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国《2013年中国军力报告》
2013-04-12乔良
编者按:2013年5月6日,美国国防部发布《2013年度中国军力和防务发展报告书》(以下简称“《2013年中国军力报告》”)。众所周知,美国国防部每年都会发布所谓的《中国军力报告》,它代表美军高层对中国军事力量发展的基本评价,是美军对中国国防力量发展关注焦点的官方总结。乔良将军依据自己对中美关系的多年研究和独到见解,为读者解读美国《2013年中国军力报告》的潜在内涵。
报告出自美国谁手?
事实上,美国各个军兵种都有研究中国军事问题的专家和机构,很多民间智库也为美国军方担负相关研究任务,尤其是一些极右的智库和基金会,如美国的传统基金会、民主基金会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剖析中国,经常为美国政府和国会提供耸人听闻的中国军力报告。
美国关于中国的军力报告有很多版本,有国防部版、空军版、海军版等不同部门的版本,还有专门分析中国国力、军力、军事工业等不同角度的版本。能为美国官方撰写中国军力报告的人,都是拥有一定权威的右翼势力专家,其背后是美国一些军工集团和军火贸易巨头的支持,他们拿着这些报告到美国国会上下游说,企图用燃起战火换取金钱利益。笔者看过一些美国以前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有些说法比较准确,有些则是捕风捉影。总体来讲,这些军力报告企图拿“中国威胁论”申请更多的军费。
笔者认为,《2013年中国军力报告》可能是不太熟悉中国军力的年轻专家提供的,否则不会大量引用中国媒体和网民论坛上的资料作依据,这很不专业。但是显而易见,这份报告中的部分内容是由美国情报机构,特别是中央情报局提供的。据笔者所知,在美国,凡是从事战略和国家安全研究的专家,都享有美国情报系统授予的一项特殊权利,即获得一个密钥,可以登陆内部情报机构的局域网,共享展示在局域网上的情报和资料,进而写出文章和报告。
美国以前的《中国军力报告》都会注明国防部情报局、陆军情报局等,但这次却没有署名,也没有注明来自何种机构。至于不署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当前中美正在积极营造和谐氛围,先把一个不具权威性的报告抛出来试探中方的反应,日后再视中美元首会晤的结果而定。如果双方谈得好,报告中反对和指责中国的调门可能会降低一些。所以,先抛出一个民间版本,作为试探气球,相信隔一段时间肯定会出台国防部版本。这次公开的版本是用来吓唬美国国会和美国人民的,内部版本是不会给普通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看的,只供美国三军及决策层看。
报告依据是否可信?
与往年不同,《2013年中国军力报告》引用了一些中国媒体和军事论坛的资料。可以想见,这份报告中的很多资料不可能有根有据。
仔细阅读这份报告,有些内容甚是无知。比如,报告声称中国空军在未来15~20年将发展隐身战斗机,如此与美国军事实力的差距将会缩小。试问,中美两国空军战斗机差距的缩小,隐身战斗机是关键吗?当然不是。如果说中国拥有隐身战斗机就能缩小中美军事实力的差距,这完全是对当代空军作战体系的无知,说明美国所谓的“专家”不懂未来战争,他们还在从单一兵器的角度看问题,评判双方军事实力差距的惟一标准还是看第四代战机双方各有多少架,第五代战机各有多少架。前些年,美国“专家”评论台海两岸军事差距时,单纯着眼于谁的第四代战机多;现在,评论中日空军和中美空军的实力对比,仍然采用这种办法,丝毫未改变。
现代空军作战,隐身性、超视距打击、超机动性、空中加油等都是重要能力,虽然它们有助于提高一个军兵种的作战能力,但不是决定性的关键所在。因为,这一切能力都受制于
信息化及反信息化、电子战及反电子战能力,受制于天基系统支援和反天基系统作战能力,而这些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未来的空战,如果没有这一整套体系的支持,仅仅凭借隐身战斗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仅凭这类报告去制定针对中国的政策和战略,怎么可能不出现战略失误?
美国拿中国媒体和网民论坛的帖子说事,说明它实在是找不到多少有利于制造“中国威胁论”的证据和口实,只能拿这些即使不是子虚乌有也是捕风捉影的东西拼凑一份《中国军力报告》,有些黔驴技穷的味道。其目的有二:一是为美国增加军费制造借口,二是给美国国会和民众敲警钟。因为他们把“中国威胁论”渲染得越过度、越过分,越会使美国民众感到恐怖和担心,美国右翼势力的提案越容易在国会通过。所以,我们不用考虑报告的可信度有多少,只需知道这不过是掀起新一轮“中国威胁论”,为美国重返亚太进行战略再平衡造势就够了。此外,美国选在习近平主席访美之前公布报告,有用“我们很了解中国军情”向中国领导人施压的意图。
隐身机缩小两军差距?
在报告中,美国认为中国空军在未来15~20年将发展隐身战斗机,这将导致中国与美国军事能力的差距缩小。随着中国工业能力的增强,中国可能会对美国军事构成越来越可怕的挑战,从而成为美国的全球性对手。美国的评估是否具有合理性呢?
中国发展隐身战斗机,只能从侧面说明中美两国空军作战能力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是两个国家军事能力差距的真正缩小,不是一两件兵器能决定的,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构成,而且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与对手思维和思路的差异。一个聪明国家军事能力的发展思路,不是因为对手有什么武器,我就要有什么,而是要有不同于对手的发展思路。你有这个武器,我没有,但是我的武器却正好能克制你的武器。就像打篮球,中国的运动员普遍不像欧美队员那样人高马大,这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去跟对手高打强攻硬碰硬,只能打小快灵或打时间差。如果采取尾随式亦步亦趋的发展方式,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很可能落入某种陷阱,因此应有意选择与对手不同的对抗方式。
中国军力的发展思路不应该是跟美国比武器,只想着怎样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忘记自己该走自己的路。缩小差距的办法有很多,一个是跟在对手后边,一步一步地赶,这样太吃力;另一个办法就是直接切半径。试想对手已经跑完1圈,正在开始跑第2圈,我们要是也跟在
其后跑2圈,要想追上他,得花多长时间多少力气?所以我们应该换一个思路,采取直接切半径的办法,从斜刺里拦截过去。
不仅是军力,整个中国的发展都必须改变思路。美国现在评估中国未来20年会如何,标准未有丝毫改变,仍在用旧的标尺衡量和评估未来中国。届时,当我们紧随美国跑完2圈后,美国已最少又多跑出1圈,结论是我们永远追不上美国。我们为什么不换个思路?为什么非要跟着美国一条道走到黑?我们可以另辟蹊径。中国近些年,歼20、航母、舰载机以及运20的试飞成功,犹如井喷式的发展,超过了美国人的预估,让美国及西方大跌眼镜。按照美国的估计,中国应该在2020年才会出现隐身战斗机和舰载机,中国航母也不会这么快下水,更不会这么快完成着舰训练。中国人的作为大大出乎美国人的预料,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人只要思路对,发展起来就会非常快。不过,隐身战斗机、舰载机、航母,这些都还只是技术思路上的切半径,而中国更需要的是战略发展上的切半径,需要另辟蹊径。
中国空军具备远程作战能力?
远程装备主要是用于远程投送和远程打击,即美国所说的战略投送能力,包括海上投送和空中投送。远程投送实际上就是战略投送,它是一个国家军力的重要标志。而战略打击必然就是远程打击,一是核武器,另一个是常规远程打击能力。
远程作战能力具体来说,包括远程运输能力、加油能力、远程侦测感知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这些构成了远程作战能力的内涵。在这方面,中国空军目前正在做着应该做的事情,也正在有力地逐渐缩小与强劲对手的差距,尽管这个差距目前还显而易见。
现在全世界具备常规远程打击能力的国家只有一个美国和半个俄罗斯。中国空军其实是在近十几年才渐渐具备现代空军的雏形,距离美国人炒作的挑战能力还有一定差距,还构不成对美国的实质性威胁,只是美国人故意把话说得很悬罢了。对此,我们既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要紧张,因为我们掂得出自己的斤两,当然也掂得出对手的斤两。目前,中国离满足自己的战略需求,满足自己国家利益的拓展还有较大差距,所以我们不要高估自己。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正处在建设过程中。
中国远洋海军威胁美国西太?
在《2013年中国军力报告》中,美国称中国5年内将建造数艘航母及多艘驱逐舰、导弹护卫舰等,这是否说明,中国远洋海军的发展已经让美军在西太平洋方向感受到了严重威胁?
其实美国人心里非常清楚,未来若干年中国人在水面舰艇的发展上,尤其在西太平洋方向是威胁不到它的。因为不可争辩的事实是,现在中国只有1艘航母,即使未来拥有3艘或是6艘,从拥有的航母数量上、规模上,以及整体水平上都远远低于美国。比如我们的“辽
宁”号航母仅是一艘中型航母,比美国现有的十几艘航母中的任何一艘都小得多,即使未来我们建造的航母有一两艘与其大小旗鼓相当,仍然不可能对美国的航母构成重大威胁。
真正让美国在西太平洋方向感到中国威胁的恰恰不是航母,而是反航母弹道导弹。拥有这种武器是中国意外获得的机会。当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握手言欢,进行核裁军谈判,双方在谈及削减核武器时,都不愿意削减远程核武器—战略核武器,又不愿意削减近程核武器—战术核武器,于是就协商削减中程弹道导弹。结果,美国和苏联都裁掉了中程导弹,而中国没有参与其中,所以才得以继续拥有研发中程导弹的能力。而今,美国没有自己当年丢掉的中程弹道导弹,而中国有,并且据说可能摧毁美国人引以为傲的航母战斗群,它怎么能不害怕?
另外,最近我们又有几艘新型护卫舰、驱逐舰下水,也格外吸引西方军事家、观察家的眼球。毫无疑问,这些新型舰艇会为中国未来的航母战斗群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形成航母保护圈。而美国人更关注的是,这些新型舰艇会有多少加入到中国的航母战斗群中,他们会根据这个来判断中国将最终拥有几支航母战斗群。
美国对中国有惧怕心理?
隐身战斗机机、舰载机和航母的出现,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军事装备的技术进步,反映了中国军事装备向更高代次的跨越。美国人对此会有惧怕心理么?
中国自“十一五”以来,军事力量正在取得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的进步。美国人亲眼目睹中国的发展壮大,不可能不担心。在20世纪行将结束时,美国宣称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必然还是美国的世纪。现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还有多少美国人像20世纪末时那么雄心勃勃、那么充满自信地认为21世纪仍然是美国的世纪?应该不多了。原因有二:一是美国在下滑,二是中国在上升。中美双方如同在踩跷跷板,一头沉下去,另一头自然就升上来,下沉的一头自然会感到恐慌。
过去30年里,美国一直把中国当作中低端产品的加工厂,用美元对中国的实物财富予取予夺。而30年后,中国让世人大跌眼镜,日益发展壮大起来。今天,美国发现中国已不仅仅是只会生产中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而是正向着高端进发的世界创新源。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专利产品申请国,虽然在质量上还不能和美国比,但在总量上正在超过美国。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挑中国的毛病,在各个领域唱衰中国,这是徒劳的。不可否认,虽然今天中国的GDP上去了,但人均GDP还不行。但是我们提高得很快,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才4000多美元,美国人均GDP是4万多美元;2012年美国人均GDP还是4万多美元,而中国已是5000多美元了,这表明中国的人均GDP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美国已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速度。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日益强大,让美国人感到自己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和威胁。特别是经金融危机打击后,美国人的这种感觉更强烈,底气也愈显不足。否则,它不会在战略重心东移时,先进行全球战略收缩。在这种时候,中国更要沉得住气,一步一步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再说。
“我们该怎么办?”
“未来20年内,中美在军事能力上的差距将不断缩小,日益增强的工业实力使中国有能力在其近海海域挑战美国军事霸权。”这是最近美国媒体的一段话,同时抛给美国人一个质问:“我们该怎么办?”对于美方持续炒作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又该怎么办?
显然,这是最新的“中国威胁论”的一种表述。面对美国的这种说辞,我们应该继续自信地走我们自己的路。我们当然不愿意看到某些国家在我们的近海,在我们的家门口为所欲为,称王称霸。不管我们不称霸的愿望有多强烈,我们的快速发展肯定会削弱他人的霸权;我们不会到他人的家门口去称霸,炫耀武力,但也决不允许他人在我们的家门口称霸。美国人谈到重返亚洲是为了战略再平衡,那我们肯定会对这种战略平衡进行战略再再平衡!因为这是维护中国战略利益的需要。对于那些患了“中国威胁论过敏症”的国家,笔者历来的观
点是要么不理睬它,我们该干什么干什么,只要不失去理智就行;要么就在该威胁时,有准备地威胁它一下,用让它反复接触过敏源的方式进行“脱敏”。就是说,要让所有那些患上“中国威胁论过敏症”的国家“脱敏”,最后使之形成一种脱敏能力。如果他们认为中国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基本生存需求,都算是一种霸权的话,对不起,他们必须适应这种情况。
中国历来就没有欺负别人的想法,都是别人欺负或是蚕食到家门口了,中国人才会做出反应。也可以说,中国往往都是在受到别人欺负时,才会把一盘散沙捏拢成一只拳头,通过殊死捍卫自己的利益,重新变得强大。所以,我们不必对美国持续炒作的“中国威胁论”做太多的回应和解释,因为这是中国在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
结 语
对读者来说,尤其是军事发烧友,关心中国发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和威胁,关心中国未来军事力量的增长,都是好事情。但是一定要沉下心来,对事物做出精细的判断,切忌浮躁。今天的美国已经不是昔日的美国,想打谁打谁。虽然理论上说,它仍拥有这个能力,但亦不敢轻易使用。这从奥巴马政府面对朝核和伊核问题的态度以及处处强调软实力的作用即可看出,美国已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大,而中国也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羸弱。但是我们不能妄自尊大,以为我们有了什么,就能想干什么干什么。
实际上,中国今天发展军力只是为了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确保海上生命线的安全,确保我们的领土领海不被别人占领和蚕食,我们要做的就是这些。决不会像美国那样寻求全球霸权,因为所有的霸权都会衰落,那一天到来时称霸者会很惨。
(摘自乔良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