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麻醉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
2013-04-16白全召刘清霞万树人河南省许昌市第二人民院麻醉科河南许昌461000
白全召,刘清霞,万树人(河南省许昌市第二人民院麻醉科,河南 许昌 461000)
2007年1月~2012年1月,笔者配合眼科大夫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采用表面麻醉,共53例69眼,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3例69眼均为我院眼科诊断明确的病例。其中男21例28眼,女31例41眼;年龄47~71岁;眼压1.7~9.4 kPa,平均(5.3±0.6)kPa;患者最低视力为有光感,最佳为0.9;所有患者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5例42眼,慢性18例27眼。
1.2 手术方法:手术前将患者眼压降至正常附近,术前使用止血剂、镇静剂。手术前在结膜囊内点1~2滴0.5%爱尔卡因滴眼液(成分为0.5%盐酸丙美卡因),每2~3 min滴1次,滴加3次后在眼上直肌止点处采用0.2~0.3 ml 2%利多卡因行结膜下浸润麻醉。手术采用小梁切除术,以穹窿部为基底做结膜瓣,在角膜缘后约3 mm处作隧道切口,形成巩膜瓣;在巩膜瓣下穿刺进入前房,采用小梁咬切器咬除约大小约1 mm×3 mm的小梁组织后作虹膜根切[1]。在巩膜瓣两游离角处各缝合1针后再缝合结膜瓣,然后在结膜下注射少量地塞米松与庆大霉素混合液[2]。术后常规换药,快速散瞳剂点眼。
1.3 麻醉效果评估[3]:将麻醉效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满意:术中患者完全没有痛觉,与医生能够很好配合;基本满意:患者手术过程中有轻微痛觉,追加滴眼液后,基本可以耐受疼痛,能与医生配合顺利完成手术;不满意:术中患者能明显感觉不能耐受的疼痛,不能与医生很好配合完成手术,追加滴眼液后仍不能耐受手术,或不能与医生很好配合,往往需要改为球后麻醉才能完成手术。
2 结果
本组53例69眼中,麻醉满意55眼,占79.7%;基本满意13眼,占18.8%;不满意1眼,占1.4%,术中改球周麻醉后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无眼球壁穿刺伤、无血管、神经损伤;1例术后前房形成迟缓,加压包扎后前房形成。术后随访6个月,无一过性失明或其他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眼科手术中常采用球后阻滞进行麻醉,这能取得较好的眼球制动效果,使得手术得以顺利完成。但球后阻滞麻醉是在非直视下进行的,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如可损伤眼球壁、神经、血管等,有时可导致患者暂时失明[4-5]。表面麻醉使药物作用于黏膜表面的神经末梢达到麻醉效果,直视下操作,既能避免眼部损伤,又能满足麻醉需要[6]。
小梁切除术主要手术解剖部位是球结膜、角膜等眼前段部位。随着显微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加上小梁切除术的不断发展,术者操作技巧也在不断完善,手术时间较前大大缩短,这使得小梁切除术使用表面麻醉理论上是可行的。
0.5 %爱尔卡因是一种新型的眼用表面麻醉药,其主要成分为0.5%盐酸丙美卡因。手术前在结膜囊内点处点滴后可通过球结膜被迅速吸收,而且该药渗透作用强,可很快作用于分布在球结膜、角膜、巩膜和周边虹膜表面的神经末梢面而达到镇痛效果,能快速起效,其镇痛效果已经得到了眼科工作者的一致肯定。作为一种新型的表面麻醉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等眼科手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组69眼中麻醉满意55眼,占79.7%,研究结果也表明0.5%爱尔卡因可取得满意的表面麻醉效果。
当然,也应看到使用0.5%爱尔卡因进行表面麻醉时,起效快,但作用时间较短,因而如手术时间较长,不易采用该法;同时,表面麻醉对内眼及眼肌无麻醉作用,无眼球制动作用,这就需要手术过程中术者和患者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对那些和术者无法良好沟通的患者,采用表面麻醉时应慎重。
综上所述,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行表面麻醉,直视下操作,可避免球后麻醉可能造成的眼球壁穿伤、血管及神经损伤等,而且该麻醉法操作简便、安全, 还能减轻患者的恐惧、痛苦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刘兴标.表面麻醉在小梁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J].华夏医学,2006,19(2):291.
[2]宋蓓雯,吴 强.单纯表面麻醉和球周麻醉下小梁切除术疗效对比[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2):214.
[3]朱春玲,李 强,邓 敏.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单纯表面麻醉35例临床观察[J].基础医学论坛,2007,11(5):420.
[4]谢 阳.表面麻醉在抗青光眼术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4,4(6):1117.
[5]曾新生,彭燕一.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7,28(7):1141.
[6]王月明.丁卡因表面麻醉所致不良反应及其防治[J].吉林医学,2012,33(9):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