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2013-04-13莫纯碧刘红梅龙玲吴长松李丹黎藜熊咏虞秀兰
莫纯碧,刘红梅,龙玲,吴长松,李丹,黎藜,熊咏,虞秀兰
(毕节市植保植检站,贵州毕节551700)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莫纯碧,刘红梅*,龙玲,吴长松,李丹,黎藜,熊咏,虞秀兰
(毕节市植保植检站,贵州毕节551700)
为比较多种马铃薯晚疫病常用防治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选择了4种常用药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不同浓度下的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87.5 g/L银法利悬浮剂和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效果较好,综合农药用量和防治用工等防治成本考虑,在生产中,采用687.5银法利悬浮剂开展防治,以125 mL/667 m2施2次和75 mL/667 m2施3次最为适宜,采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开展防治,以100 g/667 m2施3次和200 g/667 m2施2次最为适宜。
马铃薯;晚疫病;杀菌剂;对比试验
毕节市气候凉爽,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马铃薯栽培,是贵州省最大的主要马铃薯产区,是全国马铃薯四大主产区之一。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常年发生面积大,流行速度快,在毕节市发病盛期往往处于薯块膨大阶段,给马铃薯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除了选栽抗病优良品种外,化学防治仍然是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程度的有效措施[1-3]。为了掌握当前生产上使用的常用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效果,2010年开展了不同药剂、不同浓度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病控制效果较好的常用药剂和合理用量供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687.5 g/L银法利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生产)、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浙江禾本农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和18.7%凯特水分散粒剂(德国巴斯夫)。
20世纪90年代,珠海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一港带全局”的发展战略,珠海港作为国家定位的24个主要枢纽港之一,肩负着打造华南国际港口物流中心光荣使命,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个亿吨大港已经在珠海西部强势崛起。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珠海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珠海具备区位、政策、环境、产业优势,正积极构建珠港澳港航物流生态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协同发展。
1.2 供试马铃薯品种
当地感病品种,‘宣薯3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3个处理(表1),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
越是这样,我心里头越发毛。我把头一低,咕咚咕咚,一气把鸡蛋花灌进了肚子里,然后逃跑似的离开了马兰的家。
每次施药前和第3次施药后10 d分别进行调查。每小区采取棋盘式5点取样,每点定株调查10株,共调查50株,记载每株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
1.4 试验地块基本情况
试验地块位于贵州省威宁县草海镇白岩村张家坪子,海拔2 230 m,土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历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较普遍。种植方式为净作,种植密度4 000穴/667 m2,小区面积21 m2。3月25日播种,4月下旬出苗。播种前每667 m2用1 200 kg厩肥、35 kg复合肥(N:P2O5:K2O=15:15:15)、50 kg普钙(含P2O516%)作基肥,现蕾前667 m2施12 kg尿素(含N 46%)作为追肥。整个生长季节栽培管理水平一致,禁止施用其它杀菌剂和任何杀虫剂。
1.8 测产验收
1.5 试验方法
采用3WD-16型东方红背负式高压喷雾器进行喷雾,药液用量为每667 m2每次60 kg。6月15日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出现阶段开始第1次施药,此时生育期为现蕾阶段;6月25日进行第2次施药,此时生育期为初花阶段;7月5日进行第3次施.药,此时生育期为开花阶段。3次施药后20 h均未降雨;整个试验期间未出现对试验结果有影响的恶劣气候条件。
表1 不同药剂、不同浓度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对比试验设计Table 1 Funguicide and dosage used in the experimentation
1.6 调查方法
非常规互感器是在光电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的其他上发展起来的,其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有效的发送了传统互感器输出失真、与计算机相连的诸多缺陷,其在智能变电站中使信息的全数字化实时采集功能得到实现,实现了电气量的精准商量,改善了传统模式下的各种测量、保持和计量等问题,并使其内部信号采集功能更加强大,抗干涉能力提高使电网状态估计水平和继电保护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马铃薯晚疫病病情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4]:0级:全株叶片无病斑;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缺乏学习热情。《导基》虽然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以浅层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但应对筛选性资格考试,学习与记忆起来还是有点枯燥,并容易混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立体化互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不再单一,可以激起学生们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教学学习中。
马铃薯成熟阶段对各小区产量进行实测,分析马铃薯晚疫病对产量造成的影响以及施用药剂后的增产效果。
1级:个别叶片上有个别病斑;
3级:全株1/4以下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上部茎杆有个别小病斑;
7级:全株1/2以上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中下部茎杆上有较大病斑;
5级:全株1/4-1/2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上部茎杆有典型病斑;
那洞口子这会儿正往外冒着些黄绿色的浓烟。烟雾里,已经有了一堆人在口子前面穿来穿去地忙。可以看出来,西山的这次事故实在是太大了。我粗略地环顾了一下,四周那些披满了黑色煤尘的工棚子、几个三角钢架子,以及洞口子上的山崖,都他妈撕裂得不成个样子了。我噗噗吐出些嘴里沙牙的煤渣子,用袖口抹了抹唇角。
2年的甲基硫菌灵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中甲基硫菌灵与多菌灵的检出量小于0.01 mg/kg,所以不做评价;甲基硫菌灵在土壤中消解动态满足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山东省济南市2015和2016年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1.5、11.8 d,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0.046 1e-0.060 3t和C=0.041 4e-0.058 5t,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 5和0.832 2;湖南省长沙市2015和2016年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1.9、11.6 d,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0.038 4e-0.058 2t和C=0.035 2e-0.059 8t,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 1和0.829 8。
2.1 防治效果
1.7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9)×100
防治效果(%)=[1-(药前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后防治区病情指数)/(药后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前防治区病情指数)]×100
公民碳普惠机制也属于碳普惠机制,它跨越地域界限,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计算法则对公民个人(或社区家庭)的具体节能减碳行为进行量化,通过赋予一定价值,建立起以商业激励为主的正向引导机制。
第二,安排专门的信息管理人员来定期维护和管理教学信息技术设施,进一步改善教育信息化环境,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2 结果与分析
9级:全株叶片几乎都有病斑,或大部分叶片枯死,甚至茎部枯死。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NSCLC的患者;②研究内容包括患者临床特征及TAMs性质与5年生存率联系的病例对照研究;③有客观结局的研究。排除标准:①会议摘要,病例报告,社论和叙述评论等类型文章;②重复发表或年代久远的文章;③来源于统计源期刊或遴选期刊;④原始文献数据不全,通过直接间接的方法无法获得比值比(odd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⑤文献存在明显错误。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处理防治效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2次施药前调查结果显示第3个处理效果最好,第9个处理次之,第2个处理第3,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59.95%、58.09%和57.86%。第3次药前调查,以第4个处理效果最好,第3个处理次之,第7个处理第3,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79.20%、78.45%和76.94%。第3次药后10 d调查,防治效果排前三位的处理与第3次药前调查一致,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76.69%、75.40%和74.12%。
对防治效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2。第2次药前、第3次药前和第3次药后10d,处理间F值分别为1.92**、5.69**和7.05**。第2次药前调查,防治效果排第1位至第11位的11个处理在5%的显著水平下不存在差异性,只有防治效果最差的第13个处理与防治效果最好的第3个处理在5%的显著水平下存在差异。第3次药前和第3次药后10 d调查,防治效果排前五位的5个处理即第4个处理、第3个处理、第7个处理、第2个处理、第6个处理在5%显著水平下不存在差异性。
2.2 产量表现
各处理产量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知,687.5银法利悬浮剂100 mL/667 m2施3次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1 80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413 kg,增产29.68%;687.5银法利悬浮剂125 mL/667 m2施2次产量次之,平均产量为1 78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396 kg,增产28.46%;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200 g/667 m2施2次产量排第三,平均产量为1 69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306 kg,增产21.99%;18.7%凯特水分散粒剂75 g/667 m2施3次和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 g/667 m2施3次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在10%以下,其余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在10%~20%之间。
表3 不同药剂、不同浓度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产量结果Table 3 Tuber yield of potato treated with various fungicide and dosage for late blight control
对各处理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3)。处理间F=24.10**,产量排前两位的处理3和处理4在5%的水平下不存在差异显著性;产量排第3至第6位的处理7、6、2、9在5%的水平下也不存在差异显著性。
687.5 银法利悬浮剂采用3种不同浓度、不同施药次数控制马铃薯晚疫病,产量较高100 mL/667 m2施3次处理与产量次之的125 mL/667 m2施2次处理在5%的水平下不存在差异显著性,但与产量排第3的75 mL/667 m2施3次处理在5%和1%的水平下存在差异显著性;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采用3种不同浓度、不同施药次数控制马铃薯晚疫病,产量较高的200 g/667 m2施2次处理与产量次之150 g/667 m2施3次处理,在5%的水平下不存在差异显著性,但与产量排第3的100 g/667 m2施3次处理在5%和1%的水平下存在差异显著性;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采用3种不同浓度、不同施药次数控制马铃薯晚疫病,产量较高的100 g/ 667 m2施3次处理与产量次之的120 g/667 m2施2次处理在5%的水平下不存在差异显著性,但与产量排第3的80 g/667 m2施3次处理在1%的水平下存在差异显著性;18.7%凯特水分散粒剂分别采用3种不同浓度、不同施药次数控制马铃薯晚疫病,产量较高的100 g/667 m2施3次处理与产量次之的125 g/667 m2施2次处理在5%的水平下不存在差异显著性,但与产量排第3的75 g/667 m2施3次处理在1%的水平下存在差异显著性。
3 讨论
687.5 g/L·银法利悬浮剂和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较好,综合考虑农药用量和防治用工等防治成本,在实际生产中,采用687.5银法利悬浮剂开展防治,以125 mL/667 m2施2次和75 mL/667 m2施3次最为适宜,采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开展防治,以100 g/667 m2施3次和200 g/667 m2施2次最为适宜。
[1]龙玲,刘红梅,熊咏,等.毕节地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2):49-52.
[2]龙玲,刘红梅,熊咏,等.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J].农技服务,2011,28(1):36-37.
[3]胡尊艳,夏平,李志新,等.6种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1,24(2):106-108.
[4]谈孝凤,金星,袁洁,等.马铃薯晚疫病监测技术规范[S].贵州省地方标准,DB 52/T 568-2009.
Potato Late Blight Control Efficacy of Various Fungicides
MO Chunbi,LIU Hongmei*,LONG Ling,WU Changsong,LI Dan,LI Li,XIONG Yong,YU Xiulan
(Bijie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Bijie,Guizhou 551700,China)
Four frequently used fungicides were compared in various concentrations for potato late blight control efficacy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687.5 g/L Fluopicolide SC and 75%Mancozeb WDG were proved to be more effective for late blight control.When amount of fungicide used and labor cost were considered,Fluopicolide should be used at a rate of 125 mL/667 m2two times or 75 mL/667 m2three times,while Mancozeb be used ata rate of100 g/667 m2three times or 200 g/667 m2two times.
potato;late blight;fungicide;comparative experiment
S532;S482.2
B
1672-3635(2013)01-0052-04
2012-09-19
莫纯碧(1977-),女,农艺师,从事植物保护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工作。
刘红梅,研究员,从事植物保护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工作,E-mail:lhm88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