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地柏扦插育苗技术
2013-04-18尤其明
尤其明
(青海省湟中县上五庄林场,青海 西宁810500)
砂地柏(Sabina vulgalis)在原产地多生于海拔1 200m以上的沙地、荒山和林下,耐旱、抗寒、适应性强,喜光也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怕积水涝洼。为良好的地被植物,可密集栽植替代草坪,且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较草坪更强,既耐干旱,又极耐寒冷,栽培容易,管理简单,树姿美丽,冬夏常青,固沙保土效果明显。砂地柏分布于青海省化隆县塔白加林区及海晏、柴达木盆地。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也有分布。耐寒、耐干旱,在固定、半固定沙丘或土壤贫瘠,甚至岩石裸露的山坡、林缘亦可生长,为固沙造林和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研究砂地柏育苗技术,对青海省西部地区,甚至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防沙治沙具有重要的作用。砂地柏授粉力不强,结实量低,种子休眠期长,种子繁殖困难,因此,生产上大多采取扦插育苗。
1 育苗材料
1.1 温室大棚
为提高砂地柏嫩枝扦插育苗的成活率,采用大棚育苗,温室大棚为钢筋立柱水泥混凝土骨架土墙结构,长45m,宽8m。
1.2 高效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
高效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是调解植物生长发育、器官形态形成,提高产量的一种新型生理活性物质。GGR不仅能提高苗木成活率和植物的产量,还能对不良环境的胁迫做出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积极响应,减轻或避免逆境对植物所造成的伤害。
使用方法:将GGR6或GGR7号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00×10-6~200×10-6(用于硬枝扦插)或50×10-6~125×10-6(用于嫩枝扦插)溶液,用其浸泡插条4~6h(硬枝扦插)或3~5h(嫩枝扦插)。
1.3 病虫害防治药物
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溴氰聚酯、甲拌磷(防治地下和部分地上害虫)90kg·hm-2、硫酸亚铁(土壤消毒)150 kg·hm-2等。
2 硬枝大田扦插育苗技术
2.1 整地施肥和土壤消毒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壤肥袄、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为育苗地,在育苗前先灌足底水。于5月20日进行整地,做凹床,长10m,宽2m,整地要求土壤疏松、平整,易于灌溉和扦插。将二胺225kg·hm-2、尿素225kg·hm-2、甲拌磷90kg·hm-2、硫酸亚铁150kg·hm-2、农家肥30m3·hm-2打细,然后均匀地撒在已整好的苗床上,再浅翻一遍,翻地深15~20cm。
2.2 种条采集和处理
于5月下旬在天然林选健壮母树,采2~3年生枝条,插穗长15~20cm,剪除基部5~8cm处的侧枝,针叶保留,剪口平整光滑,不得撕裂,剪完后50根为一束扎捆,下端平齐。剪好的插穗及时运至育苗地。扦插前将捆好的插穗浸入GGR溶液中浸泡,浸泡深度5~10cm,浸泡时间为4~5h。
2.3 扦插
5月下旬,将浸泡好的插穗在育苗地上进行扦插,扦插深度5~8cm,插后按实,随时喷水,使插条基部与基质充分密接,待插满1床后立即灌水1次。
2.4 管理
因砂地柏扦插繁殖以皮部生根为主,生长缓慢,自养期长,扦插后一定要保持苗床湿润,透气性良好。视天气情况每天浇水2~3次,1个月后每天浇水1~2次,保持土壤湿润。砂地柏的病害主要是根腐病,用0.1%多菌灵药液喷雾防治,每15d1次。20~30d根部出现愈伤组织,并开始生根。
3 嫩枝温棚容器扦插育苗技术
3.1 种条采集和处理
7月下旬,在种源地选健壮母树,采取尚未木质化的嫩枝条,剪成插穗长15~20cm,针叶保留,剪口平整光滑,不得撕裂,剪完后50根为一束扎捆,下端平齐。插穗于7月22日运至育苗地。装容器前将捆好的插穗浸入浓度为100mg·kg-1的GGR溶液中浸泡,浸泡深度5~10cm,浸泡时间为4~5h。
3.2 容器基质配制
营养基质配制比为森林腐质土∶耕作土∶净河沙=3∶2∶1。用0.5%硫酸亚铁溶液喷洒消毒灭菌后装入容器。
3.3 扦插
7月24日在容器内进行嫩枝扦插,扦插深度3~5cm,扦插后将容器整齐放入温棚中,苗床保持湿润,勤喷水,保证叶面常有水珠,但苗床不要过湿。喷水时间一般在11:00~15:00,每天2~3次。20~30d根部出现愈伤组织,并开始生根,插穗生根后可逐渐减少喷水次数,但仍要保持苗床湿润。
3.4 病害防治
每7~10d喷施0.1%多菌灵或0.2%代森锌或高锰酸钾1次。
3.5 后期管理
扦插苗当年基本无生长量,主要是越冬问题。11月中旬初冬时分,棚内气温至0℃左右时,喷透水1次;10月至翌年3月期间每月浇水1~2次,以免插穗因生理干旱导致针叶枯死。次年4月中旬,留棚越冬苗针叶变色返绿生长后,每3~5d喷水1次。4月下旬开始进入抽茎分枝生长期,5—7月为速生期,注意增加供水,增施2~3次0.3%尿素。到10月,苗高生长平均达40~50cm,根系发达,生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