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防卫白皮书》的五大『芒刺』

2013-04-12韩旭东

军事文摘 2013年9期

7月9日上午,日本安倍晋三政府召开内阁会议,批准了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提交的2013年度《防卫白皮书》。这份长达434页的新《防卫白皮书》既暴露了安倍政府发展军事

野心,也给日本挑战未来亚太安全形势吹响了冲锋号。这份文件一经出台,不但遭到了亚太地区国家的强烈抨击,而且引起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从总体上看,这份新《防卫白皮书》折射出日本当今政府追求的五大目标。

为军事“影响”周边做铺垫

日本每年都要发表一份《防卫白皮书》,以阐述日本对周边安全环境的看法和日本的防卫政策。这份最新的《防卫白皮书》是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以来,日本发表的第一份国防白皮书。虽然它只介绍了自去年7月至今年5月期间日本的安全保障环境、日本的防卫政策与日美安全体制、日本防卫对策三方面内容,表面上是“客观描述”,其实它渗透着安倍晋三执政以来主张的否认历史的理念,白皮书通篇不顾客观事实这一点便是有力的证明。

这份新的《防卫白皮书》对所谓的周边威胁、岛屿主权等问题做出了颠倒黑白的论述和判断,人们据此认为,日本正在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支持当今安倍晋三阵营的政客们否认日本过去的侵略历史,为以军事手段“影响”周边做铺垫。作为日本的政客,安倍晋三一直都主张否认日本过去的侵略历史,极力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1993年,时为日本首相的细川护熙曾说,日本对外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错误的战争”。然而,安倍晋三当时反驳道:“战争不只是日本的责任。”从那时起,人们就发现安倍晋三具有突出的否认过去侵略战争的政治立场。2006年当上首相后,安倍晋三曾发表言论:“定义战争不是政府的事情,必须让历史界来判断。”自2012年12月26日被日本国会再度任命为首相后,安倍晋三继续扩大其否认侵略战争历史这种主张的影响力。上台后,安倍晋三不仅否认日本的侵略历史,还不遗余力地鼓吹与美化过去的侵略战争。甚至,安倍晋三公开否认“侵略”的定义。今年4月23日,安倍晋三以首相的身份在日本参议院答辩时称,“侵略”的定义在学术乃至国防上都没有定论,取决于看待这个问题的那一方。言外之意是,对待过去的战争,日本认为不是侵略战争就不能将其定义为侵略战争。安倍晋三目的何在?那就是为日本再次使用军事手段支撑日本再次成为亚太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国家而制造舆论。

不可否认,日本是近代以来亚太地区“改革开放”最为成功的国家,也是亚太地区惟一一个有对外殖民侵略经历的国家。其实,日本的这种改革,是与对外侵略扩张互动的。自改革之始,日本就进行着对外侵略扩张。如果不否认过去的战争是侵略战争,日本就无法继续使用军事手段来支撑现在的日本谋求生存与发展。所以,日本否认过去的侵略历史,一方面是继续蒙骗其国民支持日本政府可能对外继续使用军事手段的做法,另一方面也为赢得其国民对当今日本政府企图修改《和平宪法》的支持,为向外扩大军事影响而不断提升军力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增加赞成票数。日本新《防卫白皮书》通篇不顾客观事实而颠倒黑白的做法,

目的之一就是支持当今日本否认过去侵略历史,使日本政府能够再次蒙骗其国民对外使用军事手段,使日本的“繁荣”得以维持。可以说,日本自近代以来的“繁荣与幸福”是建立在其周边国家的痛苦之上的。日本是靠侵略其周边国家捞到“第一桶金”来支撑其走上现代化之路的。现如今,日本某些政客们妄图重走老路,以使日本实力下降的势头得到遏制。这是他们否认过去发动的战争具有侵略性的真实目的。

继续编造“中国威胁论”

安倍晋三政府在继承过去日本《防卫白皮书》中歪曲中国的基础上,变本加厉地在这份新的《防卫白皮书》中强化了对中国的指责,编造“中国威胁论”。新《防卫白皮书》中指出,中国“基于与现有国际法秩序不相符的独立主张,采取了包括试图以力量改变现状在内的高压做法”,妄称“中国军事动向令地区和国际社会担忧”。从新《防卫白皮书》整体看,它是对安倍晋三上台以来编造“中国威胁论”的总结与深化。

众所周知,日本政府近年来频频更换首相,尤其是海啸、地震和核泄露之后,日本政坛基本处于危机之中,国内出现了严重的右倾思潮。正是在这种严重的政治危机下,安倍晋三再次登上日本政治舞台的顶峰。安倍晋三为其政府寻找突破危机的方法就是颠倒黑白地制造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用混淆视听的方式来转移其国内的视线,图谋借机摆脱政治危机,达到延长其政权寿命的目的。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共同发展,在防务上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发展军力的战略意图清晰透明,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然而,安倍晋三上台后,却置事实于不顾,加大力度散布“中国军事不透明”之说,故意制造所谓“中方雷达照射”、“侵略”日本“领海领空”等子虚乌有的军事挑衅,甚至还散布“中国军事动向令地区和国际社会感到担忧”的言论等。可以说,自安倍晋三上台以来,日本一直没有停止过制造“中国威胁论”的行动。这次日本则以《防卫白皮书》的形式对“中国威胁论”进行“拔高”,目的何在?

其一,安倍晋三政府认为,以中国为“靶子”是转移其国内视线的最好方式。自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日本上上下下几乎都感觉到不舒服。日本政客意识到这一转变给他们的政治游戏带来了机会。近几年来,日本国内政坛一直处于混乱状态,多届政府的执政寿命都非常短暂,这给每一届政府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日本国内正处于危难之时,临危登台的安倍晋三政府为了延长其执政寿命,采取了转移国内视线这一招法。安倍晋三选择的目标之一就是把中国当作“靶子”。随着中国实力不断提高,安倍晋三政府认为,将中国当作“靶子”是其最优先的选择。

其二,安倍晋三政府认为,利用“中国威胁论”是说服亚太地区国家赞成日本发展军力的最好理由。不难看出,安倍晋三政府是近年来日本历届政府中鼓噪“中国威胁论”最积极的。缘由何在?这与安倍晋三的政治主张“修改宪法”有着直接关系。多年来,安倍晋三及其所在的自民党一直在鼓吹修改《和平宪法》,建立“国防军”。因为日本自二战失败后至今没有对过去的侵略历史有清醒的认识,日本国内爱好和平的人们及亚太地区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都担心日本会重新走上军国主义的侵略之路,对日本在军事上的一举一动都给予了严密的关注。由于安倍晋三上台后极力否认过去的侵略行为,这不能不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的警觉。安倍晋三政府为了达到其“重振军威”的目的,走上了鼓吹“中国威胁论”的道路。从目前日本国内的政治形势看,安倍晋三是不会轻易放弃通过鼓噪“中国威胁论”为日本大力发展军事制造借口的。

其三,安倍晋三政府认为,借助中国之力可以更好地利用美国推动其扩大海外军事影响。随着美国全球称霸战略重心的调整,美国对亚太地区日益加大关注力度。美国逐渐将中国作为其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对手。为了拉近与美国的关系,让美国更加重视日本,日本不断煽动“中国军事威胁”,美国也因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让其发展军力,以弥补美国军力之不足。同时,美国可以利用日本在前台阻碍中国发展,美国则退居幕后进行指挥,操纵日本为其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便可以在美国容忍的程度与范围内发展军事,并在海外扩大其军事影响。可以肯定地讲,没有美国的默许,日本是不可能如此胡作非为的。

故意渲染安全环境“严峻”

从日本这次发表的《防卫白皮书》来看,日本有意夸大其所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该白皮书指出,日本面临着朝鲜采取包括发射导弹和进行核试验在内的挑衅行为、中国正迅速扩大在日本周边海域空域的活动、俄罗斯的军事活动呈现活跃之势等情况。该白皮书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日本的安全环境更加严峻。安倍晋三政府如此夸大日本的安全环境恶化程度,在历届日本政府发表的白皮书中还是第一次。正如《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此前发表的白皮书针对日本的安全保障环境使用的都是“不透明”、“不确定”等略显温和的词语,这次却首次使用了“严峻”一词。不难看出,安倍晋三故意恶化日本周边安全环境的战略企图。这与安倍晋三提出的“安倍晋三经济学”有着直接关系。面对日本的经济困境,安倍晋三于2012年年底上台后,力推“安倍晋三经济学”,试图扭转日本的经济颓势,维持其政权稳定。“安倍晋三经济学”的核心是发展国防经济,企图以国防经济拉动日本的整个经济。首先,安倍晋三让日本军工企业那些多年不用的生产线全面开工,开足马力扩大生产。接着,安倍晋三制造各种借口来大力提高军力。其目的在于,一是满足右翼保守势力的胃口,为稳定政权借力;二是只有发展军力,才能扩大日本国内的军需市场;三是扩大国外军火市场,进一步促进日本国内军工企业扩大生产。仅从这三点就可以看出,安倍晋三政府极力推动自卫队变成“国防军”,修改《和平宪法》,使日本武装力量走向海外三者成为合法。制造周边安全环境“严峻”的言论,目的显而易见:一方面,推动日本国内民众支持安倍晋三在国内推行其经济学。安倍晋三想通过这种“严峻”的周边安全环境来恐吓日本民众,使之支持其经济学。另一方面,有意制造这种周边安全环境恶化的言论,使日本国内政客们为修改《和平宪法》网开一面,实现其“正常军事国家”的战略目的。由于日本对过去侵略历史没有清醒的认识,一旦日本实现了其所谓的“正常军事国家”,日本极有可能重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再次使用军事手段来扭转其经济颓势。这对亚太地区国家来讲并不是件好事,对维护世界和平也不是件好事。

岛屿问题被“锐化”

在这份刚刚发表的《防卫白皮书》中,日本政府宣称,日本对竹岛(韩国称之为“独岛”)拥有主权;对于离岛的防卫,日本正构建情报收集、警戒监视和发生事态时的快速反应体制,在自卫队部署空白的西南地区离岛部署沿岸监视部队,并新建快速反应部队等。通过与往年的《防卫白皮书》内容对比,不难发现,安倍晋三政府正在锐化岛屿争端问题,即日本将岛屿争端问题一方面使其常态化,另一方面使其趋于锐化,使之成为持续吸引眼球的事情。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是美国推行其亚太战略的需要。自美国二战后占领日本及美日联盟建立后,日本一直在美国全球战略框架内行动。日本在与周边国家的岛屿争端问题上所采取的行动,也同样在美国当今推行的亚太战略框架内。日本之所以炒热岛屿争端问题,其目的之一是为美国插手亚太地区事务,维护亚太地区动态性的军事存在制造借口。其次是岛屿争端被日

本政府认为是最能够引起其民众眼球的问题。近年来,日本经济发展持续低迷以及2011年日本海啸和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的发生,导致日本国内民众涌起生存危机的低落情绪。这

对日本近几年的政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安倍晋三政府上台后,紧紧抓住岛屿争端问题,大造“生存空间”危机。这是岛屿争端热门的背后原因。目前,日本与俄罗斯、韩国和中国都

存在着岛屿争端问题。其中,日本在俄罗斯和韩国之间的岛屿争端问题中处于被动地位,只有在与中国之间的岛屿争端中占据主动地位。对此,一方面在与俄罗斯、韩国的博弈中尽可能向争得有利地位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尽可能在与中国的博弈中维持其有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就要锐化岛屿争端问题,凝聚尽可能强的国内国际力量,在岛屿争端问题上达到预期目的。

以海洋进攻战略扩展“生存空间”

日本新《防卫白皮书》中称,日本正在研究加强遏制与应对弹道导弹威胁的能力、离岛防卫的机动能力与运输能力,国会正在讨论自卫队拥有攻击敌国基地能力和新建海军陆战队等问题。那么,日本为什么要提高这些能力呢?其真实目的就在于其推行海洋进攻战略,以扩展所谓的“生存空间”。

其实,日本自战败后一直都没有放弃海外进攻型战略。虽然日本冷战时期推行的战略号称“专守防卫”、“机动防卫”等,各战略称谓都贴上了“防卫”标签,但日本的军事战略暗地里却不断地向着进攻型转化。自1981年起,日本声称要守护1000海里海外航线的安全。保证海外1000海里航线安全,便突破了日本“专守防卫”政策的界限,日本的防卫从本土伸向了东南亚等亚太地区。冷战后,日本借助美国之力开始走向海外,并一直在美国的阴影下活动。现在,日本自己要独挑大梁了。从目前形势看,日本推行进攻海洋战略大体上分以下几步:一是紧跟美国的步伐,形成日本自卫队可以走向海外的国际印象;二是以“反恐”为借口向海外派出作战部队,形成自卫队作战力量可以走出国门的事实;三是以周边事态严重为借口,不断制定各种法律来奠定自卫队可以干涉周边地区紧急情况的法律基础;四是从体制上改革,将防卫厅升级为防卫省,防务部门在内阁中开始有自己的声音;五是修改《和平宪法》,使自卫队变成“国防军”,“名正言顺”地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目前,日本在《防卫白皮书》中提出要推行进攻海洋战略,其实还是为未来修改《和平宪法》后,“国防军”在海外的行动做准备。一旦日本这种构想变成现实,日本军事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安全的影响将是不可预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