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确定阅读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

2013-04-12付胜云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文本语文

付胜云

(邵阳市十一中学,湖南邵阳422000)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模型建构存在许多的纰漏,为此我们重新建构了阅读教学模型[1]。根据重新建构的阅读教学模型,我们认为,影响阅读教学内容的因素主要有:

一、文本系统

文本系统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一切潜在的可能性。这是语文教学内容在具体文本系统中“有没有”的问题。如果脱离文本进行教学,文本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那么语文教科书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果脱离文本进行教学,那么语文教学就会没了边界,有文本尚且混乱、纠结,没了文本那会使语文教学更加失去方向,没有了统一性,没有了共同的话题,语文教学就会走向虚无,这是把语文自绝于教学,最终使语文失去语文的学科地位。

根据前贤时彦的论述,文本系统主要包括:

1.文本

文本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言语作品。文本一旦产生,就具有其独立的特性,其文体、风格、语言、形象等就形成了“这一个”。因此,文本特性是影响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主要因素,它是阅读教学内容的潜在状态。根据叶延武等的研究,文本包括三个层次:语言、言语、作品;阅读教学内容也同样包括对应的三个层次,即语言层次,主要包括字词(读音、意义)、句子等语言事实、问题和规律。言语层次,主要包括言语的内容、学生凭借的“语言无意识”的语感;从文本中汲取思想信息、获得审美体验;通过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的探究,掌握言语的意识规律。作品层次,主要包括通过对文本的体验,言意矛盾探究,掌握语用规律[2]。落实到具体的课文,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文本所包含的语文教学内容。

(1)文体。文体是指文章不同的体裁。魏国良根据高中语文教学教材的特点,认为语文教学中主要文本类型有:现代诗歌、现代散文、现代小说、现代或古代戏剧、现代评论、古代经传、古代诗词、古代史传、古代辞赋、古代议论等十种类型[3]。在语文教学中,文体不同,语文教学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记叙文有记叙文的教学要点,议论文有议论文的教学要点,小说有小说的教学内容,诗歌有诗歌的教学内容。这一观点在各种语文教学法的教材中也有体现[4~5]。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文本体裁进行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通式,普遍适用。文体是决定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主要方面,教学时从文体入手,掌握文体的特征,然后深入课文,体味语言的特点,掌握文体的基本知识。但使用文体进行教学,由于受语文教育传统中科学主义的影响,往往有进入模式化教学的危险。

(2)语体。语体是与文体不同的概念,它是根据交际领域、目的对象和方式的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合体。根据语体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是当代语文教学的新特征,这是语文教学打破语言教学成规走上语用教学的必然趋势。最早提出用“语体先行”思想指导语文教学的,是澳门大学程祥徽教授。“因为‘语体先行’对于语文教学,既是一种语用意识,又是一条语用原则,还是一种语用策略。”[6]根据“语体先行”教学原则,可以学习作者的交际意图、交际目的,使用的交际手段,使用语言的特点等。这是新课改语文教学着力的新方向、新领域,与新课标具有某种天然的亲和力。新课标认为,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7]。因此,语文教学从语体入手进行教学,是语文教学发展的趋势。在课堂中使用“语体先行”策略进行教学,可以从辨语体、析篇章、品语言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掌握语文。使用“语体先行”原则进行教学,反映了语文学科教育发展的趋势,体现了语文教育理念及知识观的语用学转向,但由于语文教育语用学转向在语文教学界还没有形成丰富的实践经验,往往会在探索中走向歪路。

(3)篇章。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单篇的文本构成语文课本,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组织一系列的以语篇为单位的听、说、读、写训练,学生学习语文的任务也就是参加这一系列的以语篇为单位的听、说、读、写训练。”[7]11语篇是语文教学的训练单位。把语篇交际的观念引入语文教学,我们就不会“将课文看成是孤立的或者是死的文章来分析,也不会再将作文训练看成是文章技法的机械训练,更不会再将口语训练看成是纯粹的说话训练。”[7]202语文教学就是把语文知识与语文实践结合起来,在语篇交际训练中达到融合。这也是整体把握的一种方法,体现了现代语文学科篇章研究的倾向,也是语文教学就是言语教学语文教学思想的一种表现。但由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从篇章角度施行教学还处于理论形态,没有成熟的经验,因此还必须不断摸索。

2.作者与社会时代

作者是文本的生产者。文本的产生,是作者意图的体现。解构主义宣称“作者已经死了”,至少从文本生产来说是不正确的。社会时代是作者生活的环境,是制约文本产生的背景。我国古代阅读理论历来主张“知人论世”,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有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8]16因此,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生活的社会时代,也是理解文本的一条渠道,语文教学不能忽视作者创作的意图与其所生活的社会时代。

二、解读系统

解读系统决定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现实可能性。这是决定语文教学内容“能不能”出现的问题,是语文教学的第一个分叉口,是决定语文教学“语文性”和“语文味”的基础。我们建议要把文本的解读作为研究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体现我们语文教师素养的基础工程。

解读系统,也就是阅读对话系统。它包括三个方面,即教科书编者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解读系统就是由这三方面阅读对话构成的系统。

1.教科书编者的解读

教科书编者对文本进行解读,主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解读文本,并把其理解转化为课文编排的顺序,教学的意图。尤其是这些教学意图,体现在课本的单元提示、课后练习、教学参考书的指导与教学建议等方面。他们的解读往往是根据当时语文教育的环境以及专家的解读做出来的体现课程标准精神的时代解读,但由于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往往前后不成系统,且有抵触。因此,对待教科书编者的解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全盘接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有选择地接受,或完全颠覆。

2.教师对文本的解读

这是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也是教学内容确定中最值得注意的环节。王尚文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所能教给学生只有自我。”[9]42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管新课标提倡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和多元解读,但教师在组织和评判教学过程中,学生解读优劣的标准还是教师自己在解读中所能达到的高度,至多是补充或纠正自己的高度。因此,我们在一方面在“更深切地体验语文教师这个岗位的崇高”[9]427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这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对得起“这个岗位的崇高”。一般来说,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分两步走。第一步,直接接触文本,读出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如果教师自己优秀,阅读经验老到,阅读技巧适当,解读符合文本的精神,这些解读可以直接进入课堂,成为阅读教学的内容。第二步,教师研读单元提示、课前提示,课后练习或教学参考书的解读和教学提示,了解教科书编者的意图,并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解读,在此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己初次的解读成果,形成阅读教学内容的预设状态。

3.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包括两个步骤:第一,学生原生态阅读文本,根据自己的“前理解”领会文本,建立阅读的兴趣;第二,阅读教材提示,尤其是课后“研讨与练习”,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根据指示重读文本,获得阅读初感。这两步,对有些学生来说,是一步完成的,但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了个性化的阅读初感。这是学生的“起点能力”,是教学的起点,是课堂教学与语文教师对话的“起点状态”。第二阶段,是学生在课堂中与师生碰撞,在教学对话中互相吸收,形成阅读教学内容的生成状态,教师自己的阅读经验在课堂中不断得到推进和展示,学生也对自己的阅读初感进行调整和完善。课堂教学的支撑点,最终要落到教师的解读能力及其解读结果,以及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初感这两点上来,正因为它们两点之间的距离,形成耗散结构,教学有了根由,而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就隐含在教师和学生二者对文本的解读与碰撞之中。

三、教学对话系统

教学对话系统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显现状态。这是决定教学内容“会不会呈现,怎样呈现”的问题。“会不会呈现”,说明教学系统对语文内容的呈现的可能性;“怎么呈现”,说明教学系统对通过选择的教学内容,如何重组、安排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二个分叉口,是体现语文教学价值,反映语文教师艺术水准的窗口。我们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存在着“一头轻、一头重”的现象,即在教学范畴内,我们研究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及其方法联系的这头轻,研究语文教学与教学展示、教学过程这一头重,这种研究,导致语文教学重形式而轻内容,使得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体现其特点。

在这一系统中,我们主要考察教师和学生怎样把潜在的语文教学内容转化为显现的教学内容,反映为师生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文本。根据目前的文献,主要根据以下几点进行选择:

1.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处理文本

一篇文本,有许多可教的内容,如果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就失去了现实意义,那是揠苗助长。所以,教师处理文本,选择教学的内容要难易适度,不能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发现,都会有新领悟,又何必毕其功于一役呢?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阅读态度、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解读文本方式和方法时,“不要求全部理解到位,但要能为学生指出一条通过深入探索的道路,使文本开放,使文本解读呈‘未完成式’地在学生脑海上留下回味。教师既要能深入,也要能浅出,关注学情,根据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最适宜的教学,学生也能最大限度地受益于课堂。”[10]

2.教师根据文本的特征处理文本

主要表现为抓语文教学核心价值内容的表现特征。具体表现为抓文本线索,理清文章思路,抓重点句子与重点段落,抓文眼或诗眼,抓文本的语言特征,寻找作者的写作意图等等。

3.教师根据教学的价值取向处理文本

张华把教学价值取向分为三种: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11]。忠实取向,忠实地按照教学计划和文本特征执行教学,那么,教师对文本的处理就是教文本中明示出来的东西,或专家学者已有定论的东西。相互适应取向,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堂情境相互调整、改变和适应,那么,教学就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学内容根据教学情境会做适当的调整。创生取向,就是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联合创造,共同体验,在经验前提下,开发文本资源、创生文本资源,解放师生,解放理性,这种取向,解读文本就成了在师生共同实践的经验基础上,共同完成文本意义建构的过程。

4.教师根据文本在教学上的功能处理文本

王荣生把文本分为四类:定篇、例文、样本、用件[12]。这种选文类型鉴别,就是文本在教学中的功能鉴别。定篇,把文本当作教学内容,无论其言语形式还是其言语内容,都是教师要教学的内容,可以从四面八方进入文本;可惜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机制的局限,真正能定篇来教学的教学实践还没有出现过。例文,就是把外在于文本的关于文本和文本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教给学生,文本只是教学的引子。样本,就是把要教学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用文本来进行例证。用件,就是学习文本的言语内容,而不管文本的形式。根据文本在教学中的功能,处理文本的方式肯定不会相同。

总之,处理文本的方式决定了文本内容的呈现方式,当然也就决定了教学的显现内容的不同。因此,从教学系统的角度,影响教学内容确定的主要就是师生对文本潜在的一切可能教学内容的操作方式。

四、社会系统

它是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最高裁判者。这是决定语文教学内容“要不要”的问题。只有体现社会需要的语文知识才能得到承认,才会是最有效的,因此社会系统对于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的影响是隐性的,然而却是决定语文教学内容的最重要的筛选机制。这就是语文教学为什么要“除旧纳新”的原因。如果语文教学内容不能紧跟时代,语文教学内容就会变得陈腐,语文教学内容的陈腐,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脱离生活、脱离实践,远离人间烟火,成为学生不可企及的空中楼阁。那么,语文教学只会迫使语文课程脱离整个教学系统,最终变得没有价值,变得没有进行教学的必要,变成可有可无的东西。

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教学内容最终要根据社会和时代特征来决定,因此,社会系统成为了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最高裁判者。这些裁判标准主要有:

1.社会知识的总体水平,尤其是语文知识的总体水平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在社会中地位的主要因素。语文知识在现代社会也取得了发展,但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却属于变化不显著的部分,而且由于语文知识的学术化,很难渗入语文教学,导致语文知识与语文教学的隔膜。因此,王荣生等在新课改中呼唤语文知识的除旧纳新。可是由于语文知识发展的相对滞后,以及语文知识的学术化,语文教学内容很难得到明显的改观,也就是说语文知识的总体水平制约了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更新。

2.教育观念和语文课程标准,尤其是考试指挥棒

社会的发展带来观念的变革,教育观念在现今社会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取向的关键因素,它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实现的。语文课程标准是时代教育观念和国家意志的表现,它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指明了宏观方向,成为决定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宏观力量。考试指挥棒是决定语文教学内容的现实力量,高考、中考经常考试的内容成为教学内容的中心、核心、重心,高考、中考不考的内容无论对学生或成人的影响多大都可以忽视,为了三五分可以“肢解”课文,着重训练“所谓的答题方法和技巧”,而忽视师生“思想融通,志趣相投,诗意共享”,忽视“我们美好家园”[13]。

3.社会需求取向

教育与社会生活的隔膜在当代社会也十分突出。社会通过择业这一杠杆指挥学校教育。因此,把社会生活融入教育已经成为新课改的理念,制约着教育的内容,语文学科属于教育学科门类之一,自然受到这一理念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大家都坚信一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社会对语文的取向就是与生活联系,因此,选择语文教学内容就要与生活联系,在语文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实践语文。生活式语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公民。语文教学内容就是选择以培养社会公民的生活化语文知识。

4.科学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

科学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带来了革命式的变化,有语文课堂展示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更加多样,为语文教学的当代变革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样带来了教学内容取舍的变革。

[1]付胜云.新课标阅读教学模型评析与建构[J].语文学刊,2013,(1).

[2]叶延武,郑文华.语文教学内容的三个层次[J].课程·教材·教法,2012,(6):43 -48.

[3]魏国良.高中语文教材主要文本类型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朱绍禹,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曹明海,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6]刘凤玲.修辞学与语文教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99.

[7]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9]王尚文.语感论(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0]语文学习编辑部.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理论与案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09-110.

[1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35-347.

[1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61-326.

[13]毛荣富.古诗教学:不只是为了那三五分[J].语文学习,2013,(1):68 -69.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文本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