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消瘤颗粒对子宫肌瘤患者血脂水平影响40例
2013-04-27梁惠珍尤昭玲
梁惠珍 尤昭玲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长沙410000;2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000)
益气消瘤颗粒对子宫肌瘤患者血脂水平影响40例
梁惠珍1尤昭玲2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长沙410000;2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000)
目的 探讨益气消瘤颗粒对子宫肌瘤患者血脂水平(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影响。方法门诊诊断为子宫肌瘤的40例患者,服用益气消瘤颗粒前后各抽血一次检查血脂水平,并与40例参加常规体检的健康人员的血脂水平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服用益气消瘤颗粒治疗后,TC、TG、LDL-C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和健康人员的血脂水平经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子宫肌瘤患者服用益气消瘤颗粒后血脂水平较服用前下降,具有明显差异。
子宫肌瘤;血脂;益气消瘤颗粒
子宫肌瘤是由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以及少量纤维结缔组织掺杂形成的实质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1],是妇科多发病。研究发现子宫肌瘤的发生与肥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笔者观察本院门诊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诊断为子宫肌瘤的40例患者服用益气消瘤颗粒前后的血脂水平,并与体检科40例参加常规体检的健康人员的血脂水平比较,探讨益气消瘤颗粒对子宫肌瘤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门诊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40例为治疗组,参加常规体检的健康人员40例为健康对照组。两组间年龄、怀孕次数、流产次数分娩次数无明显差异。
1.2 观察方法40例子宫肌瘤患者在服用益气消瘤颗粒前后3~7天分别空腹抽血检查血脂水平(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40例参加常规体检的健康人员空腹抽血检查血脂水平。
益气消瘤颗粒(组成:党参、山楂、黄芪、土鳖虫、橘核、荔核、珍珠母、牡蛎、鸡内金、神曲、甘草。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12g/袋。1袋/次,3次/天。月经干净后3天始服用药物,连续服用15天,一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连续服用2个疗程。
2 结果
2.1 治疗前两组血脂的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前两组血脂的比较(mmol/L,±S)
表1 治疗前两组血脂的比较(mmol/L,±S)
注:TC组间LSD比较治疗组与健康组比较P=0.170>0.05;TG组间LSD比较治疗组与健康组比较P=0.902>0.05;LDL-C组间LSD比较治疗组与健康组比较P=0.199>0.05
组别n TC TG LDL-C治疗组40 4.94±1.22 1.65±0.47 2.12±0.30健康对照组40 4.62±0.80 1.64±0.50 2.04±0.30
2.2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的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血脂的比较(mmol/L,χ±S
3 讨论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属于“癥瘕”的范畴,著名妇科专家尤昭玲教授,提出子宫肌瘤的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湿、痰、食等有形之邪凝结积聚,停滞于胞宫肌肉及筋膜内,逐渐形成坚硬如石之“肉癥”。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肥胖因素存在着相关性。英国一项调查提示,每增加10kg体重则患子宫肌瘤的危险性增加约为21%,Okronkwo[2]研究发现子宫肌瘤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子宫肌瘤的发生率升高与超重(BMI>25)有明显的相关性。肥胖者可由于多余脂肪组织通过多种渠道产生相对高的雌激素状态,而且肥胖者体内的雌二醇的生物活性显示是升高的[3]。而雌激素一直被认为子宫肌瘤的重要致病因素,同时也被认为是可以促进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发展。杨慧云等在子宫肌瘤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低甘油三酯水平是子宫肌瘤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单因素分析中高胆固醇水平与发病呈正相关[4]。
治疗组与健康组比较,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但益气消瘤颗粒组治疗后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所以依据上述观点推测,改善机体脂肪代谢可能促进子宫肌瘤的治疗。益气消瘤颗粒的组方特点在于:于行气活血消癥药物中配伍大量化积消食和胃之品,如山楂、鸡内金、神曲等均可健脾消食;此外,荔枝核、黄芪、土鳖虫等的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了这些药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益气消瘤颗粒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调整血脂代谢从而改变体内血清高雌激素环境这一侧途径而达到缩小子宫肌瘤的目的,这种在活血消癥药中配伍大量消食化积和胃之品的治疗方法,是对于“肉癥”的认识与治疗的创新,可能为以后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拓展新的思路。
[1]马丽,谢淑武,朱焰,等.子宫肌瘤相关研究进展[J].生殖与孕,2007,27(10):679-683.
[2]Okoomk wo MO.Body weight and uterine leiomyom as among women in Nigeria[J].West Afr J Med,1999,18(1):52-54.
[3]崔彦红,高凌.肥胖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4,31(5):304-306.
[4]杨慧云,朱筱娟,黎世平,等.子宫肌瘤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1):5-6.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0.026
1672-2779(2013)-20-0038-01
吴义红
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