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汉》的语言零度偏离现象研究*
2013-04-12杨艳华樊莉囡程绍华张树凡
杨艳华,樊莉囡,程绍华,张树凡
(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5)
罗宾汉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一个侠盗式英雄人物。相传他活跃在1160年至1247年间的英国,人们称他汉丁顿伯爵。他在诺丁汉雪伍德森林聚集了一群绿林好汉,凭借着自己的出众武艺和机智勇敢,带领大家劫富济贫,对抗昏君的暴政。关于他的传奇故事从14世纪中叶起便开始流传于民间。此后,不断有作家以此为素材,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Henry Gilbert撰写的小说《罗宾汉》以其生动的故事和语言美吸引着无数读者。其语言魅力在于作者对语言规范即语言零度的偏离。本文依据零度偏离理论,运用利奇的偏离分类方法,重点研究该小说在语法和语义方面的语言零度偏离现象,旨在为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作品翻译,如《伊玛堪》等汉译英工作者提供一定的语言借鉴,尤其是在语言正偏离使用方面的借鉴,最终使“伊玛堪”在海外得到更好的传播。
一、零度偏离
“零度”这个名词,在中国修辞学史上有三种不同的含义。较早提出“零度”的王易认为“零度”是“明白表达思想”;陈望道的“零度”主要指语义通顺明白。王希杰在90年代提出的“零度”,则不仅是一个修辞学概念,也是一个语言学的概念,它的范围不限于辞格、词义,语音、语义、词汇、语法都有零度的形式,并且“零度”是与“偏离”相对的概念[1](P27)。王易、陈望道没有明确提出“偏离”概念,而王希杰则提出了“偏离”概念。他在《零度和偏离面面观》一文中指出,“零度和偏离,可以看作规范和变异的近义词语。零度是规范形式,变异是偏离现象。”就修辞而言,如果零度是用来描写‘正常的’、‘规范的’、‘中性的’话语修辞状态,那么‘偏离、则是用来描写’零度的’的违反状态的[2](P184)。一些西方学者也提出了与之类似的理论[3](P127)。偏离的表达效果有两种,一种是正面值的,能够提高表达的实效;另一种是负面值的,能够降低表达的实效。[1](P43)零度偏离的概念普遍存在于各个学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小说中便不乏有对语言零度的偏离现象。
二、《罗宾汉》的语言零度偏离现象
从文体学角度看,就偏离来说,英国语言学家利奇(1969)的主要工作是对偏离的种类做了大量细致、科学的分类工作,他区分了词汇偏离、语法偏离、语音偏离、字音偏离、语义偏离、方言偏离、语域偏离、历史时代的偏离,外来语的掺杂等。[4](P95)笔者认为利奇的偏离分类具有线条性和具体性,因此本文采用利奇的偏离分类方法,主要从语法和语义方面分析《罗宾汉》中的语言零度偏离现象。
(一)语法偏离
语法偏离,是指言语成分的组合超越了常规的组合规则或规律。分正偏离和负偏离。语法的负偏离,是指言语成分的组合超越了常规的组合规则或规律而降低了表达效果。如词性的误用、成分的残缺和错位、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等等。语法的正偏离,是指言语成分的组合超越了常规的组合规则或规律而提高了表达效果[3](P133)。词性改变和语序改变这样的语言零度偏离现象在《罗宾汉》中俯拾即是。
1.词性改变
规范的语法对词性的使用是有一定规则要求的。然而,作者为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读者以别出心裁的感觉,会时常突破语言零度,故意将词性进行转换处理。在《罗宾汉》中,读者很容易发现一些词性转换的生动例子。如,Up and take me on thy broad back,lest I wet my feet.这是罗宾汉命令一个和尚把他背过一条河时说的话。将形容词wet(湿的)用作动词,起到了动静结合的作用,加强了“弄湿”的动态感。
2.语序改变
句子成分在句中的位置应该是稳定的,保持零度状态。然而,为了修辞效果,句子成分有时也会出现偏离现象,如句子的表语、谓语、宾语以及状语等在句中的位置被改变。《罗宾汉》中便有许多语序被改变的例子。如,So sudden and so fearful were the cries that the horses stopped and trembled as they stood,……。该句是表语前置,强调从黑暗的树后传出的喊声的突然和可怕。From the rear of the house came cries of terror一句是地点状语From the rear of the house(房子后面)前移,强调发出喊叫的方向。
(二)语义偏离
语义偏离,是指所用词语的意义同原来的意义不一致。[3](P130)主要是对语言字面或一般意义上的偏离。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辞格便是对语言字面或一般意义上的偏离。在《罗宾汉》中作者打破常规,突破语言零度,创造出了一些惟妙惟肖、奇异新颖的语言。
1.比喻
比喻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王希杰认为“比喻的模式是一个零度,任何具体的比喻说法都是这个零度的一个具体的表现方式,都是对其零度的偏离。”[5](P2)《罗宾汉》有许多比喻性的语言,如but next moment Robin’s fingers were about his throat,and in that grip of iron,he was powerless.此处描写当对手要攻击罗宾汉时,他立刻死死捏住对方的喉咙。这里罗宾汉那有力的手被比作铁。
2.夸张
夸张就是有意言过其实。其目的不是欺骗读者,而是为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制造强调气氛。[6](P60)如,He sat down beside the fire and began demolishing the three juicy venison steaks.该句描写John在制服了看管国王树林人并把他绑在树上后坐在火边吃烤鹿肉排时的情景。由于John饥肠辘辘,因此吃鹿肉排时狼吞虎咽。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描写John吃掉鹿肉排如同摧毁敌人一样凶猛彻底。这种淋漓尽致的表达方式,起到了有效的修辞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是语言的正偏离。
3.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物当作人来描写的修辞手段,也是对语言零度的偏离。如,罗宾汉为了抓到一个贪婪的郡长而把自己乔装打扮成卖陶器的老人。作者这样描写罗宾汉,His hair seemed to have rare acquaintance with a comb.罗宾汉被描写成一个头发蓬乱,似乎从未用过木梳的人。为了取得独特的表达效果,作者打破了语言搭配常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根据选择规则,Acquaintance(熟悉)要求其主语是具有[Human](人的)语义特征,而在此句中,头发却被赋予了人的语义特征。许力生认为,“对选择规则的违反往往是产生特定效果的主要源泉。”[7](P60)又如,Thy witch bolts spoke as they came through the air.这是Dodd向罗宾汉请求饶命,不要杀了他时说的话。因为罗宾汉剑术精绝,射箭百发百中,Dodd将罗宾汉射出的箭比作会说话的人。
4.委婉语
委婉语是以比较文雅、悦耳或温婉的说法来代替粗野、刺耳或直露的说法。[8](P44)其产生是与人们的趋吉避凶心理紧密相连的。由于死亡是人们最恐惧、最忌讳、最不愿意谈及的话题,因此,在一些场合,人们一旦提到“死”这个词便会使用委婉语。在《罗宾汉》中,当作者提及罗宾汉的墓地时没有直接使用graveyard(墓地)一词,而是使用了resting place(休息的地方)这一偏离了语言零度的委婉语。当罗宾汉谈到自己的死亡时,他使用了委婉语“……when my last day comes.”(当我的最后一天到来时)。虽然这样的委婉语缺乏语言明晰度,偏离了语言零度,却给读者以文雅和含蓄之感。
5.移位修饰
移位修饰是将本该用来修饰某类名词的修饰语移用于修饰按常规不能修饰的另一类名词。[8](P120)虽然这样的用法超乎寻常的语义零度,不合逻辑,使语言发生变异,却可使事物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罗宾汉》中的移位修饰比比皆是,如,在With a quick and eager step did Robin pass through the glades……一句中的eager(渴望的)是说明人的修饰语,在此移用于说明脚步。这种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凝练,引人注目。
《罗宾汉》中小说中的比喻、夸张、拟人、委婉语、移就的语义零度偏离现象,有别于日常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属语言正偏离现象。
三、结束语
小说中的语言属于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作家或诗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她)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6](P358)有助于交际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属语言正偏离现象。聂炎在《三一语言学导论》一书中指出,“偏离是指言语中的一切表达形式,因为言语表达中的任何一种说法和写法,都是对语言系统中的规律和规则的某种程度上的偏离。”[4](P354)《罗宾汉》中不仅存在语法和语义零度偏离现象,还存在书写和语音零度偏离现象,如将torture house(对人进行肉体惩罚的房子)用 Evil Hold(邪恶的地方)来表示并以单词首字母大写形式书写,目的是强调农奴对剥削者的愤怒和憎恨。这种违反常规的书写方式,在视觉上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并引人思考。语音零度偏离在《罗宾汉》中更是不乏其例,如使用省略音节的单词,ha’(=has/have),o’=of),’Twas(=It was),’Twere(=It were),’Tis(=It is),e’en(=even)等。这种超乎寻常的语言引人入胜,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罗宾汉式的传奇英雄在赫哲族民间口头说唱文学“伊玛堪”中也可以找到,如《满格木莫日根》等。笔者认为,在“伊玛堪”等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作品的汉译英中恰当地运用语言零度偏离会给读者以审美的享受。
[1]李晗蕾.辞格学新解[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27、43.
[2]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184.
[3]聂焱.三一语言学导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127、133、130、354.
[4]胡壮麟.理论文体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95.
[5]王希杰.零度和偏离面面观[J].语文研究,2006(2):2.
[6]秦秀白.英语语体与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60、358.
[7]许力生.文体风格的现代透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60.
[8]李冀宏.英语常用修辞入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0:4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