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化教学体系“四维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013-04-12王茹春卢宏业曹晟玮刘春兰
王茹春 卢宏业 曹晟玮 刘春兰 蔡 岩 郭 岩 张 静 武 静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化教学体系与“四维育人”模式的内涵
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1]。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括实践教学理念、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形式、途径与方式手段,
要做到积极学习,这就需要在党员干部培训中加大对这些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号召党员干部向优秀党员和先进模范学习,汲取他们的工作经验,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这就要求培训的过程中,要加强党员干部与先进模范之间的相互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并实施最有效的领导政策,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不偏离。
第三,作为人民公仆的党员干部应该强化公仆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关心群众的冷暖安危,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
第四,在党员干部培训中提升为人民服务意识,除了对党员干部本身思想、行为作风的严格要求外,还需要从培训的外部环境上加以切实保障。培训机构要强化以学员为本的观念,提高培训机构的服务水平。在教学上,无论是培养内容,还是培养方式,都要力求突出针对性和参与性,使学员在培训中主动学习;管理上,帮助学员处理好工学矛盾,进行人性化管理;生活上,为学员着想,千方百计用好现有条件,为学员生活提供方便。
总之,为人民服务是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在党员干部培训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是有其必要性,这需要我们在充分理解党的发展历程中,深刻地理解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意义,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切实保证其有效实现,努力探索尝试提高为人民服务意识的有效途径,以保证党的不断发展。
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是促使学生灵活掌握理论内容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2]。
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新的思维特点与行为方式,特别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基础普遍比较低,社会认知偏激,求知欲低,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单纯的理论说教,很难引起他们的认可和关注,因此传统的单一的课堂理论性教学迫切需要改革。课题组成员在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提出以学生参与型为特征的实践化育人系统思路,探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实践化“四维育人”模式。
实践化参与型“四维育人”模式,表现为由学生参与的实践化育人“时空心智”立体化全覆盖的教育教学情境的构建与实施。实践化“四维育人”模式中的“四维”,包括两个方面内涵:一是“时空四维”,即根据学生生活学习生活时间、空间范围,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时空领域分解为课堂实践教学、网络虚拟实践、课外校园实践、校外社会实践。二是“心理四维”,即依据学生社会化心理成长过程的“知、情、意、行”(认知、情感、意志、行为)阶段,构建心理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与环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贯彻到实践化育人“时空心智”立体化全覆盖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形成以学生参与性的“实践化”育人理念为核心,通过动员、组织、整合实践育人资源,分解细化实践育人过程与环节,建立实践化育人的“四维育人”模式——时空四维实践育人、心理四维实践育人,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育人的目的。在教育教学方面,重点突出实践化教育教学途径与形式的探索,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和育人资源,细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实践化教学与育人体系环节建设,形成以实践化为核心、以“四维育人”为模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化教学体系“四维育人”模式的实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形势与政策”三门课。我们在探索“实践育人”过程中,动员各方资源与力量,三课结合,目标统一,内容互补,形成一套贯穿大学生活全过程的大思政课程育人目标规划,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实践教育理念,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实践化“四维育人”模式。在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两个学年度教学中,探索理论教学实践化思路,深化实践育人内涵,丰富实践育人形式,形成了一套实践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2.1 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化育人教学理念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实践化教学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的载体和教学内容的延伸[3]。实践化育人是贯彻落实“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学原则的有效措施,是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育人理念基本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知、情、意、行”四位一体的立体教育。德育本质是实践理性问题,教育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实践性,思想政治道德与法制教育重心在“由知而行”的转化上,而实践化教学提供了这一转化途径。
2.2 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化育人教育教学目标
调查发现,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目标局限在思想政治道德与法制认知层面,偏重理论宣教与知识传授,解决的是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是非正误与对错,是一种认知性的知识教育。教育教学目标单纯狭隘,教学手段与方式单一,思路单向,这是单线的一维教育教学模式。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强,有相当的明辨是非能力。单一、单线、单向的“一维型”说教与传播,没有让他们参与到这一系统化教育工程实践中,不关注甚至漠视他们的情感、意志与行为是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
为此,我们明确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通过实践课教学使学生巩固知识,锻造素质,提高思想道德水准。通过教育教学过程中推进实践化的“四维育人”模式,旨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和提供学生参与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机会,细化育人过程、优化育人环境,构建起参与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立体性实践育人体系,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实践化的“四维育人”模式构建的是一种养成性的实践教育。
2.3 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化“四维育人”教育教学样式
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化“四维育人”教育教学,我们制定了“基础课”实践课实施方案、“概论课”实践课实施方案,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时间、空间和心理三方面分解“四维”途径,并相互结合,开发适宜的实践化教育教学样式,全面覆盖学生三年大学生活时空和心理领域。
2.3.1 配置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
一是“基础课”和“概论课”以总学时2∶1的比例分配理论课和实践活动课教学学时,保证每课程16学时为独立的实践教学学时,专门用于各种形式的校内外实践教育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实践教学大纲。通过参观教育基地及新农村建设,假期社会调查,参与公益性社团活动等,提高学生认知,陶冶其情操。
二是为实现实践教学基地化,我们先后建立了东北烈士纪念馆、731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博物馆、三精药业四个实践教学基地。2013年又拓展了萧红故居、万宝村两个实践基地。
三是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
校内实践教学是将教学班级分成学习小组(一般8~10人),课堂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专题演讲,开展大学生恋爱观、社会公德为主要内容的角色表演、情景剧等活动,观看资料片并撰写观后感想,在班级进行交流。
校外实践教育活动主要是开展以点带面式的参观考察体验活动。
每个班级每次活动分别抽出1~3名代表,参观烈士纪念馆、拜谒烈士陵园、参观731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考察兴隆林业局、兴十四村等小城镇建设及新农村建设基地。参观过程中,各班代表要认真记录、认真聆听解说员讲解、细心体会。返校后,将参观过程、内容、向本班学生讲解,使全班学生都受到教育,达到全班、全校学生都受到教育的目的。
2.3.2 课堂实践教学方面:实现理论教学实践化
探索课堂理论教学实践化途径。综合采用参与式、案例式、研讨式、情境式等实践教学形式,通过分组讨论、即兴演讲、播报新闻、角色扮演方式等调动学生理论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教学过程的推进,使课堂理论教学实践化。构筑“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平台,把原本空洞、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同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变“灌输式”“注入式”教学为“多向互动式”“主动建构式”教学。
2.3.3 校内实践教学方面:丰富校内学生课余时空学习生活
(1)组织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爱校园主题实践、道德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社会调查活动。
(2)整合校内资源,充分发挥校内实践力量。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外开展校园主题实践活动,联合团委、学生处、宣传部、工会、组织部、各主办专业系部,共同为培养合格大学生出力。如借助学院宣传部、团委、工会的平台,开展“高雅文化进校园”等活动,陶冶大学生审美情操。
(3)开展“课外自学读书指导”与读书汇报活动。2010年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提供指导书目,定期举办“与书为伴,智慧人生”演讲比赛及读书汇报活动。
(4)组建“时代先锋”思政社团,开展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活动。2011年10月,由思政部、团委及学生共同创办的“时代先锋”学生社团成立。社团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为宗旨,开展系列时事讨论交流活动和“把握时代脉搏,争做思想先锋”及“中国梦”主题演讲活动。通过主旋律社团,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打造富有正气的校园育人环境,帮助引领更多大学生成为时代楷模、时代先锋。
2.3.4 虚拟实践教学方面:建设思政、心理网络教育教学平台
利用校园网,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大学生思政、心理网络教育教学平台,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一方面通过BBS论坛、电子信箱、QQ群等网络交流工具,在线与学生就思想政治理论、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另一方面,提供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资源或链接,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和学习样式。
2.3.5 校外实践教学方面:定期组织开展假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社会资源优势,在假期通过参观教育基地及新农村建设,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公益性社团活动等,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由认知社会向服务社会、由改造思想向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转变。
学生返校后,举办社会实践综合汇报展演活动。通过实物展示、汇报演讲、调查报告评选等方式充分展示汇报社会实践成果,充实了学生假期生活,锻炼了学生综合素质。
2.3.6 心理教育方面:通过教学与社会实践,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法制行为上理智与情感相冲突,意志与行为相纠结的矛盾心态,为解决大学生思想道德法制实践中“知而不想”“想而不愿”“愿而不做”“做而不实”的“知、情、意、行”相互脱节问题[4],探索“知、情、意、行”协调统一,互相促进的心理机制。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通过设计情境,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论,通过言传身教,咨询辅导,重点关注“情、意、信、行”协调与转换环节的通顺,调动、感染与激发大学生思想情感,强化大学生意志力、抗挫折力与信念坚定性教育,使其恪守情操,坚定正确的信仰与信心,健全完善人格。并对存在意识偏差乃至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其不消沉失落,不随波逐流,不愤世嫉俗,不偏激分裂,不奸猾狡诈,永怀乐观感恩奉献之心,构筑积极健康向上有为的人生。
2.4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的实践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将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校内外实践情况、校园奖惩情况等分别按一定比例综合起来,实现考核与教学对接。以评优、选优、加分方式保证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为有效开展实践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课程和活动,制定激励机制。
实践考核项目坚持贴近学生常规操行表现,其主要方面包括:课堂小组活动、道德实践、自学及作业情况、日常行为表现、遵守校规校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清况。考核实行加分与补分制度。对不达标的项目,可通过其他项目的补分。
实践课总成绩为40分,对学生实践课成绩的考核分为:课堂实践20分,课外实践20分。 在考核主体方面,尝试建立学生评议小组,作为学生操行自我监督考核的组织形式。在2011级几个试点班级设立了评议小组,评议小组由课代表及部分学生构成。评议小组职责是记录日常学生表现,期末向任课教师呈交记录单,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给定的凭据,这样使平时成绩更细致、全面、客观公正,减少了疏漏。
3 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实践化教学体系的“四维育人”模式,一是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育人”的体系化、全员化观点,动员协调多方实践教育教学资源广泛参与;二是落实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主体地位,实现了实践化人、实践育人的目的;三是提出构建由大学生参与型为核心的实践化“四维育人”模式,即“时空心智”一体化实践育人模式;四是由大学生参与的实践化育人“时空心智”立体情境的构建与实施。克服单一、单线、单向的“一维型”理论教育教学模式;五是考核方式实践化,侧重学生日常操行与综合表现,体现了思想政治道德与法制的实践理性特点[4]。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贾巨才,孟悌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初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1).
[3]李宗玲,姜献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情况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8,(3).
[4]王茹春.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化育人模式的构建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