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视阈下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2013-04-18刘倩倩
刘倩倩
(福建医科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福建 福州350108)
当今世界是新媒体的时代。所谓“新媒体”,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报纸、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1]。新媒体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信息传播的巨大变革,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媒体中的“微博”,影响尤甚。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 Blog),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获取、传播及分享的社会公共信息平台。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即时通讯(IM)、手机等方式经由个人微博发布140个字符以内的短消息。2012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40岁以下人群占据了网民总量的82.3%,互联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接近100%。2012年6月底,微博用户数量从2011年的6 311万迅速增长到2.74亿[2]。利用微博等新媒体,获取信息、发布信息、表现自我、展现个性在大学生中已经十分普遍,微博正日益改变着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传播生态,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继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后,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三个倡导”来进一步凝练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与抽象概括。积极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在青年群体中最大范围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激发活力,为其指明奋斗的方向、行为的准则和价值判断的尺度。
本文拟从福建医科大学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出发,分析微博等新媒体对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并提出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为较为真实地反映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在我校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等多个学院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问卷发放范围为1~7年级的大学生,共发放问卷1 700份,回收1 650份,有效问卷1 600份,有效率94%。此次调查问卷共设计题目20项,问卷的内容主要是对医学生微博使用特点及原因的调查,包括个人微博开通情况、粉丝数及互动情况、微博关注热点分布、是否有过网络失德失范或违法行为及其原因,通过问卷分析以及与部分医学生的访谈,发现医学生微博使用情况受到专业学习时间、日均上网时间、知识背景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从而呈现出个性化明显、参与质量不高、理性与非理性共存的特征。
(一)医学生微博个性化特征明显
1.关注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个人微博关注内容五花八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例如,学生在回答对微博中的哪些信息感兴趣这道多选题时,比例较高的前三项分别为“明星娱乐”、“时事政治”、和“科技人文”,分别为69.81%、56.12%和47%;其次为“健康养生”和“班级公共事务通知”,分别占到了36.19%和32.68%。此外,“军事体育”、“购物时尚”、“考研留学四六级”、“求职就业”等多方面内容,均占了大约20%~30%,这说明医学生面对微博带来的海量信息,关注点十分零散。
2.关注对象类别多样。微博关注对象的选择体现了微博用户关注的兴趣点所在和对被关注对象价值观潜意识的认同。在问卷所列的六类群体中,最受医学生关注的对象是“同学、朋友”,比例达到62.19%。关注“明星偶像”和“社会名人、成功人士”个人微博的学生均接近36%,其他如“辅导员、班团支部等的公共微博”、“知名学者教授”、“报刊电视等媒体的微博”等类别则分别占到二到三成,呈较为平均的分布态势。
3.政治敏感度有待提高。之所以单列出此点,乃是因为医学生对政治的态度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曾有研究认为“自然学科专业的学生对政治问题关注的程度、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低于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学生”[4],这一结论在本次调查中也确有所反映。个人微博关注内容中选择“时事政治”项的学生刚过半数,这显示出医学生有一定的关心国家大事的意愿和思想基础,但是热情度总体不高。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医学生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尚不够成熟和稳定以及当前社会价值取向的日益多元化。
(二)医学生微博参与质量不高
1.个人微博使用率较低。这首先表现在约占调查总数20%的医学生尚未开通微博,而不开通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不感兴趣,占34.62%、学业繁重没有闲暇时间玩微博,占30.68%。其次,即使在开通了个人微博的学生中,微博使用频率也不高,只有13.81%表示会随时随地使用,34%为经常使用、每天至少1次,26.7%则为受群体影响的跟风式行为,看到他人使用微博也随即开通,但注册后就没怎么登陆过。对于“你登陆微博一般做些什么”的回答,74.44%的学生选择“随便看看,浏览关注的人的动态情况和观点”。针对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分析,36%的学生选择了“多为理科生出身,对此兴趣不大”,29.25%则认为“学业繁重,没有时间深入研究。”此外,近50%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为1~3小时,相对综合院校偏少。这说明,医学生个人微博使用率低与自身专业特点、医学严谨性训练、学习时间紧迫等均具相关性。
2.个人微博粉丝数偏少。微博粉丝数是衡量微博活跃性、影响力甚至是其商业价值的最重要指标之一。粉丝数目越少,微博活跃性越差,博主影响力越低。调查数据显示,个人微博粉丝数量在100人以下的占到了调查总数的48%,100~300人的有36%,300~500人为12.19%,能拥有500人以上粉丝的仅为3.81%,而这些粉丝又有62.19%来自博主不同求学阶段的同学、朋友,同学的同学、朋友的朋友,“粉丝少、互动少,没有成就感,渐渐失去兴趣”,再除去一定比例的“僵尸粉”,医学生微博基本上处在“自说自话”的境地。
3.个人微博互动性很差。微博与博客、空间日志等其他个人言论表达平台区别的最突出一点就是与他人的广泛互动性,而非简单的流水账式的个人琐碎情绪发泄。高质量的微博互动性一定强,而衡量一条微博质量高低的最直接指标有三个:被“赞”的次数、被“评论”的次数和被“转发”的次数。调查显示,48.5%的学生所写微博内容为“个人情绪发泄”,因此个人微博很少被转发,即使有被转发,也是在熟悉的同学、朋友圈内,个人原创微博有过被加“V”用户和公共微博门户转发经历的不足10%。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热点话题的互动讨论”的仅占16.69%,42.19%的学生仅“偶尔”参与首页“微话题”讨论。以上均说明尽管微博为学生提供了平等的话语权和广阔的舆论空间,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原创观点不多,学生中的“言论精英”较少,受到的关注度也不高,大部分还停留在围观和关注、跟从和接受、转发和传播他人观点的阶段。
(三)医学生微博舆论理性与非理性共存
1.网络信息甄别能力有限。媒介环境可分为积极的媒介环境与消极的媒介环境,“信息既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既可能是全面的,也可能是片面的;既可能是高雅的,也可能是低俗的”[5]。因此,学生对信息的判断、甄别、分析和思辨能力的高低对于能否用好新媒体尤为重要。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处于18~24岁的“90后”大学生,作为目前高等教育的主体,其生理发育已接近完成,心理发展逐步成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并趋于稳定的重要阶段。他们普遍思维活跃、个性独立、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但心智相对不够成熟,信息辨析力较弱,面对微博中的海量信息,价值判断容易出现迷惘状态。比如,“如果你在微博上看到的观点与主流官方媒体不同甚至相反,你更倾向于信任哪个?”的单选题中,只有20.8%的学生相信“官方媒体说法”,14%的学生选择“网络草根大众”,56%的学生选择了“二者权衡”,其余则选择了“微博名人”和“海外媒体”的说法。学生普遍认为“微博晒出了许多内幕,增进了公众对问题的了解,促进问题解决”,但对“微博的不理性言辞引起的舆论压力影响有关部门的公正评判”却不置可否。近50%的同学认为“微博问政都是一些政绩信息,用途不明显”。总体而言,医学生具有对网络信息真实性的质疑和求证意识,但媒介素养还处于较低水平,停留在问题表象,无法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
2.网络法律意识不强。不可否认的是,微博一方面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他们思考问题的过程,加上时空的无限制性,使其盲目跟随传播信息呈日渐扩大之势。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无法科学预见个人行为的后果,触碰到法律的边缘而不自知,伤害他人权益而未察觉,沦为他人舆论工具而无意识。比如,问卷中询问“你是否参与过人肉搜索、恶搞图片、网上言语谩骂或攻击等行为?”承认“经常参与其中,微博处处充满火药味”和“头脑发热时参与过一些”的学生比例共计达40%。再问“你是否了解互联网管理办法中关于网络言论的法律规定?”又有40.5%的学生选择“没关注这些”,比例还高于“了解一些”的学生,甚至有11.44%的学生认为“不必深入了解,我不乱说话就好”,“十分了解”的仅为9.63%。可见,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培养合格网络公民。
二、微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微博等新媒体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有效的即时性、高度的集成性在发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一)微博将伴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始终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同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适应时代新要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更加完备和成熟的表述,将其理论深度、深刻意蕴、丰富内涵剖析得更加透彻、清晰、澄明。微博于2006年诞生于美国,2007年中国开始引入微博,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纷纷试水。2009年开始,微博在中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快速完成在中国本土化模式的转变,用户数量增长呈现出爆炸式的模式[6]。2010年,中国微博元年真正到来。这一年,中国微博不管从用户范围,还是影响力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2年,微博“国家队”异军突起,新华社有@新华社中国网事和@新华视点等,中央电视台有@央视新闻和@央视评论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中国之声[7]。政府微博、中央媒体微博等的崛起,一方面改变了主流媒体对网络热点迟钝和失语的状态,赢得了公众的认同,延伸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另一方面又陷入了政府公信力“塔西佗陷阱”的挑战的怪圈。在所谓的“官方”与“草根”的微博博弈中,引导大学生去伪存真、明辨是非显得愈发迫切和重要。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微博的引入、发展、壮大是而且将一直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历程伴随始终。借力新媒体已经是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微博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和手段
微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引导手段,丰富了熏陶的内容,扩大了教育的覆盖面,拓宽了师生信息交流的渠道,突出了教育的针对性。在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很多高校正积极探索可推广的工作机制并取得了可喜成效。如福建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开展“五微五阵地”建设,推进网上、网下“两线作战、联动并进”的整体转型,搭建学校与青年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形成了网络化、矩阵式的微博体系和信息化工作机制[8]。我校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近几年,随着学校大力提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绝大部分同学已经树立了既“求真务实”又“求善求美”的成才理念,对知识的需求日趋多元化,我校由相关部门牵头,已经初步建立了反映学生心声的“声音”门户网站和校、院、班三级微博体系,在探索运用微博开展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和主流价值观教育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微博的传播特点分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1.微博的“碎片化”特性打散了传统的价值观教育载体的集中性功能。传统的教育载体,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讲座、党校学习等的优势在于可以在一定的时空内排除各种干扰,对学生集中进行价值观塑造活动。微博相对不具备集中性功能,而且使话语权“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真正成为“大众麦克风”。这种非中心化的特征瓦解了主流价值观念,导致大学生价值观趋同意识愈发淡薄,并为个人主义和后现代的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温床。
2.微博“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价值观教育的主客体。微博通过follow(关注)、@(提及)等规则,使得信息裂变式传播得以瞬间传递,“随时随地的围观”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传播的无障碍性和无选择性,使得价值观教育的主客体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客体主体性增强,客体可以于信息终端毫无顾忌地浏览各种“三俗”言论,在客观上加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难度。
3.微博的主体隐匿性加大了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力度。微博的信息发布行为均可匿名进行,主体可以逃避言论责任,随意性极大,缺乏有效监督,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新媒体途径加紧思想文化渗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偏离主流价值判断,采取不当网络行为的可能性。而且,医学生学习任务繁重,难以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系统地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在分析判断问题时难免简单、直观、片面,在各种价值观的冲突碰撞中发生动摇和陷入矛盾。
三、微博视域下增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用好微博,借力新媒体,设计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新载体、新途径,可以有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立体感和实效性,对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有深远意义。
(一)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构筑中国民族精神家园的客观要求,也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更是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支点。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去占领。”大学生多元价值差异共存,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引领和主导。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相关要求,始终牢固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主动占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教育高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二)善于经营特色微博传播情感正能量
要着力打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红色微博”、“官方微博”、和“思政类”微博等。找准价值观教育和微博文化活动的契合点,及时对积极、主流的微博予以转发,对消极、非主流的微博进行评述和纠正,在引导医学生理性、科学地看待复杂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遇到重大活动、节日和敏感时间点时,可以发布专题微博,主动组织讨论,引导舆论方向,及时遏制负面信息传播。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工作队伍要善于经营个人工作微博,不断延伸课堂教学阵线,实施线上情感教育。注重分类引导工作,积极对话学生中的网络“意见领袖”,对个人微博实施动态关注和适当监管,第一时间掌握讯息,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积极研究高校团学队伍“进网络”的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比如,我校共青团系统2013年3月推出的学雷锋特色德育项目——“共青团雷锋岗”创造性的开辟线上线下两个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民服务,其新浪官方微博活跃性强,两周内吸引粉丝近千人,招募志愿者逾三百名,扩大了学雷锋覆盖面,易于被学生广泛接受,德育效果显著,已经成为福建省共青团系统学雷锋典型案例之一。
(三)创新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
问卷显示,医学生普遍认为新媒体利大于弊,在信息共享上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学校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但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媒体,54.4%的学生认为“报刊、广播等校园传统媒体要和手机飞信、手机报、以及博客等新媒体渠道融合在一起,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和思想内容。”而由于专业学习任务繁重,被调查学生总数中有49.6%上网时间每天控制在1~3小时,这使得校园随处可见的传统媒体,如海报板、宣传栏、报刊等仍大有用武之地,不乏受众,特别是对个人电脑拥有率较低的低年级大学生而言,而低年级正是塑造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借助新媒体渠道营造网络情感宣泄空间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疏解压抑心理,提供自我表达机会,对医学生价值观培养进行点滴渗透,更要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等校园传统媒体,以医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持续地传递积极向上价值观教育内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着力提升医学生媒介素养
医学生如何在微博信息海洋中保持正确航向,坚定理想信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媒介素养,应把提升医学生媒介素养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的全过程。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明辨是非的能力、整合信息碎片的思维和处变不惊的心态,帮助医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社会观察。要有意识地内化医学生在微博参与时自主发展、自主选择、自主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引导他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使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朝着兼容并包,求同存异,又有共同理想信念的方向健康发展,从而更加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二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培养自律意识和慎独、慎初意识,逐步建立起网络道德信念和内省机制。三要普及网络法制教育,引导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在网络社会中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状 况 统 计 报 告[EB/OL].(2011-07-19)[2012-12-10].http://www.cnnic.net.cn/research/bgxz/tjbg/201201/t20120116_23668.html.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状 况 统 计 报 告[EB/OL].(2012-07-19)[2012-12-1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7/t20120723_32497.html.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08)[2012-12-20].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09/c350821-19529916.html.
[4]高 鹏,王 辉.医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分析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1):166-167.
[5]胡 滨,卢 宏.论提高全民媒介素养的社会意义[J].媒介与文化,2008(4):27-28.
[6]唐嘉仪.微博使用与大学生网络参政关系探究——以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为例的实证研究[EB/OL].(2012-07-10)[2012-12-10].http://media.people.com.cn/n/2012/0710/c346288-18486779.html.
[7]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2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EB/OL].(2012-12-21)[2013-6-1]http://www.peopleyuqing.com/topnews/topcontent/2012-12-21/6046.html.
[8]福建教育厅.福建师范大学积极探索“五微五阵地”工作机 制[EB/OL].(2012-06-14)[2012-12-10].http://www.fjedu.gov.cn/html/2012/06/14/266014_118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