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海海域重点产业围填海发展结构与模式研究*

2013-04-20李雪铭张建丽景昕蒂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年11期
关键词:国家海洋局渤海海域

张 云,李雪铭,张建丽,景昕蒂

(1.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大连 116029;2.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 116023;3.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大连 116023)

渤海海域重点产业围填海发展结构与模式研究*

张 云1,2,3,李雪铭1,张建丽2,3,景昕蒂2,3

(1.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大连 116029;2.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 116023;3.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大连 116023)

文章以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成果数据为基础,选取 “十五”和 “十一五”期间渤海海域围填海项目的数据,通过对六大重点产业在渤海海域围填海的现状、布局、结构以及历年变化进行分析,反映出渤海海域空间资源利用现状,总结出各重点产业围填海发展模式,最后指出了渤海海域围填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建议。

渤海海域;重点产业;发展结构;发展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和产业进一步向沿海地区聚集。近年来,国务院相继批准了东部沿海地区多个区域发展规划和指导性意见,对于沿海地区用海需求的影响较为显著。海域资源的广阔性与使用成本的低廉性,成为沿海地区汲取土地资源的重要方向,造成了21世纪以来沿海区域围填海的热潮。

据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围海造地约12 000 km2,过去50年全国围海造地的速度每年约为200 km2;在77 000 km2的渤海海域面积里,围填海总面积已近400 km2[1]。围海造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矛盾,拓展了几千万人口的生存空间,同时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大面积的围填海活动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近岸海域渔业资源衰竭、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破坏、海洋环境污染加剧等方面[2]。作为中国唯一的内海,海渤海域的围填海受到环境学家、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的一致关注。

1 渤海海域围填海现状概述

渤海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是由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所围绕的、近封闭的浅海,以水体交换缓慢、自净能力差著称。根据海域使用管理统计数据,自2002年 《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以来至2009年年底,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共批准实施的填海面积为741 km2,主要用于建设临海工业、滨海旅游区、新城镇和大型港口基础设施等[3]。渤海沿岸城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随着天津滨海新区,首钢搬迁唐山曹妃甸工业区,辽宁 “五点一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渤海的围填海日益趋于白热化。

根据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成果数据分析得出,至2010年年末,渤海海域围填海总面积为415.23 km2,其中辽宁省129.89 km2、河北省156.06 km2、天津市106.88 km2、山东省22.40 km2。从2002—2009年渤海围填海总面积不断上升 (图1),2010年开始有下降的趋势。分析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围填海项目带来较多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从2006年开始,国家海洋局启动了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管理工作,对同一围填海区域内涉及多个项目的开发利用活动实行总体规划管理,严格核定各建设项目用海的数量和范围,尽量避免造成海域资源的粗放利用和浪费。在严格管理和不断调整之下,渤海围填海总面积呈现了下降趋势。

图1 渤海海域各年度围填海面积统计情况

2 重点产业围填海布局

渤海沿海城市的围填海部分解决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土地紧张问题,进而加快了产业集聚,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下面以渤海海域六大重点产业:船舶、钢铁、石化、电力、盐业和港口码头的布局 (图2)来分析渤海资源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

图2 渤海海域重点产业集中区分布

渤海海域六大重点产业虽然分布各有特点,分布区域各有偏重,但总体来说大体有4个显著特点。

(1)产业集约组团分布。通过图2可以看出,六大产业围填海在渤海沿岸并不是均匀分布的,他们主要集中在各个重点经济区: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辽河三角洲海洋经济区、辽西海洋经济区、秦皇岛经济区、唐山经济区、天津滨海经济区、沧州经济区、山东半岛北部经济区。以天津滨海经济区为例,在天津滨海经济区核心区分布有船舶、石化和港口三大重点产业,外围还有以华北电网为代表的电力产业、天津中心渔港为代表的渔港产业。集约抱团发展可共同分享成熟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集约经济效应,大大降低发展成本。但在围填海整体规划时容易采取向海中平行推进,利用海湾口门进行直线围堰,或者利用岛礁为依托的围填方式来满足巨大的围填海的需求。

(2)产业全面推进分布。通过图2我们可以看到渤海湾的利用强度之大,渤海海岸已经鲜有自然岸线,六大重点产业在渤海沿岸的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纷纷抢占优势地盘,渤海沿岸可供利用的天然海岸已经不多,说明渤海的围填海攻势已经全面推进,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更加注重围填海的合理规划和利用。

(3)产业趋同分布。渤海沿岸的三省一市都非常看中海洋经济带来的机遇,在重大项目的引进与投资上竞争激烈,沿岸省市虽各自都有主要的围填海重点产业项目,但是总体来说是所有产业一把抓的趋势。除盐业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较高未在天津市分布,钢铁产业未在山东渤海沿岸分布外,六大重点产业在三省一市几乎都均有围填海分布,产业分布严重趋同。

(4)产业围填形态各异。盐业围填海顺海岸分布,在海岸带属于成片矩形组团围海,呈现规则图形;港口航运围填海多采用多突堤式,沿海岸锯齿状分布;其他的重点产业石化、钢铁、船舶、电力都属于重工业,对土地以及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目前主要是沿渤海湾海岸带顺岸式和区块组团式围填海。总之,各产业围填海在渤海沿岸呈多样化分布。

3 重点产业围填海结构

渤海海域六大重点产业围填海面积为24 518.41 hm2,占渤海海域围填海总面积的59.05%。其中港口码头产业排在第一位,面积为16 815.38 hm2;其次是石化产业,面积为2 810.94 hm2;最小的是盐业产业,面积为74.99 hm2。各产业围填海面积比例如图3所示。

其中港口码头产业主要包括港口航运和渔港产业,是渤海海域围填海的最主要产业。截至2011年年底,港口航运围填海16 815.38 hm2,占渤海海域围填海总面积的40.50%。渤海沿岸的城市大多是内陆的出海口,依赖于港口的发展。由于城市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港口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吞吐量的需要,再加上原港口陆域用地不断被挤占,所以大多港口搬迁与发展所需陆域用地,都是以填海造地补偿,使港口陆域用地得以保证。渔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具有规模,国家投资的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是对沿海渔港的重大支持,也带来了围填海的浪潮。截至2011年年末,渤海海域内已建成10个中心渔港。

自2003年以来,我国船舶产业出现了暴发式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至2011年年底,渤海海域船舶产业围填海面积为2 263.40 hm2,占渤海海域围填海总面积的5.45%。随着港口航运和渔港产业日益发展,带动了船舶产业的迅速发展。

石化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我国海洋石化产业迅速崛起,至2011年年底,渤海海域石化产业围填海面积为2 810.94 hm2,占渤海海域围填海总面积的6.77%。至今,渤海海域内国家海洋局批准的石化项目有在建6个和申请6个。

电力产业在渤海海域围填海的面积为895.45 hm2,占渤海海域围填海总面积的2.16%。电力产业在沿海围填海用地主要用于风电、热电和核电产业的建设,目前发展规模较小。至今,渤海海域内已批准在建两个核电站、批准在建两个火电站和5个申请火电站。

钢铁产业在近年来都在沿海建立钢铁基地已是大势所趋,在渤海就有鞍钢、首钢、中钢等大型钢铁集团,“十一五”期间建成了鞍钢鲅鱼圈钢铁基地和京唐港曹妃甸钢铁基地。至2011年年底,渤海海域钢铁产业围填海面积为1 658.26 hm2,占渤海海域围填海总面积的3.99%。

盐业在渤海海域是一个古老的产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是盐业围填海的黄金时期,盐业虽然经济效应不是很高,但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渤海区域,特别是莱州湾还是我国北方盐区的重点产盐区,盐业虽受到其他高附加值的产业挤压,但是在渤海海域围填海的面积有74.99 hm2,占渤海海域围填海总数的0.18%。

图3 渤海海域六大重点产业围填面积比例

4 重点产业围填海发展模式

我国早在汉代就有围填海活动,唐、宋时期在江苏、浙江沿海开始大规模围填海,明、清两代也有不少围填海的记载。我国古代围填海的主要用途是防灾、农垦或晒盐。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出现了4次围填海高潮。第一次,围海晒盐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围海造田(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第三次,围海养殖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第四次,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向沿海地区集聚,石化、钢铁、造船、电力等重化工业大规模向沿海地区转移[4]。

2002年 《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以前,我国对围填海并没有进行有效管理,渤海围填海处在一个 “无序、无度、无偿”局面,2002年《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以后,有效维护了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海域国有、依法用海、用海有偿”的观念深入人心。海域使用管理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下面根据2001—2011年这10年间渤海重点产业围填海数据的分析,总结渤海海域重点产业的发展模式。

4.1 产业围填海发展历程

根据对2001—2011年10年间渤海海域六大重点产业围填海变化情况的分析,可看出六大重点产业峰值出现在 “十一五”期间,发展大致分为以下4个阶段。

(1)2001—2003年是第一个上升期阶段。这个阶段围填海的面积小,重点产业围填海少,增长较为缓慢。此阶段,渤海海域对围填海有需求的重点发展产业只有电力、港口码头和石化产业。

(2)2004—2007年是第二个上升期阶段。这个阶段所有重点产业 (除了盐业)都在渤海海域进行围填海活动,是围填海工程在渤海海域的全面推进阶段。其中港口码头行业增长最快,船舶、钢铁、石化产业都有较快发展,这是我国 “十五”期间产业发展的体现。

(3)2008—2010年是一个产业调整阶段。有两个主要特征:① 六大重点产业在这一阶段围填海规模较大;② 此阶段六大产业围填海有升有降,处于 “十一五”产业结构调整阶段。以港口码头为例,港口码头在此阶段保持了较高的围填海规模,但是却处于每年下降的趋势,石化产业在这个阶段有升有降,两个高潮,分别是2008年和2010年。

(4)2011年是产业转型与升级开始阶段。由于前一阶段渤海围填海过热,在经过几年的规划与调整之后,渤海海域围填海已经到了一个理性发展的开始阶段。此阶段也是 “十二五”开始之年,特点是围填海面积增长速度平稳,加强了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加快了工业转型与升级的步伐。

4.2 产业围填海发展规律

六大重点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港口码头用海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在带动整个六大重点产业上起着排头兵作用,港口码头产业围填海发展到2007年达到最高值;有赖于港口的蓬勃发展,船舶产业作为港口行业最直接的相关产业在随后一年 (2008年)也发展到高峰。

随着 “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出台,沿海相关产业进行调整。钢铁和电力产业在受政策支持与需求旺盛的影响下,得到快速发展,在2009年达到高峰。石化产业因对基础设施要求严格,又是环境敏感行业,于2010年达到高峰。盐业围填海对海水质量和海岸环境要求较高,并且经济效益不突出,这10年里发展较为缓慢。

《“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明确了产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强调了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性,促使产业发展模式由粗放向集群转变。沿海产业发展要充分依托已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不断提高海域资源利用率,建立产业围填海的集约化模式,走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5 总结

渤海海域面积仅有7.7万km2,一面临海三面环陆的内海性质,以及优越的地理区位,使渤海海域的围填海工程如雨后春笋,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人类利用海洋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海洋开发利用种类的增多,渤海海域的围填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同时围填海用地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上的低效率也已经显现出来,这既不利于海洋空间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又不利于控制环境污染,从而阻碍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 《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显示,“十五”期间,渤海受污染海域总面积在1.9万~3.2万km2之间波动,占渤海总面积的24%~41%;由中国近海海洋监测公报显示,2006—2010年,第四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由1 750 km2扩大至5 100 km2,劣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由2 770 km2扩大至3 220 km2。因此,建议渤海海域围填海布局应不至于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从而使海洋产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国家海洋局.中国国情报告[R].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21-22.

[2] 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R].北京:国家海洋局,2001-2006.

[3] 国家海洋局.海域使用管理公报[R].北京:国家海洋局,2002-2009.

[4] 国家海洋局.2010中国海洋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201005011);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01107).

猜你喜欢

国家海洋局渤海海域
渤海大学作品精选
遗落海域
埕岛海域海上独立桩拆除方案探讨
“烈焰”,在渤海边燃烧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辽代“斡鲁朵”内的渤海人移民
国家海洋局确定2014年十大海洋科技重点工作
海域评估技术指引
渤海国后裔第一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