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发挥中学图书馆职能实践探索
2013-04-29林平
林平
摘 要: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图书馆与师资、实验室并列为学校的三大支柱,是学校不可缺少的办学条件之一。如何才能紧跟教育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办好学校图书馆,完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任务,已成为当务之急。作者结合中学图书馆的现状,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图书馆职能,就如何发挥其职能谈谈看法。
关键词: 新课改背景 中学图书馆 职能诉求
一、中学图书馆的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小学图书馆宣言》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它是学校书刊情报资料中心,是提供教学、教研、学习等图书资料的最重要场所,在资料储存、知识传播、信息传递、智力开发、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对师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学习者全面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作为青少年汲取科学知识,培养进取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前沿阵地,中学图书馆担负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使命。然而,相对于21世纪教育体系的目标与要求,当前的图书馆建设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1.管理观念陈旧、机制滞后,服务意识不强。
多年的应试教育使中学图书馆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附属地位,学生的大量时间被应试学习、补习挤占,利用仅有的时间借阅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还会被认为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学校的管理机制相对滞后于其他教育教学管理,图书馆教师自身普遍存在定位偏差、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导致教师、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率不高。
2.藏书结构不合理。
图书馆馆藏普遍存在载体单一、藏书陈旧及更新缓慢的问题。我校的图书馆的藏书绝对数量不少,但可供学生借阅的量有限,且流通量不大。加之书籍内容多以教辅、经典著作为主,娱乐性图书很少,与青少年的阅读心需求存在偏差,很难吸引学生的目光。学校的部分图书是为了凑足册数购进的特价书、盗版书,还有的一些图书是社会捐赠的。复本多,质量不高,新书更换不及时等因素造成利用率低下。
3.电子图书尚处于萌芽状态。
我校拥有电子阅览室,但是使用率不高,平时的阅读量较小;图书馆虽然建立了自己的服务网站,但更多用于检查验收和评估,用于开展校园互动教研、开办信息检索课程的较少,电子图书并没有很好地服务于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改下中学图书馆的职能诉求
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把图书馆纳入课程体系的视野认识,定位于课程资源,这是对图书馆作用、地位的认识的一次突破。一般意义上,图书馆被认为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学习的机构”,而课程资源的观点突破了这种认识,赋予了图书馆新的内涵。新课程体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身份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课程的自主构建者和开发者,在此意义上,图书馆由原先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的机构成为整个课程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图书馆还是一种基础性资源,是校内其他课程资源再生和扩展的基础,尤其是数字图书建立及校园网络建设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的内涵,丰富了课程资源的内容。基于以上对中学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重新定位,在传统的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基础上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进行拓展,图书馆有如下主要职能。
1.为教学服务,提供有价值的题库。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优化教学资源,从海量的教学资料中筛选有效信息,为学校校本课程教学提供有价值的题库成为图书馆软件建设中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应试教育过程中,题库的建设从原来的某些已有资料的整理到后来自主创造设计,需要图书馆馆员花大力气将很多很主观的材料根据各科所需分开整理,如讲政治经济问题,除了需要结合政治观点外,更需要结合时事政治、文化知识编写主观与课程相关联的题目,将多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
2.为学生服务,搭建拓展提升平台。
图书馆作为开放式教育教学服务场所,通过日常信息化,借阅管理书籍规范化,整合信息资料科研化,除了帮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方式拓展知识外,图书馆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将传统的图书馆导读工作系统化、科学化、课程化,纳入学生课表,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读书讲座、指导研究性学习或开设读书社团、书迷俱乐部等途径,主动拓展学生知识。由于目前中学生课业任务较重,其群体阅读热情不高,自主阅读效果不甚明显。图书馆要利用自身优势,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风采、表现才华、锻炼自我的平台,以举办趣味性强、形式多样、范围宽广的多种读书活动为载体,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便主动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其阅读过程有很强的目的性、针对性,然后用获取的新知识、新思想分析、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力相应提高,逐渐学会学习。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图书馆必须是学生提高能力、展示风采、锻炼自我的重要平台。
三、发挥图书馆职能,进行实践探索
1.树立服务意识,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在不断分化的同时,又呈综合化的趋势。因而,教师要想透彻讲解和分析某一学科知识,就不仅要“专”,而且要“博”,必须掌握一定的跨学科知识。教师要把图书馆当做教改的第一课堂。长期以来,教师、学生及家长把课程资源主要定位于教科书及其配套的同步练习等教辅资料,造成课程资源来源单一,而图书馆的图书、期刊、报纸和网络资源能及时更新,起到配合课程、辅助教学、扩大知识、促进独立思考的积极作用。中学图书馆要为学校的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提供参考书目。中学图书馆管理员应该了解、熟悉各门课程的内容,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书目或相关的影视图片等资料。此外,图书馆还应及时提供教学及各项活动的资料,利用图书馆的馆舍条件、组织网络及科技手段,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如书刊的题录索引和分析目录,有条件的要组织成便于计算机查检的数据库,加强对网上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利用,提供给广大教师开展丰富的教学科研活动。图书馆更要主动诚恳地邀请有关学科老师协作,尊重并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这样既有利于加强他们与图书馆的合作,又促使图书馆开展的活动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2.调整藏书结构布局,方便学生查找。
第一,全开放的借阅模式,学生在选择图书时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多的选择,借阅合一的趋势,要求图书馆有足够大的空间支持这项措施,但是如何利用好有限的空间,满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的需求,笔者认为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合理调整藏书结构,合理布局图书外借室藏书。比如,分层排列图书。部分图书陈旧过时,借阅率不高。如教辅类的图书,经过教材的不断改革,还有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这些方面的图书老化的速度就非常快,与新课改的要求已不相符。而我们的书架的最上端与最下端也存在利用率偏低的情况,是否可以尝试,把利用率高的图书按照分类法的次序排放在中间,而把利用率偏低的图书也按照分类法的次序排放在两头,这样就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图书的借阅率。第二,在外借室最醒目的位置设立新书架和推荐图书架。这样做就能够让读者更方便快捷地查找想要借阅的图书。在外借室里专门设立一个新到图书书架,每次新上架的图书先暂时按照类别大致在书架上排列,因为这部分图书会不断调整,并且数目有限,所以可暂不按要求严格分类法排列。一有新书到来,肯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一段时间后,这部分图书就会下架,再按照分类法被排放到其他书架上,而新来的图书又会被排放到新书书架上,就像做新书展览。第三,设立一个精品图书的书架。在这里摆放的都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图书。我们可以根据图书的流通率发现哪些图书的外借率高,如学生喜闻乐见的《百科知识》、《哈里波特》、《福尔摩斯》、《名人传记》及一些中外名著,等等。另外,特设高三毕业班捐赠图书专柜,他们捐赠的图书都是当年最新、最有价值的学习用书,其中包括高考复习资料、错题集等,使学习资源得到二次回收再利用,不至于造成资源浪费。设立专柜,既向全校学生展示了宝贵的学习财富,又使下届学生共享了学习资源,大大丰富了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有了这些服务,学生查找图书更方便。
3.打破图书馆时空,方便学生阅读。
真正的学校图书馆并不在于馆舍大、文献多,更在于图书馆是否总在学生身边,学生是否总能方便、快捷地借到自己喜爱的书籍。笔者认为,学校可以按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把图书馆“搬”进课堂,为学校每一个班级统一建立“润无声”阅读角,校图书馆为总馆,各阅读角为分馆。书籍由各班学生代表按照本班阅读需求到总馆进行挑选,每班推荐两名图书管理员,由图书馆老师进行统一培训,统一制定借阅制度。图书馆老师监督阅读角的运行情况,根据学生需求定期更换图书,每周末依据班级借阅记录,统计宣传本周阅读角各班“读书之星”及本周最受欢迎的书籍,提高学生读书热情。阅读角与校图书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学生既可以去总馆畅游书海,又可以在身边感受浓浓书香。为了实现“每本书有其读者,每个读者有其书”,学校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定期组织学生去书店为图书馆选书,并在每层教学楼设立“学生选书意见箱”,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做到选购图书有的放矢。
4.加强指导宣传,教会学生选择资源。
信息时代,图书馆更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当前,网络、电视等媒体正与图书馆抢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更令人担忧的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在海量的信息中“触礁”。电子网络图书馆具有占据空间小、藏书内容丰富、成本低廉、低碳环保、检索便捷、查找功能强大、下载方便、视觉效果好等优点,有比较强的穿透力和吸引力,对中小学学生有比较大的诱惑力,是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因此,图书馆努力开设文献资源利用和阅读指导课程,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使图书馆成为课程教材改革后学生最愿来的教学场地之一。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阵地宣传、报道图书馆开展的活动,进行新书推荐,等等。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加强学生对文献资料查询、图书分类、排架及网络搜索的培训,一方面吸引学生入馆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使学生在了解文献的检索、图书的分类方法后更快找到自己所需的图书。通过适时的指导和正确的引导,教会学生科学利用图书馆资源,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给中学图书馆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加强馆藏图书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加强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为教育教学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子美.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中学图书馆现状的冷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1):171~172.
[2]赵金凤.浅谈21世纪中学图书馆建设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J].才智,2010(4):286.
[3]韦竞.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拓展[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