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的复杂女性观
2013-04-13
(贵阳学院 外语系,贵阳550005)
一、福克纳及对其女性观的研究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小说家之一。福克纳的创作生涯从年轻时即开始,他一生创作了长篇小说19 部,短篇小说70余部、诗集两部。福克纳的作品中反映出她关心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并非只将眼光局限于南部。通过对生活的入微观察发掘出人类内心世界的挣扎与渴望。他笔下各个阶层的小人物反映出他对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的憎恨,警示人们要重视人类美好道德的保存,希望人们以追求人类精神美德为目标,体现出了一名伟大作家的责任感与情操。
福克纳笔下的女性形象是其作品的一个重要元素,很多重要思想和信息都是以女性为载体来表达的。这样一些性格各异、经历独特的女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著名文学评论家和传记学者Maxwell Geismar 为代表的一派,认为福克纳是彻彻底底的厌女主义者。他尖锐指出:“对于福克纳来说,女性是无可争辩的罪恶的源泉。”[1]这一派的评论明显指出福克纳对于女性具有强烈的歧视意味。通过他对年轻女性的鄙视,读者感受到了他对女性的厌恶与怨恨。作为追随者,Irving Howe 则指出“他很少赋予她们道德深度”[2]。
与这一系列的强烈指控相对应的是以著名福克纳研究者Olga Vickery 为代表的,称福克纳为“亲女代表者”的另一派思潮。这一派认为福克纳对女性是具有深切同情与关注的。他的后继者们则继续将这一观点深入推进,她认为福克纳对于女性乃至于南方都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他们声称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跳出了惯有的模式,她们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福克纳对他们的需求很敏感,并且对其中的一些女性形象表示尊重。”[3]
二、福克纳的传统女性观
究其一生,福克纳创作的作品为读者塑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但这些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维护南方陈旧的价值观和传统的固执女性和背离传统追求新生活的女性。前者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的艾米丽等为代表人物。《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康普生、《押沙龙,押沙龙!》中的朱迪思·萨德则是反抗传统、闪烁人性光辉的女性形象。
1.偏执的传统女性:艾米莉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的艾米丽小姐是一位出生在没落的南方贵族家庭的传统女性。文学评论界多认为在这部短篇小说中,福克纳展示了一个典型的旧南方女子的悲剧命运。福克纳成功地将艾米莉小姐塑造成了她父亲的后继者——一个旧南方价值体系的忠诚维护者。“艾米莉小姐在世的时候,她曾经是传统和义务的化身,被照顾的对象,是全镇应尽的传统责任。”[4]在这个顽固的老小姐身上人们看到了南方没落贵族的挣扎和拼命抵抗。她的人生最大的转折是在认识了一个北方的筑路工人后。尽管与此人的交往受到镇上居民的嘲笑,但她孤傲的性格使得她既不解释也不放弃,就在她义无反顾地投入爱情的时候,命运又给了她一个沉重的打击:北方人只不过把她当作暂时的慰藉。面对随时准备弃她而去的北方人,她并未哀求也未慌乱,而是采用了最为极端的方式留住了自己的爱情。福克纳成功运用哥特式恐怖谋杀的叙事手法讲述了这样一个荒诞不稽的故事。故事的背后是福克纳对社会变化与发展的关注。他在艾米莉身上所倾注的心血正体现出他对这一时期女性生活的同情与思考。
2.福克纳对于艾米莉的态度:怜悯与憎恨
福克纳自己曾说过自己:“只是在写人,写一个他认为是真实的可悲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出自人心……”[5]很显然,福克纳认为艾米莉的故事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他希望借表达自己对于社会变革与转型时期对南方女性的矛盾情绪。
福克纳对艾米莉充满了怜悯与同情。但同时他又矛盾地对这个人物充满了憎恨与厌恶。他始终把艾米莉视为南方守旧思想体系的维护者,是一个纪念碑似的人物。她既是受害者又是始作俑者。而实际上,福克纳非常痛恨南方的那一套价值观,它严重压抑束缚人性。福克纳安排艾米莉小姐从纯真少女变成了体态臃肿、丑陋的毒妇,则深刻地印证了他对这一切的厌恶。北方佬的始乱终弃又使得福克纳对北方新兴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充满了担忧。福克纳让艾米莉的变态自此达到极致。他安排她毒死情人并与尸体同床共枕长达四十年之久。对于艾米莉,福克纳也为她安排了最终的归宿:无论怎样挣扎反抗社会发展进步,死亡与坍塌是不可避免的最后结局。
三、福克纳的反传统女性观
在部分作品中,福克纳创作了一系列的反传统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则反映出了他对社会变革与人性善恶的深刻思考。
1.反抗传统的女性:朱迪斯
《押沙龙,押沙龙!》是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第六部作品。福克纳的这部小说写出了斯潘特家族的传说以及该家族最后走向没落的悲剧命运。
故事中的朱迪思从小就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与勇气。小小年纪就敢命令庄园的黑奴策马狂奔。而与之相对的是哥哥的怯懦和软弱。长大成人的朱迪思又因机缘巧合、阴差阳错地认识了哥哥的大学同学查尔斯并与之坠入爱河,而故事的高潮正在于亨利是她的父亲——一位强硬的种族主义者与黑人妇女生下的混血儿子。怯懦的哥哥此时却展现出了种族主义者凶残的一面:婚礼当天杀死了亨利。
父亲一直希望儿子能够有足够的勇气毅力和力量来担当自己的继承人。而恰恰相反,亨利却懦弱自私、缺乏勇气。朱迪思却完全不同。父亲远征时,她勇敢地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且毫无怨言。甚至于她对黑人也是从不加以歧视的,她善待自己同父异母的混血妹妹;她甚至接受查尔斯的混血儿子。这一切都是与南方的种族、阶级、门第歧视观念相冲突的。她的这一系列行为如同给予南方陈旧价值体系和淑女观的沉重一击,让维护者们感觉到心悸忙乱。然而她却最终因照顾别人染病死亡。她最终以生命救赎了家族男性所犯下的滔天罪恶。朱迪思伟大的人性光辉映衬出了传统卫道士的凶残与罪恶。
2.福克纳对朱迪思的态度:尊重与迷惘
纵观福克纳的作品,当中的女性大多数都被塑造成了引人争议的形象,朱迪斯是例外。同其他大多数女性一样,朱迪思也出生在旧南方的贵族家庭,深受男权主义、种族主义和陈旧淑女观的控制。她们中的大多数人面对困境会采取极端的行为。唯有朱迪思在面临如此艰难的局面之时依然能够坚忍苦痛不向命运低头。这赢得了福克纳乃至读者的尊重。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年轻女性成了克制、容忍和牺牲的典范。他对这样一些典范女性怀着尊重与钦佩。
从表面看,朱迪思非常符合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孝顺的女儿、慈爱的姐姐。但与传统男权社会淑女观所不同的是她的爱超越了人种和阶级观念,使得男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她以及长久以来对于女性的认识和界定。朱迪思的形象让小说中的其他男性形象黯然失色,他将一切溢美之词都满含深情地送给了这位伟大的女性。
但同时,福克纳对于朱迪思这一形象的刻画也充满了矛盾与迷惘。朱迪思的死亡是福克纳对于社会历史变革的深深忧虑。他对朱迪思的这种反抗表示欣赏与赞许,但也对这样的反抗能够持续多久表示了不确定与迷惘。然而,尽管福克纳致力于塑造这一位完美的女性形象,但是他还是没能够完全跳出传统对女性要求的禁锢。福克纳认为自我克制和自我牺牲是女人应该拥有的品行。朱迪思身上被赋予的这些美好品德也符合传统淑女观的要求。因此,福克纳认为的完美女性的基础还是南方淑女观,她们只能在此基础上有一些不同于传统的灵魂的升华。社会历史的变革给身处其中的人们带来无所适从与不知所措,也深深地影响到了他。即便他同情这些受到压迫的女性,他希望她们能够从压迫中解放出来,但他尚不能为她们找到一个可行的办法,来帮助她们解决这样的问题。
四、结论
作为一名深度关注美国南方普通妇女命运的伟大作家,福克纳留给后人的是一系列性格鲜明、个性迥异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无一例外地处于社会变革和价值体系冲突的旋涡之中。强加在她们身上的男权主义统治和南方淑女观的双重影响,使得他们中的有些人变成了这些传统的守护者,有些成为这些腐朽气息的抗争者。福克纳对于他们常常处于爱恨交织的情绪中。
福克纳的女性观较为复杂。对这一命题的研究应建立在美国南方的历史背景和对他生长和生活环境的研究之上,任何将他简单归结为“亲女者”或“厌女者”的结论都是有失公允的。对这位对人类命运高度关注的人道主义作家,研究者们应给予公正评判。
[1]Geismar Maxwell David.Writers in Crisis[M].Boston:Houghton Mifflin,1942.
[2]Howe Irving.William Faulkner:A Critical Study[M].New York:Random House,1952.
[3]Page Sally R.Faulkner's Women:Characterization and Meaning[M].Deland:Fla.:Everett/ Edwards,1972.
[4]Collected Stories of William Faulkner.Vintage Books,1997.
[5]Faulkner in the University Class Confer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1957—1958,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