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哪些中小企业凭独门秘技称雄世界?(连载二)
2013-04-18
晋亿集团:螺丝钉产量全球第一
人们常用“螺丝钉”来形容很不起眼、再普通不过的微小物品或小人物。的确,螺丝钉是我们生活中以及工业上最常见的零件,甚至单价不到1分钱,普通到掉在地上没人捡。不过,即便如此微不足道的产品,台湾也有厂商想办法做出惊人的成绩,它就是位于冈山的晋禾企业,堪称螺丝钉业的龙头。全世界5万多种螺丝钉产品,晋禾可供应多达2.5万种,每年创造300亿元新台币营收,破百万吨的产能更高居全球之冠。
螺丝钉也常被称为“工业之米”,因为任何机械和电子产品,甚至我们日常戴的眼镜、身上的手表、家里的各种电器和家具,当然更不用提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和宇宙飞船了,哪一样也少不了它,市场可谓无穷大!不过,也因为它太简单了,只需要普通的车旋加工设备就可生产,技术门槛很低,任谁都可以投身参与进来,因此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要想从中赚到大钱也很难。
艰苦创业
客厅当工厂
上世纪60年代,台湾刚刚从贫困中走出,开始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岛内民间流行集资创建小企业,生产一些最基本的工农业制品,其中就包括螺丝钉(包含螺钉、螺帽、螺栓、垫圈等产品)。70年代,位于高雄与台南之间的冈山镇,聚集了400多家制造螺丝钉的工厂,约占当时岛内上千家螺丝钉生产企业数量的近一半,成为远近闻名的“螺丝钉窟”,这之中包括春雨、众亨、三星科技等老字号,大家似乎都喜欢在同一条街上比邻而居。
其中,春雨公司在1967年花新台币400万元,高价从德国进口螺帽成型机,带动当地螺丝钉生产技术大幅提升,被喻为冈山螺丝钉业的始祖。
6年后,三星科技创办人李渊河首创台湾自制的高速螺帽成型机。在这项发明问世之前,用车床加工,每分钟顶多生产10颗螺帽,而高速螺帽成型机竟然可以在1分钟内生产出400颗螺帽,且质量更好,废料更少,这让三星科技生产的螺帽打遍天下无敌手。有人形容高速螺帽成型机就象是印钞机,每生产出一个螺帽就能赚新台币5角,1分钟就“印”出新台币200元。李渊河也因此当选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
1975年,一位名叫蔡永龙的小伙子,听说了高雄冈山镇的螺丝钉产业像印钞机一样不断吐出钞票的传言,对此充满憧憬,国小毕业后就离开彰化竹塘老家,来到冈山的大顺螺帽厂,从工厂最低层的小学徒开始做起。
1980年,蔡永龙服完兵役回到冈山,老东家大顺螺帽厂已倒闭。他选择自行创业,凑了10万元新台币,带着弟弟蔡永泉、蔡永裕自己买设备和材料,租了两台螺帽成型机,就在家中客厅开起螺丝钉工厂,成立了最早的晋禾企业公司。
晋禾成立时,三星已是年营业额7亿元新台币的世界螺丝钉霸主(后来败在非核心本业的建筑业投资上),春雨更是30年的老店。蔡永龙三兄弟出身比别人差,起步比别人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
事业初期虽然赚到了一些钱,但蔡永龙很快便发现这一行的经营瓶颈,当时制造螺丝钉所需的钢丝原料皆由岛内中钢公司采取配额制供应,以上一年度的采购量决定下年度原料供应的多寡;而且螺丝钉业者若想进口原料,还需要中钢出具许可证明。这种原料供应制度决定了该行业“大者恒大”的局面,也导致该行业虽然形成聚落,但多为中小企业,不仅产能有限,甚至连仓库也没有,经营格局始终难突破。
立志当螺丝钉业老大
出走海外投资建厂
当时蔡家三兄弟经营的企业每个月获利已达40万元,但是蔡永龙还不满足,赚钱之外,他立志要当螺丝钉业的老大!只是在中钢的原料配额制下,他永远不可能在台湾当上第一。三星、春雨就象是一座座高山横挡在蔡永龙三兄弟面前,俨然成为一个无法超越的障碍。
要摆脱这样的困境,只有到海外投资建厂,这在当时是台湾螺丝钉产业的创举,也是蔡永龙兄弟事业的最大转折点,展现出他们异于同业的胆识。
1987年,三兄弟抱着大破大立的决心,展开前进泰国的计划,学了一年泰文之后,在泰国签下购地合约。后在朋友邀约之下,顺便前往马来西亚槟城考察,发现当地有七成华人,主要语言是闽南语,最重要的是当地有钢铁原料供应!三兄弟在旅途上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转往槟城设厂,只在泰国设立仓库。
三兄弟从一开始,就锁定要做南亚第一,决定陆续投入11亿元新台币。蔡永龙亲自督军,在马来西亚成立晋纬公司,员工来自马来西亚、印度、越南、泰国、尼泊尔、孟加拉、缅甸、菲律宾、斯里兰卡等10余各国家。
为了突破语言限制,蔡永龙发明图解螺丝钉生产的标准作业流程,包括钢丝抽线机、螺丝钉成型机、磨牙设备直到仓库管理,所有的加工流程都画了详细的操作步骤,让所有员工可一目了然,使训练生手员工的时间从3个月缩短为1个月。
1993年,看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蔡永龙有了更加大胆的举动,决定陆续投资1亿美元(约合33亿元新台币),到浙江嘉善设立全球最大的螺丝钉生产厂。当时晋禾在台湾的营收不过6亿元新台币,在业界排名第九,这笔庞大投资一旦成功,蔡家三兄弟就可以成为世界第一;但也有极大风险,万一失败,三兄弟可能再没本钱爬起来,等于不成功,便成仁。因此同业都说蔡家三兄弟是萧郎(台湾俗语:疯子)!
例如三星总经理吴顺胜、聚亨副总经理林胜鹤都不看好蔡家三兄弟大举扩张螺丝钉产能的布局,他们认为,蔡永龙三兄弟不断冲高产能与物流能量,是一项高风险举动,特别是高产能就须依赖重量级大客户与量大低价市场,将无法避免激烈杀价竞争与大客户的杀价压力。
节省成本
生产设备“一条龙”
在中国大陆,蔡永龙大胆采用一般同业不敢尝试的“一条龙”生产方式,以节省成本,包括采购大陆本地生产的以及从巴西、俄罗斯与韩国进口的便宜钢材,投资建设上游工厂设备,整合钢铁材料与材质处理技术,光是购置钢材再加工处理设备,投资金额就高达上亿元新台币,其中一套球化炉,价格即超过3000万元新台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