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长岛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探讨*

2013-04-20刘良忠柳新华杜世纯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年10期
关键词:跨海长岛蓬莱

刘良忠,柳新华,杜世纯

(1.鲁东大学商学院 烟台 264025;2.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 烟台 264025;3.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烟台 264025)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长岛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探讨*

刘良忠1,柳新华2,杜世纯3

(1.鲁东大学商学院 烟台 264025;2.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 烟台 264025;3.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烟台 264025)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无论是建设桥梁还是隧道,长山列岛均为工程线路的必经之地。通过比较分析、有无对比等方法,探讨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对长山列岛开发开放以及长岛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积极影响主要有品牌效应、直达效应、合作效应、集聚效应等。在此基础上,结合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发展战略,针对长岛自身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发展战略

1 问题提出的背景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面向21世纪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一项重大而深远的研究课题。其基本构想是:利用渤海海峡的有利地理条件,从山东蓬莱经长岛至辽宁旅顺,以海底隧道或隧道和桥梁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公路和铁路结合的跨越渤海的直达快捷通道,将有缺口的C形交通变成四通八达的Φ形交通,化天堑为通途,进而形成纵贯我国南北从黑龙江到海南11省、市、自治区的东部铁路、公路交通大动脉。该研究始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历经20余年,目前工程规划提出了桥梁方案、隧道方案、桥隧结合等若干种方案,并围绕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进行了研究[1-5]。无论是建设桥梁还是隧道,长山列岛均为工程线路的必经之地。该工程对长山列岛的开发开放以及长岛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山东省和环渤海区域唯一的海岛县,长岛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均有其特殊性,跨海工程涉及多领域、多方面,研究跨海工程对长岛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领域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有效可行的发展对策,是贯穿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规划和建设以及运营过程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2 长岛经济发展现状

2.1 概况

长岛地处山东半岛北部,南北纵列于山东、辽东两大半岛之间的黄渤海交汇处,占据渤海海峡总长度2/3,南距蓬莱7 km,北距辽宁老铁山42 km,西距天津257 km。由32个岛屿和8 700 km2海域组成,其中有常住人口海岛10个,总人口4.3万。

2.2 对外交通现状

长岛四面环水,与外界的交通目前只有一种方式,即长岛蓬莱海上航线。目前蓬长航线运营各类客 (滚)船21艘,客位5 100余个,每日两岸对开航班40多个,滚装船可同时载车30余部,每年运输量220次左右。

尽管长岛离蓬莱只有8 km,可谓近在咫尺,但由于没有跨海通道,交通极为不便,严重制约了长岛的发展。目前普通客轮航行在蓬长航线,约需40 min,相当于陆上公路行驶53 km(以汽车80 km/h计)、铁路行驶80 km的时间(火车120 km/h计),交通效率极其低下。而且海上交通受气候影响很大,不能保证全天候通行。由于水路运输自身运速、运量、运力以及受气象、气候水文条件限制较大等局限,因此,海上交通问题一直是制约长岛经济进一步繁荣的瓶颈,也限制了其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3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长岛经济发展的影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经过长岛全境,工程的主体也在长岛陆域和海域范围以内,对长岛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环境、国防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本研究重点从经济方面,探讨其影响。

跨海通道对长岛发展将产生划时代的意义,是长岛社会的 “第二次变革”,原因在于跨海工程将改变长岛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表现在品牌效应、直达效应、合作效应等方面。

3.1 品牌效应

长岛长期以来作为海防前线和军事重地,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国内外知名度较低,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表1是根据百度(BAIDU)搜索全国12个海岛县的统计结果,长岛县在全国海岛县中的知名度仅高于南澳、嵊泗、岱山等县,作为海岛,其知名度略高,但也远低于普陀、东山、崇明等海岛。跨海通道的建设,将长岛展现在国人、世人面前,长岛的知名度将迅速得到提升,跨海通道也将成为一张最闪亮的 “名片”,成为长岛的品牌,不仅提高长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而且提升长岛的竞争力和城市层次 (表1)。

表1 全国12个海岛县及所在海岛知名度比较

3.2 直达效应

跨海通道连接烟台 (蓬莱)、大连 (旅顺)渤海南北两个端点,使环渤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环”,将长岛串联在东部沿海大通道上。公路,贯通 “两横两纵”中的沈海高速,铁路,贯通 “八横八纵”中的东部沿海通道,长岛交通将彻底改写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交通的直达,使长岛与渤海海峡两端山东、辽东两大半岛主要城市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大大缩短,同时纳入了山东、辽宁两个省的 “3小时交通圈”和 “3小时经济圈”(表2和图1)。

表2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成后长岛与山东、辽宁部分城市距离 km

图1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成后长岛与山东、辽宁部分城市距离雷达 (单位:km)

跨海通道还突破了气候因素对长岛交通的制约,实现了全天候通行。长岛目前每年均有约30天左右由于海上风浪原因不能通航,以每天40个航班计算,停航班次达1 200多个,北五岛每年停航时间更是长达70多天,停航班次120多个。而跨海通道的建设,将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3.3 合作效应

尽管长岛地跨黄海、渤海两海,连接山东、辽宁两个省,也是环渤海交通圈中的重要一环,但由于地理位置和海岛功能的特殊性,目前却很难分享到山东、辽宁和环渤海区域发展的 “红利”,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循环,呈现出 “自我发展、自给自足”的特征。以旅游业为例,长岛和蓬莱均为旅游城市,旅游业均为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长岛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超过20%,蓬莱也超过了10%),且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如旅游资源、旅游客源地、旅游市场开发等均非常相似,然而长岛的旅游业和蓬莱相比,差距却非常明显,无论是旅游接待人数还是旅游总收入等,长岛均远远落后于蓬莱。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利益共享机制,使得长岛和蓬莱的旅游业竞争多而合作少。蓬莱对于长岛只有游客输入而无输出,是典型的“陆→岛”单向输送模式,从而降低了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直接制约了长岛旅游业的发展 (表3)。

表3 长岛、蓬莱旅游业发展比较

而跨海通道建设,则将彻底打破这种单向 输送模式,变成 “陆←→岛←→陆”的双向输送模式,由单通道变成双通道,长岛由旅游 “末梢”转变成为旅游 “中枢”。南端连着山东省和华东等地区,北端连着东北、蒙东等地区,旅游客流南北双向流动,具备了和蓬莱合作的基础。重要的是,打通了 “北上”的通道,长岛和大连市、辽宁省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具有合作的现实基础。

3.4 集聚效应

跨海通道突破了交通的制约,渤海海峡南北的天堑变成通途,实现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长岛处于南北交汇的中心,资源优势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种要素向长岛流动集聚。如旅游业,无论是蓬莱、烟台方向的游客,还是旅顺、大连方向的游客,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会向长岛汇集,长岛将成为一个新兴的旅游集散中心。据调查,长岛和蓬莱的旅游客源基本相同,但蓬莱的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却远高于长岛。据调查,跨海通道若建成,蓬莱将有超过80%的游客考虑去长岛旅游,以2010年数据计算,每年可为长岛增加旅游接待人数190万人、旅游总收入24亿元,占长岛GDP总量的近1/3。

3.5 负面影响

跨海通道建设,在很多方面不可避免的也将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3.5.1 过道效应

尽管跨海通道经过长岛全境,但以长岛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看,和通道两端的城市、地区相比,差距非常明显,对各种资源、要素的吸引力也明显不及通道两端的城市、地区,有可能出现 “过道效应”,即华东、东北等地的资源、要素在长岛过境后,迅速向其他地区流动,给长岛留下的只有环境的污染。

3.5.2 虹吸效应

通道建成后,由于通道两端的城市、地区具有先发优势和相对优越的经济社会环境,对长岛当地的要素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可能导致长岛原有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加速流失,向山东、辽宁等相对发达的地区流动,产生虹吸效应。

4 相关对策与建议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对长岛将产生决定性的深远影响。长岛的特殊地位,要求跨海通道的设计、规划、建设、运营要和长岛的经济发展相协调,和海岛、海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4.1 科学定位,超前规划

4.1.1 将自身发展纳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规划全局,合理调整现有发展战略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全国性的战略性工程,直接涉及东北、华北、华东几个大区,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东北沿海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工程是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长岛作为这一大通道上的一 “点”,也应服从全局。这要求长岛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围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战略规划,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策略,现有与跨海通道不相适应的规划,也要求调整完善,以和大通道的规划相适应。

4.1.2 围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科学定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将长岛纳入了我国东部沿海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当中,这要求长岛走出 “孤岛经济”的传统认识误区,打破以往 “站在海岛看长岛”的传统思维定式,以区域经济的视角,进行科学定位,考虑未来的发展战略,将长岛置身于山东省、环渤海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格局中,宏观统筹,长远规划,塑造长岛的品牌形象。

目前国内外海岛的发展主要有4种模式:开发区模式、保税区模式、生态区模式和旅游区模式。而长岛当前的发展主要是旅游区、生态区两种模式,以旅游区模式为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入国家战略,长岛也相应地提出了国际休闲度假岛的建设目标,确立以旅游业为主,并制定了未来的发展规划。根据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发展规划,长岛未来5~10年的发展定位是: “代表中国海岛品质、彰显蓝色经济魅力的国际旅游度假胜地、海洋生态文化名城和渤海海上协作枢纽”。这一定位是否适应长岛的长远发展,需要结合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适时的进行调整。同时,长岛现有的各种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产业发展等也应服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大局,主动进行调整和完善。

4.2 建设立体交通体系,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目前长岛交通以海运为主,根据 《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发展规划》、长岛 “十二五”规划等,长岛将建设蓬莱长岛跨海大桥、南五岛连岛工程,长岛机场的规划建设也已被纳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此外还规划建设国际邮轮港,开通至天津、大连、日本、韩国等国内外海上旅游航线 (表4)。

表4 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规划建设部分项目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若建成,长岛将彻底改变原有的单一依靠海运的模式,而是建立起集海 (运)公 (路)铁 (路)空 (运)管 (道)于一体的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因此,需要做前瞻性的交通发展规划,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承担的运量,合理确定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承担的比例,使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此外,还要提前做好和南北两端烟台、大连等地的交通衔接规划,将长岛逐渐并入山东、东北的路网。

4.3 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推进蓬长、旅长一体化发展

长岛远离大陆,与山东省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与联系,均比较有限,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交流更少,基本上接近于封闭型的海岛经济。在区域经济一体发展的格局中,再沿用过去的发展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形势的要求。长岛要加快经济发展,融入山东省、环渤海和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格局,必须加快全面开放步伐,当前首先要在山东省范围内加强与其他县市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而与长岛隔海相望的蓬莱,是长岛首选的最佳选择。

蓬莱是离长岛最近的一个城市,两地有很多共性,且有长期的合作经历。长岛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首先要加强与蓬莱的联合,走蓬长一体化的道路。特别是在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两地更应该加快联合发展的步伐。如在旅游业方面,应该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共同拓展旅游市场,共享、共建旅游品牌,共同打造旅游形象。在蓬长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扩大和龙口等地的合作,实现蓬长一体化发展。同时,向北拓展发展空间,加强与旅顺、大连的交流合作,逐渐实现旅长一体化发展。

4.4 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对外开放

据调查,制约长岛发展的因素中,除交通问题外,对外开放是仅次于交通的制约因素。由于长岛地处国防、海防要地,长期以来一直属于未开放地区。2008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长岛局部开放,南长山、北长山、庙岛和小黑山岛4个海岛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2月,长岛迎来了第一批国外游客。目前,除上述4个海岛外,其他海岛仍属于未开放地区。长岛的发展定位是国际休闲度假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是旅游业,国际市场是重要的客源地,但由于受到开放的限制,北部五岛和大黑山岛等海岛的旅游只能接待国内游客,长岛的旅游业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也难以实现其确立的国际休闲度假岛发展目标。因此,建议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规划、建设为契机,增加长岛对外开放的海岛数量,争取有人居住海岛全部开放,加快长岛开放步伐,扩大开放领域,面向国内外市场开放,特别是面向国际市场开放,吸引国外客源,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和层次,吸收引进国外资本、项目,提升长岛发展水平。这方面建议借鉴海南岛的做法,探索实行国外游客免签证进岛、免税购物、建设国际旅游合作区等政策,争取国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

4.5 保护生态环境,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长岛生态环境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长岛赖以生存的根基,必须高度重视,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坚持严格保护,适度开发,保护好特色岛屿、景观岛屿、生态岛屿,同时注重对相关海域的保护。跨海通道设计规划过程中,应将生态环境作为关键性的重点内容之一,提前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风险防范控制,实现长岛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工程规划中准备列入桥梁、隧道出入口的海岛及附近海域,其生态环境更应作为重点保护的对象。

5 结论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长岛的经济影响是深远的、多领域、全方位的。从长山列岛综合开发开放和长岛总体发展看,正面影响、积极影响是主要的,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消极影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应该和长岛的发展相适应,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工程战略规划和长岛发展规划相结合,长岛自身的发展应服从跨海通道大局。为了加快长岛发展和群岛开发,建议以跨海通道规划建设为契机,推动长岛开放开发和庙岛群岛的综合开发。

[1] 魏礼群,柳新华,刘良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2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44-59.

[2] 刘良忠,柳新华,徐清照.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创新模式:山东和辽东半岛次区域优先发展带动战略探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4):43-50.

[3] 吴晓青,程国山,王雪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环渤海地区海洋功能区划的影响[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7):109-115.

[4] 张云伟,韩增林.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环渤海区域的经济社会影响[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9):80-82.

[5] 刘良忠,柳新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与蓝色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72-85.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 (2007@ZH005);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 (09CJGZ22);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09BJGJ49);山东省软科学项目(2013RZB01017).

猜你喜欢

跨海长岛蓬莱
传承经典,现代化中式庭院 重庆中安长岛
中式庭院的现代融合 重庆中安长岛
蓬莱迎曦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长岛:一面烟火,一面仙境
长岛九丈崖的发现(第三站)
唐佑林:跨海追梦
蓬莱凝翠
岱山五云缥缈隔蓬莱
中铁建大桥院开启“高铁跨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