动。以“1945年以来德国的外交政策”为例,欧盟政策和德美外交关系这两个主题是德国外交政策研究的两大支柱,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德国在1945—1990年的这段历史并不熟悉,因此,应对课题进行细化,采取渐进式分析:1.1945—1990年德国外交政策的演变;2.欧盟政策;3.德美外交关系;4.1990年以来的德国外交政策。
(二)启迪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应扮演着“促进者”的角色。在自主学习环境下,作为促进者的教师充当两个互补的角色:一是提供心理支持,二是提供信息支持。
1.心理支持
不少教师抱怨学生在外语课堂上非常沉默,既不主动发表意见,又不会积极提问。事实上,学生并非缺乏理解和分析能力,只是大部分学生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无法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就要求教师应多给予学生正面的支持和鼓励,不要急于纠正学生表述中的语法错误,同时,在发言时间上不要给予学生太大的压力。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外语水平较低的学生使用适量中文表述自己的意见,对于观点的合理性和语言表达上的亮点,及时予以肯定和赞许,增强学生的自信。
2.信息支持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当资源库的角色,教师是学生重要的信息来源。教师不仅应是熟悉语言的结构、词语的意义及其使用方法的专家,他们还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他们多方面的、积极主动的支持。
以“1945年以来德国的外交政策”这一主题为例,为了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1945—1990年的德国历史,可引入德国诗人Rudolf Otto Wiemer的诗歌“Zeits?覿tze”,该诗以一个德国人的生平为线索,再现了德国1900年以来的大事记,其中,“阿道夫”、“入侵”、“废墟”、“人头钱”、“福利”等词可作为关键词进行阐述。此外,为了使学生对“Wiedervereinigung(两德重新统一)”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更为直观,教师可同时引入“再见,列宁”这部电影,供学生讨论。
三、课后:客观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大部分时候只是被动参与。而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对学生的评价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或学生之间互评,让学生真正拥有话语权;其二,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的评价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试图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结果。终结性评价是指在一个学习阶段末,对学生的表现与能力所作的评价,它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因此,教师作为评估者,应酌情考虑增加平时成绩在综合评估中所占的比例,保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兴趣。
总之,现代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坚持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不断进行教师自我素养的提高,才可使终身教育成为一种可能。
参考文献:
[1]华维芬.试论外语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定位[J].外语研究,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