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历史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3-04-25史文磊

考试·教研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史文磊

【摘要】 想要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手段必不是单一的,课堂结构必不是死板不变的。但是我们还是看到想要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要关注一下几个问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度、教学设计的合理性等这几个问题。笔者将着眼于这几个方面来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 历史教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60-01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所有的历史教师都面临着教材内容的改动,课堂的结构在不断变化,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上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转化等问题。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提高我们历史课堂的有效性,这样新课标的实施才最具有实际意义,才能从最根本上解决许多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1 深入了解学情,优化教学设计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能力起点,就是在历史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历史知识,具备了相当的基础,所学的知识是构成一定的水平的了。尤其是现在的学生,我们看到,他们接触知识的媒介多了,道路宽了。学生在课前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有时候超过了教师的准备范畴。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希望教师能够镇征地面对学生,面对学生的能力起点。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感觉去估计学生,而是要真正的掌握学情。笔者建议各位老师在上课前准备预习检测小卷,来检测一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如果班额较小,笔者认为甚至可以当堂批改,进行教学导入,更加具有针对性。预习检测小卷的题量不需要很大,只需要针对本节课重点提出几个问题即可。

2 追求大容量、快乐式历史教学

想要追求科学、高效的课堂状态,笔者认为愉快的教学氛围是一定的条件。学生们需要在一个快乐的状态下,才能够具有求知欲的去学习大量的知识与技能,努力配合老师的讲解。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追求大容量、快乐式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其实和其他学科有些本质上的不同。虽然知识都是要求准确、严密的,但是我们看到历史课上所讲的人物和事件都是真实存在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够全部去讲读书本,在注重严密性、科学性的同时,还要注重生动性和历史事件的延展性。全部都按照书本上的去讲解就把知识讲死了,学生不爱听,其实这是打击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们高效地学习历史知识。我们已经注意到,在学习当中的快乐已经成为高效学习历史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当然我们还是看到科学性也是一个必要前提,不能因为学生们对野史或者奇谈感兴趣就去胡编乱造,这样对于孩子们成长是有害无利的。历史事件是不容编造的,我们所说的事件都要有理有据,不能任意为之。就算有的观点是存疑的,是没有定论的,我们也要如实的告知学生,让学生自己有一个思维去判断自己支持或者反对哪个观点。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对学生学术性思维的一个塑造与培养。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的很多学生大肆对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和小说进行推崇。当他所学的历史知识真的贯穿到他的现实生活中去的时候,我们看到那些戏说的作品是经不起推敲的,学生们也应该带着科学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作品,而不是盲目的推崇。这样不断对学生进行学术上的强化,我们会发现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会更加严谨,不会完全去迷信什么学说,而是会更具有智慧地去思考。在这样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的教学就更好进行。一个教师不会终生不犯一个错误,有了错误一定要及时修正。如果知识修正不及时,等学生记牢了想改,就很困难了,对很多学生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前文,我们提到说在班级塑造一种学术氛围,让孩子们不迷信任何一种学说,坚信“尽信书,不如无书”,那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学生们也更容易面对老师偶尔的错误。

3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方法

历史教师要合理运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些收获,有一些心得并且有一些领悟。学生能够更多地领悟知识,领悟老师所讲的技巧,那么这节课无疑就是高效的。这就要求这节历史课是思维活动强度是很大的,思维是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的。如若不然,我们这节历史课是绝谈不上高效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掌握清晰的知识结构、脉络,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运转阶段,让历史课堂更加高效。当然要同时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孩子们能够跟上老师的思路。首先,笔者认为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讲解一定要细致和透彻。清晰和完整的结构框架当然重要,但是我们看到如果没有详实的史实作为根据去填充这些结构、框架,这些结构、框架无疑使空洞而乏味的,学生们也理解不上去。所以不能在课堂上只出现事件中的关键词,还要对事件有细致的描述和详细的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对史实和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清晰的知识结构也就随之而来了。其次,我们也要注意到题目的设置。在一节课中要学生不断跟着老师的思路去走,除了教师对史实和概念生动、细致的讲解之外,我们要不断地去抛出问题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跟着你思考,这样才能保证思维的活跃度。问题是需要根据深度去层层设置的,每一层,由浅入深都要有题。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够不断被唤醒。这些问题可以当堂去问同学,或者大家一起来答,有时候还可以进行分组式的竞赛,这样来调动课堂的气氛和学生们的积极性。简单的问题可以设置史实性的问题,去问事件的事件与地点,有难度的可以用高考的真题或者一些有争论的思考题。

参考文献

[1] 刘金春.新课程背景厂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河南科技,2010(11).

[2] 刘振清.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EB].www.zlunwen.eom/edueationzhistory/67226.htm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