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志的忧伤

2013-04-25不见不散

读者·原创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新刊文青报刊亭

文 _ 不见不散

杂志的忧伤

文 _ 不见不散

在这个去哪儿都人多的国庆长假,我躲在家里,过了一个闷吃傻睡的假期。到第三天,我已经看伤了美剧,打腻了游戏,实在无聊,就整理旧箱子,在呛人的灰尘中翻出了一堆杂志,还有满满一箱的回忆。

在年少时,我就散发出浓郁的“文青”气息,这与粗糙的环境格格不入。我家祖上三代没出过一个读书人,结果呢,我读到初中时,就拥有了全家最高的学历。我身边的同学热衷于踢球、打游戏,即便看电影,也无非打打杀杀,有点腔调的片子,他们全无兴趣。一个感时伤怀的“文青”,最苦恼的事情莫过于找不到可以交流的对象。微斯人,吾谁与归?我的感觉跟范仲淹是一样一样的。

好在还有杂志。对我来说,杂志的意义和图书、报纸又有不同。图书可以提供完整的内容,但不会更新;报纸虽然周期短、时效强,但容量有限,不够仔细品味。作为小城青年,杂志于我,不但能够打开视野,还能在精神层面上提供交流、慰藉,于万千人中,我就不会那么孤单。

订杂志的事,家里铁定不支持,影响学习又费钱,我只能去报刊亭买。杂志快到的那几天,我就开始心神不宁,每天路过报刊亭时都忍不住看一看。如果新刊提前到,那种喜悦,有点像约会时,你约的那个姑娘比你早到了5分钟。

新刊总是让人迫不及待,上课时我也忍不住瞄上两眼,研究一下封面,有几次太投入,杂志就让老师没收了。这对我简直是双重打击:第一,我给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以后会被他格外“关照”;第二,我还得重新买一本,又要破费一次。说到这儿,还想分享一个心得,那就是看杂志千万要控制好节奏,不然,一下子看完就没得看了,下一期上市还要等好久。

看多了杂志,不免产生“其实我也可以”的冲动,于是在很多个夜晚,我都在很投入地创作。把稿件塞入邮筒,我就默默祈祷,并幻想文章发表后受到众人的艳羡。虽然投稿基本以石沉大海告终,但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还是觉得没有虚度光阴。

如果你深爱一种事物,多少会得到回报。因缘际会,我后来就在杂志社上班了。编杂志的人自然也都是杂志的发烧友,每当收发室的大哥送来一摞花花绿绿的杂志时,就有同事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振臂高呼:“肉来了!”大家一拥而上,瞬间瓜分完毕。周围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又可以随便看杂志,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梦想总算实现了一次。

对于包括杂志在内的纸质媒体来说,互联网的冲击实在了得,也就几年时间,看杂志的人越来越少,用电脑、手机的人越来越多。我也未能抵挡住这波浪潮,更多的时间里,我打游戏、看电影,也在网上读些文章,看完就删掉,一点都不可惜。因为在杂志社做过,我知道,编杂志耗费的心思和精力,电子读物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当我翻出尘封已久的杂志,还是有点触动,从童话到学术,从大众到先锋,我一边给杂志归类,一边追溯当年阅读口味的变化和所思所想,还从某些文章上的标记看破一个少年的心事。互联网时代什么都好,就是一切都太匆匆,不会给人留下回忆。等到我们的时代成为历史,能够成为遗迹的,应当还是一本书、一张报纸、一本杂志。

当杂志日渐式微之时,编辑们也有些不知所措。就我所知,《读者·原创版》的这几位编辑里,吴小丽爱唱,王飞善舞,他俩可以去舞厅跑场子,刘燕嘛,当个幼儿园阿姨也很不错,但毫无疑问,他们最热爱的,还是用心编一本杂志,这就是他们坚守的理由。

眼下又是一年的订阅季,还是希望大家多多捧场。这年头,无论编杂志还是读杂志,都显得极为古典,但花不多的钱,享受手工匠人一般的精工细作,为自己留下美好的藏品,还是一件物超所值的事情。

更何况,当杂志送到的那一刻,无数散落在各地的读者,还能一起分享“肉来了”的激动和喜悦。

因为这本杂志,我们走到了一起。欢迎订阅2014年《读者·原创版》杂志。

猜你喜欢

新刊文青报刊亭
试为“文青”“辩诬”
城市中的另一种风景:报刊亭
城市报刊亭是一块文化试金石
Killer App
城市需要更加美好的报刊亭
贵刊
车站的报刊亭
我的语文老师是文青
《哆啦A梦》时隔八年再出新刊
宝贝微相册8月一起来逐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