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中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障碍

2013-04-29高志芬

考试周刊 2013年90期

高志芬

摘 要: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在相关理论研究的支持下,本文从学生自身主观性因素和外界因素等方面探讨了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以期更好地帮助学生排除数学学习障碍。

关键词: 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 主观性因素 外界因素

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人人都能够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然而,据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约有7%的学生存在学习障碍。

从古至今,学习障碍是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困扰着家长与老师们,可以说这是一个教育研究的永恒课题。从全球范围来看,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教育部门都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其形成原因,以期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1.学生自身的主观性因素

1.1对学习数学兴趣不够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品质。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很难激发一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看不到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如果没有对学习产生兴趣,就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以至于使数学学习成为负担、累赘。继而,这种恶性循环周而复始,使学习数学成为一种障碍,无法逾越。

1.2数学学习的意志品质不够坚定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问和难题,受到各种挫折和挑战,而大多数人都是依靠自己的意志来克服困难,实现学习目标的。面对纷繁复杂的数学知识,没有坚定的学习毅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存在懒惰心理,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难题,就萌生放弃的想法,不去做进一步努力,不愿进一步思考,对在考试或习题中出现的错误也不加以修正,没有形成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长此以往,缺乏坚定的学习意志就成了影响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1.3对学习成绩的过度焦虑

成绩往往被认为是中学生自我价值体现、自我发展的最主要表现特征。在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考试——高考中,数学所占的比例比较大。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数学成绩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好成绩,但往往成绩又不太理想,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其内心感到压抑,因此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通常状况下,适度焦虑可以让学生的神经处于平衡状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使注意力更集中、持久,并且记忆效果更好。

1.4对数学的认知障碍

对学习数学来讲,数学认知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提取、运用,以及在此基础上构成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然而,对于很多中学生而言,其认知能力有限,他们的运算、抽象思维、空间想象、逻辑推理等能力比较薄弱,需要循序渐进地慢慢培养。但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操之过急,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特点了解不够充分,教学内容过深、难度过大,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自卑和畏惧心理,也使学生在囫囵吞枣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认知障碍。

2.外界因素导致数学学习障碍

从古至今,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进入中学后,数学学习的难度加大不少,而父母的期望依然很高。当孩子出现学习问题时,一些家长通常采用错误的方式处理问题或提出不合理要求。成绩下降又进一步打击了学生的自信,长此以往,他们会因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焦虑,继而成绩愈来愈不理想,形成了恶性循环。同时,老师教学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有些学生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即使他们很想学,但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慢慢问题就越积越多。有时由于教师自身水平和能力有限,对于教学内容理解不够深刻,教学方式单一,忽视了对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注重结果而不强调解题过程,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得他们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研究表明,中学生中普遍存在数学学习障碍,虽说这与学生的智力无关,但研究表明他们的确是由于自身或外界因素导致学习上的障碍。本文从导致数学学习障碍的因素角度出发,主、客观地阐明了数学学习中学习障碍的产生,以期尽早发现数学学习障碍生,并尽早预防,使学生有勇气有信心面对以后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皮连生等编著.现代认知学习心理学[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2]JM索里著.高觉敷等译.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632.

[3]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3.

[4]周刚强.高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02(8).

[5]张西平.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及教学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0.

[6]付国华.高一数学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其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

[7]黄清编著.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8]杜玉样等著.数学差生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