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交所的转型与突围

2013-04-29卢泽华

文化产业 2013年8期
关键词:份额投融资艺术品

卢泽华

在文交所自身的探索与努力的背后,国家的政策环境与行业的规范秩序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深圳文交所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社会视野中。在经历了非理性扩张、强制整顿以及率先进行改革之后,现在的深圳文交所更像中国众多文交所集体寻求转型和新生的一个缩影。

阵痛:整顿之下,百态丛生

2011年11月,针对各地文交所等各类交易场所出现的问题,国务院下发了被称为“38号文件”的《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其中规定,全国文交所在2012年6月30日前需全部完成清理整顿,针对文交所的清理整顿工作从此拉开序幕。

面对突如其来的一纸禁令,各地文交所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湖南文交所、深圳文交所、南京文交所、陕西文交所等开始积极进行整顿,办理客户申购款项退还,即时终止了艺术品份额化的交易模式。与以上文交所改头换面的姿态不同,天津等地的文交所则是按兵不动,继续进行艺术品市场的份额化交易,而一批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的文交所则选择静观其变,一方面积极着手整顿,另一方面却并未实质性叫停份额化交易。

然而,无论是积极整顿还是维持原状,文交所的转型已成必然,对于国内大多数文交所而言,改革虽成定局,但如何改革却仍显迷茫,在这种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形势下,文交所普遍面临着在创新发展路径的迫切需要中所遭遇的阵痛与困惑。

转型:文交所的本位价值回归

在一系列的清理与整顿之后,如何寻求转型成为摆在文交所经营者面前的一个绕不开的命题。各类文交所开始积极探索开展新的业务。如深圳文交所、郑州文交所就在尝试运用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小额艺术品网上交易平台、高额艺术品大厅等交易模式来代替份额化交易模式。相对于份额化交易时代文交所的疯狂增长与非理性经营,回归正常轨道的文交所开始思考如何向自身本位价值开始回归。具体而言,文交所的转型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1.文化市场的信息资源整合

文交所作为文化市场的聚合型平台,信息资源的整合服务是其最为基础的功能之一。文交所在转型过程中,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成为其搭建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文化产品投融资平台的前提,如上海文交所已与500家产权经纪公司、28家评估及会计、律师等事务所、15家基金、10家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由这些合作关系衍生出的数据资源成为文交所运营的一大优势。依托在文化主体、文化项目、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等方面大量整合的数据库资源,文交所可以高效而精准地为客户提供文化市场的信息服务,从而实现自身在文化市场中的价值提升。

2.文化产权的交易平台建设

相对于过去份额化交易统治时期文交所将业务集中自艺术品交易的情况,身处转型期的文交所开始意识到多元而合理的经营结构更加有利于文交所的长远发展,因此,文交所在自身交易平台建设上纷纷突出“大文化”的概念,突破艺术品市场的局限,放眼整个文化产业,积极拓展自己的经营业务,打造影视业、出版业、音乐产业等方面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如江苏文交所在完成自身改革进程中就将涉及文化产业内容生产的版权交易列为自身的业务重点,在音乐、影视、文学等领域通过版权登记、定价、交易、担保等多个层面搭建文化版权的交易平台。山东文交所也提出将自己打造成为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产权交易平台、投融资平台、艺术品服务平台等“三大平台”,开展了对于动漫游戏、影视制作、新媒体等各类新兴文化业态的产权交易服务。

3.文化资本的对接体系优化

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平台被视为转型后的文交所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通过文交所的平台作用与资源整合优势可以实现资本与文化企业、文化项目的有效对接,这对文化市场内的创意能力提升、资源合理配置以及中小型企业的孵化与发展都具有关键意义。近一年来,全国各大文交所都在积极搭建自身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深圳文交所的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深圳文交所将打造“国家级文化产权交易及投融资服务平台”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确定出一条“文化+资本”的发展路径,至今已经将15000多个文化项目进行入库,其中,正式在文交所挂牌的项目超过3000个。与此同时,深圳文交所还打造了国内首家文化企业上市服务中心及文化企业股权交易平台,为文化企业改制及上市提供资产评估、融资租赁、增资扩股、私募引进等一揽子服务,充分实现了文交所投融资对接平台的积极作用。

突围:路在何方?

文交所在经历了顶层设计、管理方式、盈利模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转型之后,依然面临着如何与市场接轨、实现增量发展、扩大经济效益的困境。业界逐渐意识到,由乱局步入正轨,并不意味着风险的降低,反而预示着更大的挑战。进入整顿洗礼后的“后变革时代”,文交所的长远发展还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合理的自身定位。在份额化交易主导文交所运营的时期,很多文交所迫于经营压力或利益诱导,在市场中迷失了自身位置。现在整个行业经历了初步的转型,如何确定自身特色与核心竞争力,寻找自身的功能与价值定位成为摆在文交所面前的一大问题。在地域层面,是主打本土化战略,服务本地文化产业发展,还是辐射全国,将经营业务拓展到全国各地?在功能层面,是重点搭建单个文化服务平台,还是建立拥有投融资、产权交易等多个功能的综合型平台?在服务领域层面,是实行全面的“大文化”战略,还是重点发展影视、动漫、出版、艺术品等行业门类中的其中一项?这些都是文交所在自身定位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是整合与规范并行。文交所是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资金、人才、信息、创意、版权等文化产业的各个要素在文交所这个平台上得到交流、对接与整合。任何资源整合性平台都需要相关的规范与之配套,否则就无法维持行业聚集平台的功能和秩序。如当前艺术品市场有许多弊端,包括暗箱操作,偷漏税,交易不透明,缺乏权威评估、保真体系等问题。份额化交易的怪象一定程度上就是文交所“整合有余,规范不足”所导致的。文交所在其业务开展过程中只有一手抓资源整合,一手抓制度规范,制定合理而严格的规范制度,保证交易的公开、公平与公正,才能发挥其平台作用,促进文化市场的有序进行。

三是以创新促进增量发展。对于份额化交易模式的失控,我们不应只看到它的弊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依然是一种让社会大众参与到艺术品交易市场,促进文化市场增量发展的创新型金融产品。文交所作为新型的文化市场平台,应该在设计成熟、监管到位的前提下继续创新自身的业务发展模式,扩大行业规模,推动文化市场大众化进程,促进文化产业的增量发展,这也是文交所作为文化市场新兴产物的本质价值。

在经历了整顿与转型之后,文交所进入了自身发展的“后变革时代”,步入正轨的文交所依然面临着继续“探路”的风险与困境,此时的文交正在以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在文交所自身的探索与努力的背后,国家的政策环境与行业的规范秩序则显得尤为重要,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也许国家文化及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以及整个文化行业基础的规范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文交所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

猜你喜欢

份额投融资艺术品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
资源误配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分级基金的折算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