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猪病的防治
2013-04-18陈孝强福建省安溪县桃舟乡农业服务中心362417
陈孝强 福建省安溪县桃舟乡农业服务中心 362417
春季气候多变,大量细菌和病毒容易在该季节滋生繁殖,易引起猪只发病,如果预防不及时,会给养猪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对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副伤寒三种常见病作简要介绍,以方便广大养殖户有针对性地强化饲养管理,做好防治工作。
1 猪瘟
1.1 现阶段猪场中遇到的一些猪瘟问题 由于疫苗注射剂量不足、操作不规范,疫苗质量不佳、免疫程序不合理,霉菌毒素或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猪瘟免疫失败时有发生,注射了猪瘟疫苗的猪只仍然发生猪瘟。近年来,典型猪瘟病例明显减少,临床上见到的猪瘟以温和型、非典型化占主流,甚至是隐性猪瘟。现阶段,猪瘟的表现形式为:(1)持续感染,猪瘟病毒可在猪体内持续存在而不表现临床症状,且向外排毒,是猪瘟的重要传染源;(2)母猪繁殖障碍,表现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以及产仔少、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等症状;(3)仔猪先天性感染,仔猪出生后吃乳无力或不吃乳、腹泻、衰弱、陆续死亡,有时在10日龄左右或断乳前后发生死亡,偶有先天性震颤发生;(4)免疫耐受,即使用合格的疫苗及规范的操作进行免疫,但猪瘟抗体仍不合格,并伴有猪瘟发生。由于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严重,造成猪瘟的病理变化不典型也不完整,以往猪瘟的许多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已不多见,造成现实中出现许多误诊现象。总的来说,在所有的猪病当中,猪瘟仍然是危害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最主要的疫病。
1.2 防治
1)猪瘟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科学的免疫程序、更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法规和完善的全国猪瘟防治计划及配套的监督管理制度且狠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真正实现防治猪瘟的目标。必须从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动物、饲养等多个环节着手,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1)把好引种关,防止购进带毒后备种猪,种猪引进后要进行隔离观察和检查猪瘟等疫病,经检验完全健康后才可进入生产区合群,确保不将带毒猪引入猪场;最好本场能培育无猪瘟带毒和其他繁殖障碍疫病的种猪。(2)制定科学完善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猪瘟抗体检测。在制定有效的猪瘟免疫程序后要严格执行和详细记录,并进行完整的免疫抗体跟踪检测,掌握使用该程序的抗体消长规律。(3)科学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环境卫生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垫料等污物,确保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饲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实施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科学饲养方式,从根本上阻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2)介绍几种免疫程序:在猪瘟高发地区猪场实行超前免疫,即初生仔猪吮初乳之前注射疫苗2~3头份,2 h后再哺乳;2月龄时二免,50~60 d注射疫苗3~4头份,即可终身获得强免疫力;猪瘟危害不严重的地区,仔猪20日龄免疫3头份猪瘟疫苗,60日龄进行二免即可,每头猪4头份;种猪每年普免2~3次,每头种猪免疫4头份。冯现明[1]通过试验提出,母猪净化群在猪场猪瘟净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母猪群的净化可以提高猪群抗体水平,猪场的生产成绩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而在母猪未净化的带毒猪场实施超前免疫具有现实意义。
2 猪传染性胃肠炎
2.1 主要症状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各个年龄段猪都易感,以妊娠猪和10日龄以内猪最敏感,多发于冬季及早春,病死率高,10日龄内仔猪病死率可达100%。以呕吐、剧烈腹泻和脱水为主要特征。潜伏期短,出生后1~3 d大部分猪感染发病,特别是18~24 h内的新生仔猪,突然发生呕吐,接着频繁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绿色或灰色,腥臭,患猪口喝、迅速脱水、消瘦,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2]。
2.2 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所以平时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1)加强饲养管理,实施“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分娩舍应重视保温工作,特别是寒冷的冬季和昼夜温差较大的春季,应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卫生,平时做好猪场的消毒工作对预防该病有重要意义;(2)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可采用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经后海穴注射,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 d接种1头份,新生仔猪即可通过吮吸母猪的初乳获得保护,其他猪群接种1头份后7 d产生免疫力。在发生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时,用该疫苗紧急预防接种,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对发病猪一般采取对症疗法可以减轻失水、酸中毒和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对失水过多的患猪,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或林格氏液。加强护理,做好防寒保温,停止哺乳或者喂料,多喂含有电解质和营养成分的温水。另外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3 仔猪副伤寒
3.1 发病特点 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仔猪生长的一种传染病。病死率达20%,对养猪业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是影响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病原菌。猪沙门氏菌在临床上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者为败血症,发病急,死亡快,病死率高;亚急性型和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与肠型猪瘟相似,病程可长达2~3周。猪沙门氏菌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仔猪,特别是2~4月龄仔猪多见,无季节性,春季多雨、猪群密度大、猪舍潮湿、通风不畅和卫生条件差、饲料和饮水供应不良、长途运输中气候恶劣、疲劳和饥饿、饲养管理不当等不良因素都容易诱发该病。
3.2 防治
1)预防仔猪副伤寒应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消除发病诱因,增强仔猪的抵抗力,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对常发该病的猪群可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这不但可以促进猪的生长发育,对预防仔猪副伤寒等消化道传染病亦有明显效果。但应注意耐药菌株的出现,如发现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性时,应改用其他药物。发生该病时立即对猪只进行隔离消毒,对病死猪尸体应深埋,以防止病菌扩散和人食入后中毒。
2)在该病常发地区可对1月龄以上哺乳或断乳仔猪用仔猪副伤寒弱毒疫苗进行免疫,即一次喂服或肌肉注射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1头份。
3)采取隔离治疗,用药方法和剂量要准确,同时,要改善猪的饲养环境和饲养条件,确保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1)对患猪选用痢菌净针剂,每千克体重肌注 3 mg,2 次/d,连用 5 d。(2)磺胺类疗法:磺胺增效合剂疗效较好。磺胺甲基异噁唑或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20~40 mg,加甲氧苄氨嘧啶每千克体重4~8 mg,混合后分2次内服,连用1周;或用复方新诺明,每千克体重70 mg,首次用量加倍,每日内服2次,连用3~7 d。(3)对较为严重的病例可每千克体重肌注土霉素100 mg,同时内服大蒜汁(大蒜200 g捣烂,加白酒0.15 kg浸泡24 h后过滤),每次喂服5 mL,每天2次,连用3 d。(4)对顽固腹泻病例可用恩诺沙星,按每千克体重215 mg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 d。
[1] 冯现明.规模猪场猪瘟净化措施研究[J].当代畜牧,2010(5):14-16.
[2] 薛军.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有效防治[J].养猪,2008(8):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