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问题走向评述
2013-04-12陈超赵华章陈宇
2012年9月20日,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警告伊朗,伊核问题谈判时间即将耗尽;9月27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上表示将为伊朗核计划设置一条明确的“红线”;10月2日,伊朗议会国家安全与对外关系委员会副主席哈吉加特普尔说,若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谈判无果,伊朗将生产纯度为60%的浓缩铀。双方在核问题上各执己见,使原本就剑拔弩张的伊核危机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伊朗核问题的走向更加不明朗。
伊朗:以边缘发展路线提升核能力
联合国安理会虽然通过了1929号决议,对伊朗实施第四轮制裁,伊朗核能力却仍在稳步发展。2010年4月7日,伊朗议员米斯巴希·穆加达姆大秀核能力,宣称伊朗已经掌握制造核武器的知识和技术,能够“轻而易举”地生产制造原子弹所必需的高浓缩铀。虽然为在新一轮伊核问题谈判重启的当口缓解西方国家紧绷的神经,并且强调“伊朗政府不会走这条道路”,但是伊朗拥有核武器制造能力的决心已经表露无遗。
自从2010年6月伊朗首次宣布已经生产出17公斤纯度为20%的浓缩铀,并计划总共生产120 公斤之后,国际社会就围绕伊朗核原料的纯度和数量问题展开了多次博弈。2010年8月,伊朗宣布计划来年将再建10个铀浓缩工厂。2010年12月伊朗自主生产出首批重要核工业燃料铀“黄饼”,标志着伊朗从探测、开采、提取“黄饼”到铀浓缩的核燃料生产链全部实现了自给自足,国际社会期望的伊朗因上世纪70年代从南非获得的60 0吨铀“黄饼”告罄而被迫中止核计划的幻想随之破灭。2011年2月,伊朗在阿拉克重水厂生产出氘化物,表明伊朗已经掌握核聚变技术。截止2011年10月17日,伊朗已经自主生产70公斤20%的浓缩铀。2012年1月,伊朗原子能组织(AEOI)主席达瓦尼宣称,福尔多铀浓缩厂(Fordow)将于今年投入运行,届时将能够生产浓度为20%、3.5%和4%的浓缩铀。如果伊朗按计划将20%浓缩铀生产从纳坦兹铀浓缩厂转移至库姆福尔多铀浓缩厂,专家估计伊朗浓缩铀产量还将提高两倍。
制造一枚核弹头需要20公斤纯度为90%的浓缩铀,按照630 公斤低纯度铀可提取15公斤~22公斤纯度为90%的武器级铀计算,伊朗目前储存的2800公斤低纯度铀可制造大约5枚核弹头。目前,伊朗的浓缩铀纯度虽然只有20%,但据专业研究机构介绍,从20%到90%是一个相对容易实现的过程。虽然由重水中提取的氘可用于核能、核医学和核农业等和平目的,但是由于人类目前只能实现氢弹爆炸等不受控制的核聚变,伊朗的重水也被外界看作是用于制造氢弹和中子弹的重要基础。伊朗目前的核技术均未超出和平利用核能的范围,但同时又为核武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核能力不断攀升的同时,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和总统内贾德又多次公开表态,伊朗不会谋求获得核武器。种种迹象表明,伊朗会坚定不移地走核发展路线,在国际社会许可的范围内逐步发展本国的核能力,但不制造出有形的核武器,通过边缘化的发展成为像日本一样的“有核武器生产能力的国家”。
美国:打击伊朗,需深思熟虑
近期关于美国是否会对伊动武的分析和推测不绝于耳,综合考虑叙利亚局势和伊核危机,不难发现,美国只是渲染动武,意在借此打压伊朗,巩固其对中东的控制。从地区形势角度分析,目前并非美国对伊朗动武的最好时机。众所周知,叙利亚与伊朗有着紧密的盟友关系,在叙利亚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之前,美国在对伊问题上远没到非打不可的地步。动武势必引发中东地区各种地缘政治力量重新洗牌,伊斯兰世界可能出现空前团结局面。西亚北非动荡以来,本就高涨的伊斯兰民族情绪可能在巴以矛盾刺激下出现“井喷”,以色列生存环境可能急剧恶化,美国在中东面临的局面将更加复杂。
面对打击伊朗的风险,美国也有更深层的考虑。伊朗核设施防护良好,空中打击最多迟滞伊朗核武器计划3年~5年,还将引发伊朗对驻中东美军、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强烈报复,哈马斯和真主党也可能借机生事。伊朗还可能借机封锁世界石油主要运输通道霍尔木兹海峡,造成国际原油价格高涨,令本就深陷欧债危机的西方经济雪上加霜。此外,伊朗执政高层虽有矛盾,但在伊核问题上立场相近,伊朗国内反对派也反对西方军事干预,美国几乎没有在伊朗复制“利比亚模式”的可能。
再者,伊朗现有核能力并未触碰美国、以色列容忍的底线。国际原子能机构2012年2月2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也只能证明伊朗铀浓缩活动有所增加,伊朗核计划中可能存在“军事层面”问题,不能说明其当前核武器研发进度。甚至连美国专家都承认,国际原子能机构近年来的报告根本没有什么新东西。这也是俄罗斯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必须拿出伊朗拥有核武器的确凿证据的原因。此外,伊朗多次表示愿意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加强合作。
在美国深陷债务危机和失业泥潭、经济恢复遥遥无期、民众厌战情绪浓厚的情况下,奥巴马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复苏经济、削减军费、减少对外干预和加速战略重心东移,打伊朗显得非常不合时宜。2012年4月4日,奥巴马正式启动了谋求连任的选战,他需要面对低迷的民意支持率,改善糟糕的经济形势,动员选民的基本热情,巩固美国的世界地位,证明自己的爱国情怀,鼓吹他在经济复苏、医疗改革和阿富汗战争等方面的政绩。与扫清这六大连任障碍相比,伊朗核问题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此,在国际舆论热议打伊、以军加紧演练对伊朗动武之际,美国却主动为打击伊朗灭火,宣布“不寻求与伊朗军事对抗”,声明“打击伊朗应该是最后一招”,并开始大力推动对伊朗的制裁。
制裁:西方对伊政策主旋律
2010年6月,联合国安理会以12票赞成、2票反对、1票弃权表决通过1929号决议,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这是安理会2006年以来对伊朗实施的第四轮制裁,也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一次。决议规定,禁止伊朗在国外参与核领域投资活动,禁止各国向伊朗出口坦克、战斗机和军舰等重型武器装备,禁止伊朗进行任何与可运载核武器弹道导弹有关的活动,加强在港口和公海对涉嫌运送违禁品货船的检查措施,禁止各国与伊朗进行与核活动有关的金融交易,禁止伊朗在国外开设可能会被用于资助其核活动的独资或合资金融机构。该项决议冻结了伊朗40多家实体资产。
去年以来,美国开始对伊实施“能源+金融”的制裁行动。这些制裁围绕三项内容展开,一是石油禁运,二是其他货物和服务贸易制裁,三是金融制裁。根据13324号总统行政令,美国政府禁止美国人同任何支持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伊朗金融机构有业务往来,冻结伊朗在美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账户。2012年1月23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制裁伊朗第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德佳拉特银行,把中央银行、沙德雷银行等伊朗主要国有银行全部置于惩罚措施之下。除了冻结伊朗基地组织头目等恐怖分子和革命卫队高官等人的账户,美国还限制政府机构、经济实体同伊朗政府部门及其人员的商业和其他业务往来,甚至所有美国人(包括拥有绿卡的永久居民)都不能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同伊朗进行货物、服务贸易和各种融资活动。2012年7月1日,欧盟开始全面禁止其成员国从伊朗进口石油。
根据2012年2月5日发布的13599号总统行政令,如果哪个国家再通过与伊朗央行的交易,从伊朗大量购买石油,美国则切断该国所有金融机构与美国银行体系的联系,甚至包括本国经营的外国金融机构,而奥巴马有权基于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给予豁免权。自今年4月份,中国从伊朗的石油进口量再度提高,增长势头持续到了6月份,为此美国倍感不爽。为了避免在大选前受到“对中国软弱”的批评,美国在豁免了日本、比利时、英国、捷克、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等一些国家之后,却不断推迟对中国的豁免。
他国声音:俄罗斯坚定挺伊
俄罗斯将伊朗视作重要的武器销售市场和能源合作伙伴,一直在旗帜鲜明地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动武。俄罗斯清醒地认识到,美国打击伊朗,也意在围堵俄罗斯,因此,俄非常重视伊朗这一重要的南部战略屏障,希望伊朗为其守住南部边界。尽管俄罗斯不赞成制裁伊朗,但是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也为解决伊朗核问题做了一些努力,提出过很多解决方案。但因伊俄双方存在根本性分歧,最后无果而终。不管怎样,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俄罗斯强烈反对进一步制裁伊朗,主张用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伊核危机。
俄罗斯要求本国积极发展核能事业,拓展国际市场,有能力占领不少于25%的全球核电站建设和运营市场。俄罗斯一直援助伊朗建设其首座核电站——布什尔核电站,第一个核电机组已于2010年夏季投入使用。据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报道,俄罗斯还计划援建伊朗5座核电站及2个核能研究中心,涉及470亿美元的合同让俄罗斯赚得盆满钵满。在丰厚的经济利益驱动下,同样面临经济复兴大任的俄罗斯会追随美国,在民用核技术开发方面制裁朗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俄罗斯明确表示,不参加2012年7月的伊核问题六方会谈,就是向世界发出的明确信号。此外,6月25日~30日,来自40个国家的超过1000家公司参加了第14届俄罗斯国际石油与天然气展览会,伊朗也在其中。这表明,伊朗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仍旧紧密;伊朗在俄罗斯稳步扩大市场份额的贸易前景十分广阔。
走向:伊核危机仍是迷局
伊朗一直是美国的心腹大患,彻底搞垮伊朗,除掉这个眼中钉,一直是美国的迫切愿望。但因目前受种种因素制约,美国对伊朗动武可能性不大,加大制裁力度又涉及到大国利益博弈,国际社会意见不统一,加之伊朗态度强硬,坚持顶住压力走“核道路”,制裁效果势必大打折扣。惟一可以预见的是,伊核问题近期内难以彻底解决,中东地区仍然是一个长久的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