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实施性教育的若干思考

2013-04-12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性道德小学生教育

江 芳

(合肥学院教育系,合肥230601)

性教育(sex education)是指对青少年儿童进行以人格教育为主体,包括性心理、性生理、性道德和性法制的教育,所以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1]。性教育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性教育的实施程度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性教育的实施对小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让小学生全面认识自我,不但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快乐地度过青春期,而且有利于小学生人生的长远发展。

一、小学性教育的实施意义

(一)性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以及其相伴的社会流动、城市化、婚姻的推迟、性知识的广泛传播、避孕与节育措施的便利等,促成了现代中国的性观念、性道德、性法律及与性有关的诸多问题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这个环境下的小学生更需要成人帮助他们科学地认识性,建立正确的性观念、性道德,这也是家庭、学校、社会迫切需要承担的责任。为了确保21世纪的学生能接触到正面、健康的性信息;为了能满足我们学生个体自身发展的对性知识的需求,小学生的性教育势在必行。

(二)性教育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进入小学阶段后,小学生的性器官会逐渐开始快速发育,特别是小学高年段,部分学生出现了性别的第二特征,生理和心理也会发生剧烈的变化。调查显示,小学女生初潮的年龄范围在10 ~12.8岁,平均年龄为11.8岁[2]。来自北京的调查显示:50.8%的男孩首次遗精时间提前至10~13岁[3]。而这年龄段正处于小学阶段。在这个阶段,生理和心理发生的变化会给小学生带来很多的困惑和焦虑,这些困惑和焦虑希望得到成人的帮助、指导。国内外专家研究发现,6~7岁是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最佳起点,建议在学生的性观念未受到一些社会不良影响前,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性教育,及早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学习科学的生理知识,并学会保护自我[4]。因此,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性教育是小学生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小学性教育的实践探索

我国性教育相对起步较晚,但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性教育先驱张竞生和潘光旦先生等就主张开展性教育。自1949年以来,青少年性教育更是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但长期以来,传统的观念和各种原因致使性教育的效果甚微。近年来,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实施性教育逐渐在一些城市开展起来。性教育在我国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借鉴国外小学性教育的研究和实施经验,国内一些城市也进行了小学性教育的探索。比如北京正在制定《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并率先编辑出版了性教育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等。深圳自2007年开始推行中小学性教育,上海从2011年的新学期开始在小学推行性教育,侨光小学在昆明首开性教育课。

在小学,性教育的实施极为薄弱。笔者曾对合肥市的7所小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一是没有性教育课程,性教育课程的实施在小学至今仍为空白。二是没有性教育活动,整个小学阶段,无一所学校组织过针对学生的性教育活动。三是缺少性教育资源,无一所学校有专职或兼职的性教育教师,且半数以上的教师对《中小学健康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及性教育知识缺乏了解。性教育一直遮遮掩掩,似乎是不让人轻易跨越的“雷区”。

三、小学性教育的实施成因

《济南市小学生性教育现状调查》一文中指出:对于来月经时的心理反映一题,有732名女生做出了回答,认为是正常生理现象的152人,占20.76%;感到焦虑不安的17人,占2.32%;感到害羞的24人,占3.28%;感到好奇的16人,不知道的480人,占65.57%。该调查还显示:小学生对遗精的知晓率仅为4.9%,来月经时认为是正常生理现象的仅占20.76%[5]。这说明小学生的性教育知识还是很缺乏的。笔者认为造成小学性教育实施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总结起来大致有下列几点:

(一)历史原因

由于传统守旧的性观念的影响,人们形成了特有文化心理上的封闭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性”视为禁区,视为“洪水猛兽”而谈性色变,从而导致了当前的性教育中的诸多弊病。

(二)现实原因

1.认识理念的不正确。一是“自然知晓”论。该观点认为,对性的了解就像身体的发育一样,身体发育了,那么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自然而然地知道了,不需要去教育。这种观点是从性的自然属性去认识性教育的,把性看作是人类繁衍的一种形式。二是“教育不如不教育”论。该观点认为,进行性教育还不如不要性教育,持此观点的家长和教师认为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很难对事物有较好的掌控能力,认为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会产生副作用,继而导致小学生误入歧途。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们干脆就排斥性教育。

2.学校教育的不重视。一是缺乏专业的性教育教师。在性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不少兼职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很少能清晰、准确地讲解两性问题。二是缺乏合适的性教育教材。性教育教材是小学生学习科学性知识、培养正确性观念、树立科学性态度的载体。但目前不但在数量上没有全国专业性的教材,其质量上也堪忧。三是应试教育的阻扰。应试教育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只关心学生成绩的好坏和学校升学率的高低,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

3.社会环境的影响差。传统的媒介像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对性行为的性意识产生影响,例如,黄色书籍、小报、光盘、游戏软件等淫秽物品在街头上并不少见,电视上诸如一些穿着暴露的丰胸广告铺天盖地,什么黄色手机短信、大街上非法散发的性药广告、色情声讯台的性传播等等都在影响着小学生,现今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无处不见与“性”有关的信息。网络的异军突起对小学生的影响更大,网络上的色情网站、色情电影等都对小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4.家庭方面的不支持。对学生的性教育是一个严肃而任重道远的任务,它需要各界形成教育的合力,然而在现实中,家庭中的家长由于性知识的局限,以及传统观念的束缚等原因不支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这就使学校的性教育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四、小学性教育的实施对策

性教育的实施和开展对小学生的一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科学地开展性教育,这是值得学校和社会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小学性教育在学校性教育体系中属于早期教育,该阶段的性教育目标应基本定位在性基础知识的教育上,这就要求我们小学在性教育实施过程中,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恰当地开展性教育。

(一)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存在的性封闭、性愚昧影响仍然存在,社会上“谈性色变”的现象仍然存在。思想是行动的指导,首先我们要打破一些不好的传统对性教育的误区,如“无师自通论”的观点,“教育不如不教育的观点”等观点。只有转变观念,我们的性教育才能顺利开展起来,因此家长、教师和社会的观念都要转变。

(二)明确小学性教育的目标

科学研究发现,儿童对性的了解需要基本分四个阶段:一是身体认识阶段(0~4岁),大多询问身体器官的名称及区别等问题;二是生命起源阶段(4~8岁),大多询问生命起源及生育问题;三是“性”知识阶段(8~12岁),大多询问一些与性有关的问题;四是爱的教育阶段(12~16岁),大多询问一些与爱情、婚姻、性相关的事情。小学阶段其目标应注重性基础教育,因此,其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1)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基本构造,在此基础上保护好自己;(2)了解青春期生理发育的基本知识,了解生命孕育、成长的基本知识;(3)初步树立性道德观念,发展健康的性道德感情,培养坚强的性道德意志,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行为;(4)建立健康的性心理,形成正确的性价值观念、性取向和正确的人格;(5)学会尊重生命,初步建立科学的生命论;(6)了解男女性征上的区别,学会男女合理相处的方法;(7)学会防止性骚扰的方法,并具有保持性器官清洁的行为。

(三)小学性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小学实施性教育,应遵循四大基本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即:在性教育中,必须向小学生传授科学、正确的性知识,要根据小学生的认识特点,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开展性教育,注意方式手段的灵活多样。二是适切性原则。即:对小学生的性教育要适时、适度、适宜。“适时”是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恰当的时机开展性教育;“适度”是要把握好性教育内容的分寸和尺度,要根据小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安排不同的性教育内容;“适宜”是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讲求实际效果。三是整体性原则。即: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参与、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教育的合力,对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性教育。四是全面性原则。即:性教育的内容应体现在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制教育等方面,四者缺一不可。

(四)把握小学性教育的内容

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性知识,而且是促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性教育的核心是人格的教育。性教育是一个全面的整体,完整的性教育内容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

1.性生理教育。包括:简单的人体知识和生命起源知识;青春期性征发育知识;性保健的知识及男女生相处知识。

2.性心理教育。性心理教育应围绕性特征、性欲望等开展所有教育活动,必须由性意识、性感情、性知识等构建而成。包括:性心理调节方法教育以及基本的性别角色教育、性心理卫生知识等;性美育的教育。

3.性道德教育。目前我国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思想观念交织在一起,社会文化中黄毒泛滥,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性道德教育引导小学生学会辨别和抵制不健康的性信息,使小学生能够区分善恶,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包括:性态度和性价值观的教育;性道德的基本规范教育。

4.性法制教育。小学生的性法制教育,一是要做到预防青少年性犯罪,二是要加强青少年的性防范意识。包括:性法律的相关教育;性骚扰和性侵犯的防范教育。

(五)形成小学性教育的合力

性教育的实施是一种全面综合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形成教育的合力。

1.学校:实施小学性教育的有效课堂

(1)开设性教育课程。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性教育的主要途径。开设性教育课程,营造和谐快乐、师生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通过游戏式、辩论式、角色扮演式、分组讨论等互动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了解性知识。

(2)注重多学科渗透性教育。加强相关课程的密切联系,协调处理性教育和相关学科教学的联系,如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男女同学互助互爱的教育等,在学科教学中加强性教育内容的渗透。

(3)开展性教育活动。如:围绕一定性教育主题举行全班学生参加的主题班会活动;设置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室等对学生进行性心理咨询;开展性健康知识竟赛、手抄报等活动,使学生在多彩的性教育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性知识。

(4)编写性教育教材。目前,关于小学性教育的教材资源十分缺乏,在尊重性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编写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性教育教材十分必要。教材的内容的展现要符合小学生认知学习的特点,分阶段有层次地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可以运用童话故事、图片配文字的形式来阐述,设计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以融合性教育为目的各种教学形式,如以游戏等方式来进行。

(5)建设性教育师资队伍。目前,在小学性教育第一线的许多教师并非专职教师,能够坦言讲“性”,并能把握住分寸的专职教师并不多。性教育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生理发育的特点、规律,更重要的是传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自尊、自强、自信、自爱的精神,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性教育教师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去学会思考、分析、判断、选择。所以,提高小学实施性教育教师的素质极其重要。

2.家庭:实施小学性教育的重要场所

家庭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有一定的优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启蒙场所,良好的启蒙教育必然为学校的性教育打下基础,家庭性教育具有针对性、私密性,家庭的性教育可以潜移默化。一是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二是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念,三是科学地进行性教育。

3.社会:实施小学性教育的有力支持

如果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每个个体就是细胞的孢子。个人是社会的一员,受到社会的影响,人本来就是社会的人。社会的影响具有广泛性、集体性和潜移默化性,它对小学生的影响是长远也是深刻的,它渗透到小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是大力宣传,形成全社会性教育合力;二是改善社会环境,加大立法工作力度;三是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

性是关乎人们一生的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性的教育问题。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那么我们应温馨地呵护这些花朵健康成长,性教育就是让学生们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的措施,所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行动起来,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

[1]陈铭德,朱琦.性教育的困惑与对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2]严海辉.小学女生月经初潮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3).

[3]小小.怪状之二:令人尴尬的性成熟[EB/OL].东方网.

[4]陈延波.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关注.性教育年龄段6岁最佳[N/OL].新文化报·新文化网,2006-12-18.

[5]魏霞,杨育林,张明.济南市小学生性教育现状调查[J].中国校医,2004,(1).

[6]王志强.蝶变:新中国性教育历程纵览[J].考试周刊,2011,(5).

猜你喜欢

性道德小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新时代高职生性道德教育现状调查及路径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校本科生性道德教育之需与践行之策
高职生性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当代青少年性道德态度观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