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夜,我随直—9去着舰

2013-04-12胡宝良

军事文摘 2013年1期

2012年初冬的一天,薄薄的清雾笼罩着胶东某机场。空旷的跑道上,数架舰载直升机待命出航。随着一颗绿色信号弹划破夜空,开车、起飞、增速!舰载直升机发出了隆隆的轰鸣声。记者搭乘北海舰队航空兵某舰载机部队机长齐向龙驾驶的直-9舰载直升机,亲眼目睹了直-9夜间着舰的全过程。

18时26分,直升机开始加速飞行,舷窗外的灯火渐渐远离了我们的视线。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茫茫海空。

实际上,直升机着舰并非我们想象中的简单一落。直升机飞翔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空,要在狭小的飞行平台上降落,受环境影响非常大,危险程度相当高。据美国安全中心统计,舰载直升机飞行员的飞行事故是宇航员的5倍、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的10倍。一位我国海军第一代舰载直升机飞行员至今仍清晰记得,1977年5月的一天,他在上海长江口亲眼目睹一位具有3000小时飞行经验的法国海军飞行员,在表演着舰飞行时,只因下滑线太低,直升机机轮将舰上的甲板边界灯撞坏,轮胎爆破,出现意外。

昼间着舰难,夜间着舰更难。据飞行员介绍,夜间着舰最困难的就是直升机下降高度时,难以判断速度和方向,海天一色容易产生幻觉。着舰下滑速度也特别不好掌握:下滑速度太慢,直升机就会抖动,稍不注意,机轮就可能挂在舰艇的护拦上,后果不堪设想;下滑速度太快,直升机容易冲出甲板,掉进大海。直-9夜间着舰时,全凭飞行员的技术和感觉。

18时58分,在漆黑的海面上,机组人员发现了目标舰。距舰2000米时,机组人员迅速放好起落架、锁好主轮……

齐向龙按下机外通讯按钮:“01发现目标,放好起落架,请示着舰!”

“注意高度、速度,可以着舰!”舰上飞行指挥员向夜空飞来的舰载雄鹰发出了指令。

海上战舰乘风破浪向前行驶,齐向龙驾机迅速建立航线,对准甲板的灯光点下降高度,做减速飞行。

由于军舰夜间航行实行灯火管制,记者只能看到军舰飞行甲板上微弱的灯光,根本看不清海平线,无法凭目测感知距离。

齐向龙告诉记者:“我们对驾驶直-9进行夜间舰上起降训练的飞行员进行了严格把关,规定飞行员进行夜间着舰训练前,必须先进行系统的昼间平台、昼间静止和行进着舰训练,以及海上执行任务能力训练。同时,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也必须非常好,飞行技术过硬,飞行时间要在600小时以上,其中夜间飞行时间不低于200小时。”

19时02分,直-9对准飞行甲板徐徐下降高度。甲板越来越近,机载无线电里不时传来指挥员的指令:“距舰500米、200米、100米、50米,注意高度、速度!”齐向龙扫视了一下座舱仪表,随即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机外,操纵直升机到左舷外高度8米左右的上空,稳稳悬停。飞转旋翼刮起的气流,在海面上形成巨大的漩涡,四处飞溅的海水落在甲板上,被甲板边界灯映照得五彩缤纷。

19时05分,甲板指挥员举起了“允许着舰”的绿色信号牌,对直-9实施引导。齐向龙紧握驾驶杆,目视飞行甲板,在机组人员的配合下,果断抓住甲板相对平稳的一瞬间,迅速放下变距杆,一个漂亮的三点着陆,将直-9稳稳地降落在飞行甲板中心的标志圈内。21时18分,夜间着舰按计划完成,直-9返回基地着陆。

历经两小时零五分的惊心动魄的夜间着舰训练,让人终身难忘。记者走下直升机时才发觉,汗水已湿透了衣背。然而,对于有着3800多小时飞行经历的齐向龙来说,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飞行瞬间。齐向龙在随后的数十架次的着舰训练中,次次干净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