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2.0
2013-04-29石菲
石菲
移动支付无疑是一片新蓝海,甚至有评论认为,移动支付将在3年内取代银行卡和POS机。用户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本的银行设计出产品然后进行推广,变成了用户拥有各种自有设备并利用这些设备到移动应用商店支付。传统银行所占有的优势,在移动互联网中已不再明显。
眼看着原本银行的客户变成了支付宝的客户,传统银行业还能否保住“江山”?
未来银行和传统银行有什么不同,银行业在2013年会有多大的改变?
未来银行不仅是技术
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二维码手机取款,别以为有了这些就是未来银行。
在不久前埃森哲发布的《2016年的银行业》报告中,对未来银行做了更加场景化的描述。当你走进银行营业厅时,大堂的显示屏就会出现专门针对你个人的欢迎语。同一时间,你的客户经理早已拿着移动Pad等候你的到来,不仅对你的金融状况了如指掌,而且还配备好了多种可能的投资方案功能参考。甚至你在走动过程中经过大厅内广告牌时,屏幕上便会出现与你极具关联性的个性化广告内容……以拥有一张银行卡为起点,从客户迈入营业厅开始,未来的银行将能够通过智能系统来识别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个性服务。
在《2016年的银行业》报告中,埃森哲提出了未来银行的3种主要创新模式:“智能多渠道”型银行——通过强化多渠道体验来留住客户,并有效满足其金融需求,同时将数据分析战略性地应用到该模式的核心部分;“社交参与”型银行——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互动来提高客户亲密度;“金融或非金融数字生态系统”型银行——将银行定位于金融及非金融服务销售生态系统的中心,充分借助移动技术的力量。
“过去是金融精英阶层在做贷款,将来,老百姓人人可以自己做金融。”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2012年夏季达沃斯的“未来金融”分论坛上这样表示。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执行官杰夫?艾尔文也在达沃斯论坛上指出,未来银行是要根据企业需求来服务的,服务内容可能包括股市融资、并购融资、信贷、理财等多项内容。
不管是智能化渠道、社交参与、扩展非金融领域,总之,未来银行的变化还要看未来银行客户需求的变化。
一切为了客户
“我们不应该看什么叫未来的银行,应该探讨什么是未来的客户,因为未来的洞察、未来的个性化全部从以客户为出发点体现出来,所以‘客户代表的是今天银行整个转型变化过程中面临的真正诉求。”IBM大中华区副总裁、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王天柳曾被客户多次问及什么是未来的银行,她认为很难给出统一的标准,却更愿意把未来银行等同于“未来客户”。
依靠多年与全球金融企业合作的经验,王天柳认为在未来5年在成长型市场中金融企业将经历四大变化趋势。首先是新技术带来交互方式的改变;其次是社会文化和交往模式的改变;再次是银行服务的话语权在改变;最后,客户群在改变、客户的需求不断变化。在这些创新思维下,王天柳提出未来银行业在成长市场中取得全球领导力需要四大驱动力。
首先是要引入“零售业”思维模式,这就需要银行家学习零售业的思考模式,增加速度,以客户为中心,随时根据客户的需求去调整金融产品。其次是实施“制造业”管理机制,针对银行业要学习制造业的标准化流程,银行业需要向制造业学习,实现业务流程的组件化,创建和管理虚拟价值链,全面接触生态系统达到最佳的业务结果。第三是构建“一个银行”战略,所谓构建“一个银行”战略,实现统一高效运营,即是利用全部资源并通过值得信赖的特殊方式为客户提供一致的服务体验,从而获得作为“一个银行”统一高效的业务经营。
最后是要树立风险管控全局观。不仅仅是为了合规合法,而是为了更好地掌握业务,能够获取最大的业务价值。
2013年银行带给我们的转变或许不会太大,但传统银行转型已迫在眉睫。银行1.0在向银行2.0前进的道路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考虑未来客户的需求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