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地理标志茶叶产品已刻不容缓

2013-04-23

中外烟酒茶 2013年3期
关键词:茶苗大红袍岩茶

@微观茶论:

保护地理标志茶叶产品已刻不容缓

武夷山特有适度风化的红色砂砾岩,特有沟壑纵横、坑涧交错的地理环境,特有的优质空气,特有的终年从岩石缝里渗漏出来的长流细水,特有的多样性伴生的植被。

【茶事回放】

两年后,上海人可品本地产“大红袍”

2013年1月31日《东方城乡报》载: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高山出好茶”的说法,这无非是与日照、雾期、土质相关联。然而,从去年10月至今年1月中旬,来自福建山区的80万株茶苗已成功移栽到了金山区枫泾镇下坊村大田里,种植面积达406亩,品种以大红袍为主,目前茶苗成活率达95%以上。今年10月还将扩大种植面积500亩,从而开启了上海农田种茶的先例,成为上海特色农业的新亮点。两年后,上海人可品尝到本地生产的大红袍。

下坊村成为上海首个茶叶基地

1月25日,记者来到了与浙江平湖新棣镇毗邻的下坊村正在建设中的茶叶基地。在一眼望不到头的农田里都种上了30厘米高的茶苗,村民们正忙着施肥、清沟、理沟等田间管理,10多米宽的茶园主干道的路基已铺成,道路两旁正在修筑水泥大明沟。“茶苗喜干,我们正在创造适应茶苗生长的环境。”上海丽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杰抓住在微风中摇曳的一棵茶苗告诉记者,在这片400多亩地里80多万株的茶苗中,绝大多数是大红袍,也有少量的金骏眉、安吉白茶和西湖龙井,茶苗旁都施上了鸽粪、鸡粪等有机肥。“到明年你再来,茶苗可长到80多厘米,可采摘到少量的茶,到2015年这里已是茶香漫野的茶园风光,亩产可达200斤干茶,上海人可真正品尝到上海生产的大红袍了。”张杰说。

在大田里也可种出好茶

农田里种茶,对郊区农民来说确是一件新鲜事。据了解,目前上海只有松江的佘山种有15亩龙井茶,但很少有人喝过这种茶,主要是数量太少。张杰从2010年开始通过对浦东、青浦、松江等地的实地考察,最后选定远离工业区、可大片连片种植的金山下坊村作为种植基地。为种出品质一流的好茶,张杰对农田进行深翻,开挖大明沟和渗水沟,从浙江长兴茶园买来了4.9万吨山区黄土,耗资达465万元,并委托杭州茶叶研究所对土质进行检测,将黄土深埋60厘米左右,以改良土壤结构,重点是降低地下水位,再造茶苗生长环境,使茶苗犹如生长在山间。茶苗是从福建以每株2.1元、耗资168万元买来的。定植茶苗时追施有机肥共计350多吨。经观察,下坊村的日照、雾期与浙江、福建相差不大,完全能适应茶苗生长。

从事茶叶种植经营20多年的张杰,在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春、厦门等城市拥有几十家茶叶连锁店,福建安溪县和武夷山共有1850多亩茶园,在广西横县还设茉莉花茶叶加工基地。一看贴在办公室墙上的规划图,人们就会知道,他要在枫泾下坊村实现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创业计划,他要与高校合作成立茶叶研究所,按照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组织生产;以后他还计划把茶叶基地建成科普基地和生态农业旅游的景点,帮助村民办农家乐,开发茶叶礼品、茶具和茶糖、茶点心、茶饮料等系列茶产品,进而打造上海茶文化新地标。

农民增收有了新渠道

在金山区副区长许复新看来,种植茶叶是带动金山农业生产结构升级转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好项目。分管农业的胡伟副镇长先后10多次到现场了解情况和指导工作。为支持茶叶基地建设发展,枫泾镇、下坊村各派出一名干部帮助基地工作,下坊村还免费为公司提供200平方米办公用房和1000平方米住宅。目前,丽农公司已投资1100多万元,一期总投资将超过1300万元,但据公司估算,茶叶基地正常产出后,亩产值最少可达10万元。张杰介绍说,上海人都有喝茶的习惯,406亩茶园能生产茶叶1万斤左右,只占目前全市茶叶销量的0.03%左右,更何况他瞄准的目标市场是会员制群体。现在,公司已申请注册上海丽农茶叶种植合作社,买了农业保险,准备把一期和二期906亩耕地的113家农户全部吸收为合作社社员。由于制作1斤干茶需要采摘3万多个芽头,采茶季节需要大量的采茶女工,因此,有劳动能力的社员可参加基地劳动获取报酬,土地流转费逐年提升。正如村干部顾象云描述的:优质茶叶、时鲜蔬菜和优质水稻,就好比电风扇的3张叶片一起转动,下坊村农民增收又有了新渠道。

微博互动

关于上海在农田里种植大红袍的事件,引发了微友的热议,数百条评论几乎一边倒地持否定态度,且引发一片骂声。

@猫老妞:大红袍是岩茶,上海有武夷岩吗?橘生淮北为枳,然者何,水土异也。

@南京林涛:就凭上海的水,种出来的大红袍还能叫大红袍吗?所谓“地”道,是要在那块地方的。

@乐痕轩-茶趣: 大红袍?恐怕不单是引进树种吧?还要炸掉武夷山一角,取其山石,研石为土,再像陈光标那样用大袋装满那里的空气,带回来一起培植才行。

众所周知,植物是最讲究产地的,决定产地的因素通常有土壤、阳光、空气、水分四大因素。为什么武夷山产的乌龙茶叫做岩茶?因为武夷山特有的适度风化的红色砂砾岩,特有的沟壑纵横、坑涧交错的地理环境,特有的优质空气,特有的终年从岩石缝里渗漏出来的长流细水,特有的多样性伴生的植被。早在唐代,陆羽就在《茶经》里记载:“(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说明茶对土质的要求尤其重要。大红袍主产区—武夷山景区属于丹霞地貌。据统计我国已发现的丹霞地貌有数百个地方,2010年,广东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龙虎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联合起来以“中国丹霞”的名义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武夷山附近同样有那么多地方属于丹霞地貌,为什么只有武夷山产岩茶呢?地质学家们给出了答案。因为武夷山的丹霞地貌正处于中年期,风化程度恰到好处。去过武夷山的人都知道,砂砾岩风化成的土壤在自然力作用下,分布在峰顶或谷底,成为梯田式的茶园;武夷山往北100多公里的浙江江郎山已进入老年期,最有代表性的景观“三爿石”,就是丹霞地貌过度风化的结果,砂砾岩过度风化的土壤,已渐渐钙化,与普通的土壤已没有差别;武夷山往南100多公里的泰宁,丹霞的发育正处于青年期,风化程度偏低,土层薄,也同样无法种出岩茶。

报道中称“经观察,下坊村的日照、雾期与浙江、福建相差不大,完全能适应茶苗生长”。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此“雾”非彼“雾”,不少微友吐槽:

@SIMONREN:这还能算是大红袍吗?武夷山有雾霾吗?空气质量也和魔都一样的差吗?被雾霾滋润过的大红袍白送都不要!

@安徽的舒城: 茶树虽移过来了,可是大红袍也未必适应得了上海的气候,土壤也未必适合,武夷岩茶,喝的是岩韵。有些东西不可强制性的。

@真源茗茶阿炳:上海的大红袍还是大红袍吗?作为自然宠儿的茶叶,跟生长环境是紧密相关的。

有一位叫做@星晨欣语的更是气愤地诘问:“(引种大红袍到)金山化工区,那是用来净化空气的吗?”充满了讽刺意味。

武夷岩茶(武夷山大红袍)已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并取得了与地理标志产品相配套的“武夷岩茶”、“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经过多年的保护和传播,“武夷山大红袍”成功申报“中国驰名商标”。

@漳平市茶叶协会林仁钫:上海都种植大红袍。太乱。种植原产地才算正宗大红袍吧。大红袍有地理标志保护?我们漳平水仙茶,有地理标志,产自我们福建省漳平市境内各乡镇才算得上漳平水仙茶。

@武夷山茶王刘斌:大红袍,武夷山有申请原产地保护,大红袍商标武夷山市政府拥有,供武夷山当地全体茶农、茶企使用。

那么何为地理标志产品?国家质检总局第78号颁发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包括:(一)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二)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

上海引种大红袍是否违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呢?目前尚不能界定。按照《规定》,作为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既有自然的特征,也有人文的特征;有产地的规定,还有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规定。

@武夷山茶王刘斌: 记得1998年福建电视台到我们茶厂拍摄茶叶制作时,记者曹戈问我:我们播出会不会泄密?我回答:工艺别人可以学去。但,武夷山的自然条件任何人都搬不走。何况,制茶师傅,看青做青的经验积累,就是在大师的指导下,没有十几年制作磨炼,他也成不了制作高手。放心播吧!

可见武夷岩茶的制作技艺是武夷岩茶(大红袍)成为地理标志产品的重要人文特征之一,目前上海方面引种的大红袍,由于还没有开始采制,所以也不知道采用怎样的制作工艺,更不知道将来是以怎样的名称对外销售。

报道称“在这片400多亩地里80多万株的茶苗中,绝大多数是大红袍,也有少量的金骏眉、安吉白茶和西湖龙井”。在目前的消费现状,中国茶叶产能过剩,但是上海这样一个工业城市为什么要引种大红袍呢?是炒作吗?

@上海茶叶有限公司:可能绿茶在江浙一带已广泛种植易获取,相对额外成本没那么高,然福建大红袍相对运途路程较远,况且上海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当然是种收益更高的大红袍才较划算。也许是这个原因吧,纯个人意见。

茶叶引种不能说不应该,但是否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呢?

@乐乐湿妈:我觉得农业生产这点还是台湾人执着,为了扩大产地,到处寻找跟阿里山接近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还包括土壤改良,所以永福的高山茶跟台湾的才会基本没有差别,农作物不是成活了就叫成功,需要保持作物特点。

但是,对于茶产业来说,盲目地发展、过度地发展其实就是自取灭亡。

为此@安然茶舍认为:看来武夷岩茶也要像安溪铁观音一样,走一条被无限复制、最终产能过剩的死路了。

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大红袍)已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茶苗大红袍岩茶
武夷岩茶
小鞭炮
基于消费者偏好分析的岩茶挂耳茶包拼配研究
“天价岩茶”折射茶业乱象
神秘的武夷山大红袍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小品种,不寂寞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大红袍,状元的救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