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准备,就有可能高效

2013-04-29李洪金璩成华

考试周刊 2013年95期
关键词:厚积大熊猫基础

李洪金 璩成华

教学追求高效的课堂,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课堂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决定课堂是否有效、高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形式有一定的支配权,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就有可能打造高效课堂。优秀的教师课前总是在这样几方面做精心的准备:

一、知己知彼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只会每战必败。课堂教学不是战场,但同样需要“知己知彼”。一个不了解学生的老师,他制定的目标是不会切合学生实际的,课堂上也不会“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学上的“知”,就是知学生的基础,知学生的生活环境,知学生的性格特点,知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同样是“闻斯行诸?”,孔子教子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而教冉有“闻斯行之”。是因为孔子知“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优秀的教师课前总会做了解学生基础的工作,哪怕他只上一节课,他也要用几分钟时间与学生进行交谈,以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认知、反应。他们深知:学生基础好,授课内容浅了不行;学生基础较差,授课内容深了不行;学生接受能力强,课堂内容少了不行,学生接受能力差,课堂内容多了也不行。只有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学生“吃了”、“吃饱”,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很高。曾有一位教师长期在基础较好的班级进行教学,在一次《国宝——大熊猫》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他来到了基础较差的班级展示,播放了一段有关大熊猫视频后,提问:如果让你写介绍大熊猫的文章,你怎么写?这个问题他认为很好回答,以为学生会纷纷举手抢答,可出乎他的意料,全班一个举手的都没有,好在他临场机智较好,自己迅速带回说:“我们一起研究叶永烈先生是怎么写的吧。”整个课堂,教师虽然表演出色,然而学生配合不上,课堂教学效果不言可知。如何“知”学生呢?教师要动脑筋、想方法。我们在备课前到学生中了解一下:可以进行个别谈话,可以进行集体问卷调查,可以进行小组测试。当然,我们可以通过读书与写字等一系列活动捕捉学生信息,然后加以整合,从而达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目的,为制定目标做好准备。

二、厚积薄发

苏轼在《送张琥》中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说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取其精华才会大有可为,施展作为。我们在教学上只有“博观”、“厚积”才会“约取”,从而才“发”得有效。“厚积”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薄发”。只有反复钻研文本,才能弄清文本承载了多少知识点,只有通过反复比较,才能知道哪一点作为当堂课的目标最合适,只有将许多知识融会贯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才能得心应手,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国宝——大熊猫》一文时,提问:大熊猫为什么是国宝?作者是如何向我们介绍大熊猫的,如何进行生动说明的?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哪里?有哪些说明方法?是怎样的说明顺序?如何保护濒临灭亡的动物?等问题。这些问题,教师事先必须分清主次,还要弄清编者选编这一文的目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确定目标。学生基础较好,这些问题可以全选,学生基础较差,就只能选一两个问题。让学生能够愉快地,有信心地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厚积”的好处:可以随机调整课堂教学的难易度、强弱度,教师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当然,“厚积”的主要目的还是“发”,是根据需要的“发”,是量体裁衣,是因材施教的“发”,但“发”的基础是大量的“积”。如何“厚积”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厚积”需要花时间、需要静心、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三、不愤不启

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孔子是在告诉我们: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适时地辅导,教学才有效。教学改革让“填鸭式”“灌输式”教学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以“启发式”“引导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学生由原先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原先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转为自己探讨、总结。教学效率比过去有了明显提高。但学习毕竟是一件辛苦的事,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愿意探讨、合作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学习、探讨即“不愤”、“不悱”,教师就会“启”得无效,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大打折扣。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重洗”,设计的问题尽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能让学生“愤”起来;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声色俱厉”,教师创造一定的氛围,可以让学生“愤”起来;“需要”更能让学生“愤”起来。探讨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学生可能会兴趣不浓,如果我们让学生写一篇说明文,他们就有可能关注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因为他们“需要”。以往师生共同探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说明顺序时,学生的兴趣不浓,课堂讨论死气沉沉。有一次,我先布置学生写一篇介绍《我的学校》布局的文章,再探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说明顺序时,课堂气氛明显热烈,一个个争着说出自己找出的说明顺序,后来教师加以点拨,效果显著。要让学生“愤”起来,教师课前就要在教学程序、教法、学法上,做精心准备。对每个问题的内涵与外延上要考虑清楚,对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等活动要考虑周密。

四、余音绕梁

高效的课堂,不仅是让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培养一定的能力,更是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使课堂上获取的知识、能力在课后得以持续发展,这样的课堂如同“琴停而音不止”。这就要求教师备课前做好预设。高尔基《童年的朋友》中,“我”与外祖母本是亲情关系,为何又说成是朋友关系呢?师生讨论中得知:他们之间除了亲情、关爱外,还有尊重、平等——之间无话不说。难道正常的祖孙之间就不关爱,不平等?就不能无话不说?童年的“我”是否有其他朋友?我在课结束之前提出了以上问题,虽然不能让所有同学课后探讨,但一定会有一部分学生课后研读高尔基《童年》及了解《童年》的写作时代,课堂探讨的时间结束,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却没有停止,课后必将持续,这就是“余音绕梁”。随着教育改革的返璞归真,人们越来越重视课前的准备。如今课堂已经精彩纷呈,高效课堂不期而至。但要继续保持,还需要后来者课前做精心的准备,作出较大的付出。

猜你喜欢

厚积大熊猫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我们都爱大熊猫
根植红色基因 厚积红色能量
大熊猫
“厚积”和“薄发”的关系
与美同行——读朱光潜《厚积落叶听雨声》有感
厚积
大熊猫也消暑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