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
2013-04-29
父母必读养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徐凡、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徐建平、小橡树幼儿园园长王甘、资深媒体人宋娟,他们是专家,也是父母。他们将解析育儿书火爆背后父母的心态、诉求和社会现象,还将从专业和感性两个方面给读者父母选书、读书的各种建议。
徐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应用心理学会会员
徐凡 父母必读养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儿童心理学家
王甘 小橡树幼儿园园长,耶鲁大学人类学博士
宋娟 资深媒体人,新浪微博@花园妈妈学校创始人
解析:个案型育儿书为什么火爆
信息分享,是时代特征
现在是信息化社会,人人都能够通过网络达到对信息的诉求与表达,信息分享是一个时代的特征。也就是说,现在我们都愿意把自己的一些东西拿出来分享给大家,这是目前社会流行的心态,比如说微博、博客、微信等,大家要比过去更开放。这种信息分享体现在育儿方面,就是涌现出了大批的个案型育儿书,父母愿意把自己的育儿经分享给大家,这是一个进步,值得肯定。(徐建平)
寻找“好”的认同
每一个新手父母,面对养育,都会有一定的困惑,都想把孩子养好。但是这个“好”,是个挺模糊的概念,标准也会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受媒体的影响,受其他妈妈的影响等。所以,很多妈妈会通过读许多的个案型育儿书去寻找这个“好”到底是什么,看看谁书里写的养育经验和孩子的发展更符合自己对“好”的认知,是在读书的同时寻找着和自己心目中隐约有的对“好”这个标准的认同。(徐凡)
更亲切和有实操性
育儿领域的理论或者专家对于理论钻研非常深透,但是如何让这些理论针对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去实施个性化指导,专家类育儿书的意义和价值可能是不够的。专家的书也许过于深奥,过分注重于理论,而家长更想拿来主义,看那些可操作性强的内容。个案型育儿书正满足了父母的心理需求,作者与读者有着相似的身份、学识、背景,因此,他们提出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方式,他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感受、感悟,以及孩子们的行为反馈,对于读者来说,更贴近、更亲切。(徐建平)
父母都希望未雨绸缪
我看的最早的一本育儿书,是一位资深妈妈推荐给我的,一本妈妈写的关于母乳喂养的书。其实她很早就让我看,但那会儿我工作很忙,没看。结果等我看得时候发现,如果能早一点看这本书的话,能非常坚定母乳喂养的信心,避免很多问题,解决很多困惑。当时我没能未雨绸缪,所以现在就觉得一定要在孩子达到某个相关年龄段之前,提前看育儿书、学习,做妈妈也需要提前备课。我想很多妈妈都曾有过我这样的经历,所以会很主动地寻找育儿书看,希望从写书的妈妈那里得到各种各样的提醒和借鉴。(宋娟)
解惑: 个案型育儿书怎么读
用开放的心态
个案型育儿书中,除了家庭氛围、教育理念、父母文化水准等教育产生作用的综合性因素外,还有孩子自身的遗传素质、模仿能力,因此特别个性化。读这类书,首先可以轻松愉快些,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别人是怎么为人父母的。任何能把孩子培养得很优秀的父母写成的书,如果被很多人追捧,那么它一定有其合理性、科学性或易被接受的地方。即便不能整体拿来模仿,也要以更开放的姿态多去了解。(徐建平)
有筛选、分辨、思考的能力
如果想让别人的养育经验对自己的孩子起作用,首先要看自己整体的养育环境怎么样,包括自己和孩子的状态和书中的家长、孩子是不是一致,相似性越强,可学习的东西会越多。
如果自己的家庭环境跟榜样育儿书里的差不多,孩子的性格、气质类型也差不多,那么有些教育方式也许可以迁移。如果差异较大,就应该更多地去看具体教育方式背后的理念,发现一些规律。好的理念和对孩子一些身心发展规律的了解,可以指导你寻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养育方式,而不只是生搬硬套具体做法。每一本育儿书中,都会有特别好的部分。无论看哪本书,父母都要有自己的评判力,有自己的想法。(徐建平)
解读: 看谁写的书?
3个挂在心上
要把写书人挂在心上。看到一个观点,要先想想,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有什么样的成长背景和经历。这样,一方面可以查考这个观点的可信度,同时也帮我们了解了这个观点的局限性。世上没有什么绝对真理,在育儿这样复杂的事情上尤其如此。
要把出版市场挂在心上。不要轻易因为一本书的标题或书评而轻易下判断,那些往往是出版市场的噱头,用来吸引眼球的,未必是作者的精髓所在。书翻都不曾翻开,下结论有点早。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自己放在心上。如果读书只是在为自己固有的观点寻找论据和专家支持,这样的读法,对成长无益。打开心扉,放下成见,不会过于偏颇,亦能进入新的高度。读罢一本书,掩卷深思,想到的不是“哈,我的观点得到了证实”,而是“哦,原来还可以这样看问题”,这书便读得值了。(王甘)
用专业书作支撑
父母可以看一些妈妈们写的个案型育儿书,很好玩儿,也好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背后能帮助思考养育的,可能还是一些专业性的书。它会帮你更了解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帮你在看很多案例时能很快汲取到营养,而不再是无所适从,很容易有信心去甄别这些信息,再根据自己孩子的需要制定养育方案。(徐凡)
用自我成长的书作补充
妈妈们还应该看一些心灵成长的书。这种书大多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实和育儿方法论,完全是靠自己去体悟的。比如会告诉你:“对于一个家庭来讲,父母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树根也有问题。”补充看看这类书,养育的心态能比较平和。很多时候,养育中妈妈自己的修行是最重要的。(宋娟)
各种各样的个案型育儿书,该如何挑选呢?我们可能首先会关注作者,即这本书是谁写的。各位专家对于如何甄别好的作者给出了一系列的标准。
1如果有一位专家,又是妈妈(或爸爸),能用亲切的口吻,再把专业知识和故事结合在一起,就会写出非常好看又有用的育儿书。
2不断学习的人,而不是一个封闭的人,不是一个以自己的经验为一切的人。
3文笔好,写的东西大家爱看,不是干巴巴的,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文采。
4很坦诚,不回避自己的失败和焦虑。很多妈妈在读育儿书时是在寻找认同感,看到原来那么有名的妈妈也有过焦虑和失败,就可以放松一些。
5基本养育理念与教育心理理论所研究的规律性方向大致相似或一致。否则的话就是违反规律的。
6观点明确,有自己独立的育儿态度。并不把所有的事情都写进去,有很清晰的主题。在讲述故事之外能有提纲挈领的部分,可以帮父母做出一些总结。
个案型育儿书市场纷繁复杂,因此需要父母有选择性,有甄别能力,还要有思考,才能于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中准确地找到自己的需求,真正让育儿书成为养育的动力,而不是焦虑和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