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特鲁威人》"动画之谜"

2013-04-21文佚名

发明与创新 2013年14期
关键词:达芬奇素描绘制

文佚名

《维特鲁威人》"动画之谜"

文佚名

达芬奇创作的人体“动”画《维特鲁威人》素描

提起“动”画的历史,大多数人都会有感于发明家对光和影的探索与应用。其实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关注动物动作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考古发现,在两万五千多年前石器时代的洞穴里就有野牛奔跑的分析图和史前动物连续动作的分解图。而这些早期的“动”画都是在同一时间点上把发生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动作加以绘制。这种在一个时间点上显示不同时间点上的动物图绘表明,远古人类已具有“静”绘“动”画的思维与技能。

十四世纪后,作为欧洲文艺复兴的领军艺术——绘画,开始从保守的中古神像世界转移到关注庶民生活的人间世界。同时,作为市民阶层表达自身要求的手段,“动”画以及后来的“卡通”便被赋予了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内涵。

1492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意大利最负盛名的艺术家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素描问世。在这幅素描中,达芬奇不仅诠释了“完美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的基本概念,还对标准人体几何图形的应用给予了跨时代的前瞻。特别是素描中人物的双上肢上下摆动和双下肢内外伸展的画面,不仅震撼了当时欧洲的艺术殿堂,也成为世界标准人体“动”画绘画史上的最早范例和里程碑。

对于达芬奇绘制人体“动”画的创作初衷,各国的艺术家和美术家们一直未获共识。有人说,素描人物表达的是四个人体造型的叠绘(“十”字造型+“丫”字造型+“大”字造型+“火”字造型);也有人说,素描人物表达的是两个人体造型的叠绘(“十”字造型+“火”字造型);还有人说,达芬奇绘素描人物,既不是“四人叠绘”,也不是“双人叠绘”,他所要表达的不过是标准人体的“动”画而已。

当我们仔细观察这幅素描时,或许会对达芬奇绘制四臂四腿人物的创作初衷产生更加广泛的联想:无论是单人四肢的分解,还是单人六肢的组合,达芬奇“静”绘“动”画的创意已不言而喻。而且,达芬奇也许并不只是为了揭示“简单就是终极的复杂”,他极有可能是在提示他在“人与自然之间游走”时发现的真理——“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在迄今为止的不同版本的达芬奇画册中,人们仅能见到一幅《维特鲁威人》素描。因此,创作这幅人体“动”画的素描应是达芬奇全部艺术生涯中仅有的一次。由于达芬奇在欧洲博物馆中的7000多页手稿的翻译工作尚未结束,因此,迄今所得达芬奇素描与人体“动”画的关联,也许只能算作是对达芬奇绘制素描创作初衷的一种猜测。若要完整地解读达芬奇素描的创作初衷,还有待于更多的资讯与翻译资料的问世。

或许在越来越多的达芬奇绘画艺术爱好者与研究者的队伍中,会有人能身临其境地领悟到五个世纪之前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氛围,并对这位点燃欧洲文艺复兴火炬的艺术巨匠“静”绘“动”画时的创作初衷做出全新的诠释。

猜你喜欢

达芬奇素描绘制
轻松做完大手术——聊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初夏素描
武汉素描
素描
超萌小鹿课程表
放学后
达芬奇想飞
手术室的“阿尔法狗”:达芬奇机器人
凡·高的早期素描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