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与时事联系探讨
2013-04-29孙丽芳
孙丽芳
摘 要: 学生在写作文时存在素材匮乏、内容假大空等难以联系实际的现状。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本文探讨了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联系时事,旨在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找“米”,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时事联系 现代信息媒介 小时事演讲
写作是贯穿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增加素材积累,提高写作技巧,是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成效的关键环节。可学生的写作现状不容乐观。迫于升学压力,学生多年过着“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社会经历简单,生活缺乏经验,经常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搜肠刮肚后写成的基本上是毫无真实可言毫无血肉感的假大空文章[1]。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很多学生选择肤浅地重复举一些陈年的名人事例,讲一些众所周知的道理,或是编出毫无新意的故事,叙事苍白,情节枯燥,缺少真情实感,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写作面临这一困境,是令很多语文教学工作者苦恼的问题。
古诗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学生的写作问题,道理也在于此。要让学生消除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就要从了解学生的具体写作困难入手,也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联系时事是我施行的比较成功的作文教学实践,现将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教训总结如下,供语文教学工作者探讨。
一、借助现代信息媒介,引导学生关注时事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高度发达,大多数初中学生都是在这个技术环境下成长的,纷杂的网页上并不缺乏时事新闻,各大搜索引擎网站的首页中都会有实时热点,但初中学生心智不成熟,多偏向于关注一些娱乐性质和趣味的内容,而对时事的关注较少,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不敏感。学生的这一倾向是可以引导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善于引入时事新闻[2],捕捉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在课余更理性地上网,关注每日的重大新闻,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有意义。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班级QQ群里的聊天我不会参与,总觉得老师加入学生的会话,可能会造成大家交流上的尴尬,太多说教的内容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但是一次成功的参与让我印象深刻,也打消了我长久的顾虑。
“日本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激起国人的反日情绪。”日本名古屋是当年中日“乒乓外交”的发源地之一,且2012年是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40周年,日本政客公然在与中国南京代表团会面时否认南京大屠杀,极大地伤害了国人的感情。我将关于此事件的新闻报道贴在班级QQ群的聊天中,目的是为醒我国的下一代不忘国耻,铭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并不期待学生作出何种回应。热议偶像剧的聊天室瞬时无人发言,两三分钟后学生的回映逐渐传上来。大家积极参与这个话题,发表自己对这个外交事件的看法。对于学生比较极端的回应,我恰当地予以评价,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不少学生主动通过网络手段,搜索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在这之后的一次写作中,某学生写出如下语句:
“站在中山陵的台阶上,秀丽景色尽收眼底。周围都是拍照的来来往往的游人。但谁会关注到七十三年前的南京曾遭遇过怎样的浩劫?我们的同胞是如何葬身于敌人的暴行下?南京大屠杀,是多少中国人难以跨过的心理创伤,她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这个国家最低的底线。现在日本名古屋市长竟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这样的行为让国人愤慨。但愤慨抗议之后,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作为祖国年轻的一代,我们要不忘国耻,努力掌握好现在所学的知识,为我们可爱的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到这样的文字时,作为老师的我感到十分欣慰。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思想感情的表达。纯粹传授给学生写作的技巧,会造成学生的作文思维定势严重。理论并不等同于教条,借助网络引进时事,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关注,积累写作素材,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积极引导学生正面思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解决写作难题。
二、课堂小时事演讲,施展思辨的魅力舞台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但是在现在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发现这个现实状况之后,我尝试开展课堂小时事演讲,也就是在每次的作文课上都安排每组学生发表对一则时事的评论,让学生在接触各类社会现象以后,针对某一现象进行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讲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在交流活动中扩大信息容量,积累写作素材。
初中学生的好胜心是很强的,谁都不愿在小组的活动中落于人后。这样一来,大家都会为了小演讲的事情多关注时事,思考比较深层次的东西。小组的组建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学生表示分工合作,往往会比一个人的单独行动收获更多。
对时事新闻关注分析思考多了,能够让学生一则博闻,二则睿智,三则作文丰富多彩[3]。鼓励学生关注网友的理性评论,甚至看一些专业的社评等,然后求同存异,形成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无疑对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很大作用。让学生知道,在关注升学率的同时,不但要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还要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多留心、多观察、多分析、多总结、多积累,从时事中获取自己所需,更快乐地生活和学习。
三、与时俱进,与学生共鸣
很多学生的作文从内容到形式几乎千篇一律,这种模式化的写作是大忌。究其原因,枯燥的学习生活阻碍了学生对生活真谛的理解,只能借鉴书本的知识,借鉴别人所感,编造出虚情假意的作文。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升学考试这种怪圈中走出来,回到生活,在生活中寻找自己写作的素材,认识到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4]。
学生追星是很普遍的事情。在一次课上,我把一段以周杰伦的《蜗牛》这首歌作为主题的视频与学生分享。看过之后,我表达了自己对周杰伦的喜爱,得到了很多学生的积极响应。我启发学生在关注明星的同时,多了解他们背后的成长故事,不能拘泥于失实的娱乐报道。
我们班的文艺委员特别着迷于歌手周杰伦,在交上来的随笔中,她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周董的歌听了很多年,但对于他却了解得很少。老师的话激起我对周杰伦光环以外事情的了解。他患有遗传性的僵直性脊椎炎。那时候,他痛到只能侧睡,手都抬不起来,这种病不能根治,只能靠物理与药物控制。周杰伦作为歌手,无疑是很成功的。但他作为一个长期被病痛困扰的人,在忍受疼痛的同时,还创作出这么多的歌曲,这才是真正令我们尊敬的。我爱你,这么坚毅的周杰伦。”这样一来,追星与写作双赢,寓兴趣于作文练习之中,不站在学生对立面,与时俱进,与学生共鸣,相信要比教条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作文,简单地说就是把身边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教学中应着力创设真实写作的情境。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纯粹的写作技巧指导是不行的,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并将之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引入时事,这一课堂实践对目前的写作教学无疑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孟利文.让作文教学焕发生命的芳香.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10(1).
[2]林瑛.以时事激活高中应试作文的写作.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0(6).
[3]边境.如何结合时事写好高考作文.时事(时事报告)(高中版),2006(06).
[4]陈桂英.生活才是作文的不竭源泉.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