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英语技能竞赛与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
2013-04-12张铁军
张铁军 杨 光
(哈尔滨金融学院 商务英语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要求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但要重视培养掌握系统规范的知识体系的理论型人才,更要重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21世纪,金融人才不懂英语将难以适应行业需要。复合型、应用型的国际化金融人才培养是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金融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开展的金融英语技能竞赛,是激励学生学习,检验学习效果,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1 技能竞赛的作用
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当、合理的技能竞赛能活跃校园的学习气氛,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同时也弥补了课堂教学实践性不强的缺陷。通过竞赛的激励,学生努力通过各种途径锻炼专业技能,增强了自学能力和沟通能力;在竞赛的准备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形成了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在竞赛中,学生通过展示自身的专业技能,展示能力和心理素质均能得到提高。通过竞赛,学生将课堂教学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技能,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1.2 促进日常教学
举办技能竞赛,可以发扬一种勤奋、拼搏的精神,使师生都树立竞争意识,激励他们在专业技能方面下功夫,钻研技术,提高技能。技能竞赛既能激励学生刻苦钻研,也能激励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加强实践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参赛之前,自身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要充分了解竞赛规则,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取得好成绩。在竞赛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必然影响到日常教学,为日常教学输入新鲜血液,引导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方向改革。
1.3 推进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技能竞赛应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来开展,而技能竞赛的举办必然又能推进实习基地建设,使实习基地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充实。实习基地由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经验,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则有助于技能竞赛与社会需求接轨,体现实用价值。技能竞赛的举办与实习基地建设相辅相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
1.4 促进就业
技能竞赛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只有基于社会需求的技能竞赛才能不违背举办竞赛的初衷,才能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竞赛活动。学生通过技能竞赛锻炼了专业技能,了解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这有助于学生确立自身的发展方向,明确个人的学习目标,使学习以就业为导向,最终促进就业。
2 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及商务英语等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理论扎实、适应地方和国际经济发展需要的,既能系统掌握经济、金融、信用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专业外语应用能力,能在外经贸企事业单位、银行、海关及驻外商务机构等领域从事国际金融、经贸管理,国际金融、经贸业务运作及国际金融、经贸调研、策划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和时代需求。目前,英语仍是国际交往以及搜集和传送国际经济信息的主要工具。金融专业学生坚实的专业功底,再加上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无疑更能满足社会较高层次人才需求,更能帮助高校毕业生理想就业。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市场对既懂金融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明显增加。除了市场需求,学生自身需求也不能忽视,很多经济相关专业的学生,比如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证券、会计等专业的学生,对金融英语有强烈的兴趣,并且积极参加金融英语证书考试。这部分学生因兴趣推动,学习效果往往能令人满意。从市场需求和学生自身需求两方面来看,在金融人才培养方面,高校都应重视学生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3 金融英语技能竞赛的实施与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
3.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计技能竞赛
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金融英语技能竞赛必须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组织、积极宣传、合理设计、规范流程,使竞赛本身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推动就业。
金融英语技能竞赛重点突出对外经济交往中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竞赛应重点考察参赛者从事跨国贸易、跨国投资、跨国金融、跨国仲裁、跨国谈判和跨国营销等工作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对高水平的既懂经济又懂英语的人才需求不断加大。技能竞赛作为一种促进和激励手段,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地组织、设计和实施。竞赛的设计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到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贸易公司等用人单位,详细了解其人才需求特征,重点挖掘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特征,再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竞赛的类别和各个环节。竞赛还应聘请企业的业务人员参与竞赛的设计、评判等工作。
3.2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组织竞赛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高校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与市场接轨,与企业进行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企业可以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使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既有利于高校自身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又能为企业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就业信息。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还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岗位。
校企合作模式适合引入技能竞赛中来,金融英语技能竞赛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竞赛各环节的实施。具体来说,竞赛应采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的组织方式,由一家或几家院校或金融机构主办和承办,其他单位协办的方式组织。这样的组织方式不仅有利于扩大竞赛的参与面,为更多的金融或商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还有利于竞赛的宣传以及经费的筹措。通过校企合作组织竞赛,使高校引进现代企业的先进观念,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层合作,推动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3 将金融英语技能竞赛制度化、常规化
将金融英语技能竞赛制度化、常规化有重要意义。首先,技能竞赛有助于深化教学改革。技能竞赛是以市场需求为依托进行的,因此金融英语技能竞赛有助于实训类课程的开发和改革,有助于课堂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有助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其次,金融英语技能竞赛制度化有助于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技能竞赛发展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重要联系平台,通过举办技能竞赛,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长期合作机制,用企业标准引领技能竞赛标准,实现教学与市场岗位需求的对接。再次,将金融英语技能竞赛常规化有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教师往往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偏弱。通过举办技能竞赛,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通过全面指导学生参赛,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将大幅提高。
3.4 建立客观公正的评判机制
评价功能在技能竞赛中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参赛选手以此为基础进行赛前准备和赛中展示,对学生未来就业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金融英语技能竞赛应以教育部、劳动部颁布的技能训练教学标准为依据,结合行业标准和特色,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以保证竞赛的公正,提高竞赛的公众认可度,最大程度地体现大赛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制定评判标准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分配以不同的权重,做到既全面考察,又有所侧重。标准应从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两方面出发,重点考察参赛选手的专业英语应用技能。
在评判过程中,评委队伍及其评判工作至关重要。技能竞赛的举办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委。因而,技能竞赛的评委选聘应该谨慎。金融英语技能竞赛的评委应由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的专家、业务人员等共同组成。竞赛要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公正的原则,确保技能竞赛的评判质量。
3.5 建立科学的表彰、奖励制度
科学合理的表彰制度既能奖励优秀,也能激励其他参与者。技能竞赛应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设置团体奖项和个人奖项,级别上可分别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除了参赛选手的奖项外,大赛还应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等,以表彰教师和参赛单位的辛苦工作。大赛各级奖项均应根据评分标准执行。
参考文献:
[1]刘文青.开展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
[2]陈亦琼.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启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