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坑道作战的黄埔战将:黎原(上)
2013-04-22王作化张永星纪强
王作化 张永星 纪强
队依托坑道工事,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上甘岭地区进行了长达43天的激烈争夺,在几平方公里地区内顽强抗击了绝对优势装备敌人的猛烈进攻。在整个阵地的山头被敌火削低2米、表面岩石被炸成1米多厚粉末的情况下,我志愿军部队始终如钉子般顽强坚守住自己的阵地,歼敌达2.5万多人,使上甘岭成为美军至今不愿多讲的“伤心岭”。这场战役的胜利与此前首创坑道作战的黎原将军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这位黄埔出身的战将,把军校所学知识同国内战争实用的工兵筑城和坑道技术相结合运用到与优势敌人的抗衡之中,让交战的美军王牌师吃尽了苦头,也使我军积累了丰富的坑道作战经验。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和上甘岭战役60周年之际,我们根据诸多亲历者的回忆撰写此文,以纪念我军首创坑道作战的黎原将军,以及所有谱写抗美援朝革命战歌的老前辈。
战将率师入朝
1950年10月,美国利用朝鲜内战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并派舰队入侵台湾海峡,轰炸我边境城镇。为捍卫新中国的安全,中国人民派出优秀儿女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经过5次攻势战役,中朝军队共歼敌23万余人,其中美军11.5万人。到1951年6月,将整个战线在三八线附近稳定下来,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美军统帅麦克阿瑟为此狼狈“下岗”,继任的李奇微上将虽在第五次战役后期发动反攻,但仍无法挽救其战场颓势。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哀叹:“朝鲜战争是个无底洞,看不到联合国军有胜利的希望。”
在国内外反战压力下,美国只得在苏联的斡旋下开始与中朝交战方举行停战谈判,被迫与我军进行打打谈谈的较量。
面对战场形势的变化,我军则适时转变作战形式,进行以阵地战为主的积极防御作战,以“零敲牛皮糖”的战法给敌军以重大杀伤,让敌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重代价。李奇微叹息:“按这样的速度,至少要20年才能到达鸭绿江。”为此,他下令利用强大的空炮火力最大程度地杀伤我军有生力量,迅速达成作战企图。然而,美军这一次败在了我军黄埔出身的优秀战将——志愿军第47军140师师长黎原手里,其王牌骑兵第一师也在我军钢铁防线面前被打得头破血流,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黎原,原名关俊彦,1917年4月出生于河南息县关家店村一个农民家庭。1934年中学毕业后,他弃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十一期接受现代军事教育。1937年8月毕业后,他随国军87师参加了淞沪会战。一天,当他到战斗最惨烈的260旅传达命令时,一群日军冲到了旅部附近,第一次近距离看见日本兵的黎原竟毫不畏惧地夺过旅长卫士的步枪,以准确的射击将冲在前面的日军连连击毙,吓得其余敌兵掉头就逃,让守军士气大振。1938年4月,他因不满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的战况和腐败,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董必武等人介绍,毅然脱离旧军队,到延安参加了八路军,并在抗大学习、任教,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担任了八路军359旅副营长、教导大队大队长等职,参加了保卫边区的吴堡防御战和南泥湾大生产。1945年7月,时任教导营营长的黎原随八路军南下第二支队挺进敌后,在过同蒲路封锁线时,突遭日军优势兵力的包围。危急关头,他沉着指挥部队交替掩护撤退,并亲自用步枪向敌先头骑兵射击,弹无虚发地把几个凶悍日军打落马下。敌人见状大惊失色,慌忙下马躲避这位“特战队员”,部队趁机转移阵地,掩护支队机关和随军南下的中央干部大队安全脱险。
抗战胜利后,黎原率部进军东北,参与领导了改编长春伪警察的艰巨工作。后任吉林军区警卫团政委、民主联军独立第3师7团政委、第10纵队29师85团团长等职,率部参加了东北剿匪、三下江南、秋冬季攻势、开原攻坚战、黑山阻击战等战役战斗。在一次战斗中,遭敌机轰炸负伤的黎原被敌军包围在一个小村庄里,这位“打不死的”的战将用准确的射击将围攻之敌“挨个点名”,吓得敌军最后只得放弃到手的“猎物”。随后,他又带伤率部踏着一尺多深的大雪,夜奔100多公里,与兄弟部队将国民党军1个师“包了饺子”。1948年11月,他率部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参与指挥了奇袭宁车沽、强攻新河镇、保卫金钟河桥等战斗,打得敌军闻风丧胆,见到戴狗皮帽子的四野部队就不降即逃。随后,他又率部参加了围困北平、改编傅作义部队的特殊战斗。1949年4月,他率部南下,参加宜当战役,指挥了攻占雅雀岭、奔袭古老背、奇袭白云山等战斗,取得了累累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第41军140师418团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代师长,参与指挥了湘西剿匪斗争,为扫除百年匪患、巩固人民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1年4月,34岁的黎原担任140师师长,奉命率部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临津江东西两岸、西海岸防御作战等战役战斗。在同年夏、秋季战役中,他带领部队在40多公里的宽大正面上进行艰巨的阵地防御战,顽强抗击了美军10倍于我军的火力攻击,血战90多天,打得美军王牌部队始终不能前进一步。我军不仅坚守住了阵地,而且还抓住战机以果敢的主动进攻将我方阵地向敌方推进了5公里~20公里,成为我军阵地防御作战的成功范例,受到志愿军总部和彭德怀司令员的通报表扬。他首创的坑道作战等战法,在我军战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初战美军王牌
同年6月19日,按照志愿军总部的命令,黎原率部接替兄弟部队在临津江东岸组织防御,以确保平壤的安全。面对敌人绝对优势火力的狂轰滥炸和王牌部队的连续进攻,只有一个师的兵力要防守正面40公里、纵深25公里的地区,下撤的兄弟部队担心不已,连连发问:“你们能守住吗?”黎原斩钉截铁地回答:“能!不管‘老美有多强大的火力,我们一定能守住阵地,绝不后退一步!”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部队一上阵地,黎原就带领各团团长和参谋人员冒着敌机的空袭,深入整个防区反复勘察地形,详细分析敌我优劣之处和敌人可能采取的进攻方式,科学制定作战预案。通过实地调查,黎原认为,该师防线离临津江只有十几公里,没有战术回旋余地,背水作战也不具备条件。若一线兵力不足,被敌撕开口子,后果不堪设想。为此,他大胆提出将全师兵力兵器实行前重后轻部署,各级指挥所靠前配置,指挥员向下加强指挥,同时命令部队接防后迅速加修工事,做到能打能藏。他的提议得到了其他师领导的一致同意和上级批准,仅三天时间,黎原就指挥全师完成了防御准备。
在我军刚刚准备就绪,被称为“天之骄子”的美军骑兵第一师(以下简称“美骑一师”)就在空军、炮兵、坦克猛烈火力的掩护下,与我军“交手论剑”了。该师有160多年的历史,是美国开国时组建的部队,有着“开国元勋师”之称。因其在历次战争中总是充当先锋角色,又被称为“先锋师”。到了上世纪40年代,该师已是美陆军装备最先进的王牌部队。骑兵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保留“骑兵第一师”的荣誉番号。士兵臂章上还佩有马头符号,成为部队的殊荣。该师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战功显赫,屡战不败。然而,该师与我军一交手就“霉运”连连:当其傲气十足地充当打开通往中国边境通道的“开路先锋”时,其先头第八团突然在云山地区遭我军包围,死伤惨重,前来增援的第五团也遭重创,团长身负重伤。在随后的第二、第四、第五次战役中,该师又被我军打得“鼻青脸肿”,死伤数千人,师长霍巴特·盖伊少将黯然离职。第五次战役后,美军新任前线指挥官范弗里特中将在美太平洋战区司令李奇微上将的指令下,匆匆抽调2个军和仆从国部分兵力,在西线发起进攻。美骑一师再次充当了先锋师,其新任师长查尔斯·帕尔默少将还发誓要通过此战挽回骑一师的荣誉。
22日上午,美骑一师以1个加强步兵连和1个坦克连的兵力,在大量炮兵航空兵支援下,向我军140师420团3营发起进攻。为掌握老美的秉性,黎原立即穿过敌火封锁赶到三营指挥所,亲自观察掌握战场情况。他发现敌人对火力依赖性大,每次攻击前都以空、炮火力对进攻目标实施1小时~2小时的火力准备,用密集的炮弹、炸弹和凝固汽油弹将我方阵地炸成一片火海,然后坦克协同步兵发起冲击。当进攻被我军击退后,再按老套路实施更猛烈的火力袭击。对此,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黎原立即指挥部队先避开敌人的火力锋芒,当敌步兵展开冲击时,再以所有轻重火器给予猛烈突击,将暴露在阵前的敌军打得鬼哭狼嚎,很快就丧失了进攻能力。为确保防御的稳定,他还把在解放战争中的英雄班“张有班”放在230.4高地防御要点进行坚守。激战中,敌人用大口径火炮向该班阵地发射了2000多发炮弹,
并出动7架F80和P51战机轰炸扫射。猛烈的弹雨虽然摧毁了全部工事,但“张有班”战士们却顽强地从炸塌的工事里爬出来,连续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甚至与冲上来的敌人展开肉搏战,全班最后只剩一人仍顽强坚守阵地,使230.4高地始终岿然不动。第一天的战斗,美军伤亡数百人却未夺得一寸土地,王牌师在中国战将面前碰了个头破血流。
当夜,黎原及时总结战斗经验,迅速调整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系,命令师、团预备队连夜帮助一线部队抢修工事,组织后勤人员前送弹药给养,做好抗敌继续进攻的准备。第二天,不愿认栽的美骑一师又再次“披挂上阵”发起攻击,仍把主攻方向指向230.4高地,并将进攻兵力增加了一倍多,空、炮火力准备也更加猛烈,将整个高地炸成了一片焦土。然而,由于我军兵力部署和防护得当,又连夜增加了新的防守力量,营连干部亲临一线指挥有力,美军第二天的进攻又以惨败而告终。经过全天激战,美军虽然付出了上百官兵横尸阵前的代价,但最后却只得到了对我军防御阵地再次“望洋兴叹”的战果。美军王牌师做梦也没想到会在朝鲜战场连遇强劲对手,频频“栽”到中国“土八路”军队手里,以至于大丢颜面的该师师长查尔斯·帕尔默少将竟接连向范弗里特发电,要求美情报部门调查他当面的强劲对手究竟是支什么来历的部队。
经过几天惨烈搏杀,美骑一师看到从230.4高地方向突破我军防御根本没戏,便很快改变进攻方向,于6月24日清晨出动2个步兵营、1个坦克营。在3个炮兵群和数10架飞机的狂轰滥炸下,向我军419团防守的石桥西山发起猛攻。该地是铁原至平壤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制高点,如果失守将给整个防御造成很大危险。战斗打响后,黎原立即赶到该团,及时判明敌人夺取临津江以东阵地的进攻企图,指挥部队坚决扼守要点阵地,在炮兵火力支援下,打得进攻之敌连连败下阵来。战至12时后,不甘失败的敌人改变战术,在正面进攻的同时,以2 个步兵连伴随集群坦克迂回到我方阵地的侧翼发起攻击。在此防守的一营二连虽派出反坦克小组炸毁了几辆坦克,但敌集群坦克依仗火力猛、速度快,一度占领2连1排阵地。黎原得知这一战况,果断命令支援炮群猛烈开火,将暴雨般的炮弹突然砸在伴随敌坦克的步兵战斗队形当中,炸得敌步兵顿时鬼哭狼嚎乱成一团。趁敌混乱之机,黎原迅速组织该团预备队实施反击,以刺刀见红一举夺回了阵地,敌军只得扔下80多具尸体和被击毁的数辆坦克狼狈撤退。
此后,从6月下旬至7月上旬,美骑一师又纠集希腊营等仆从军,持续向我军140师阵地发动了十多天的轮翻进攻,但都被我军逐一击退,仅美军就付出了伤亡600多人的代价,却始终未能前进一步。王牌师一再连连碰壁,作战信心直线下降。而黎原指挥的英雄部队在初战美军王牌的战斗中,则创造了令兄弟部队羡慕的“五个第一次”:第一次出国作战;第一次与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作战;第一次与美军王牌及多国部队作战;第一次与敌进行现代化立体作战;第一次取得战胜世界强敌的胜利。初战告捷,我军指战员以劣势装备战胜优
势装备敌人的决心和信心受到极大鼓舞,而美军王牌师锐气大挫,在国内外丢人现眼,其师长查尔斯·帕尔默少将也被上级骂了个狗血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