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04-12刘英秀
刘英秀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职业生涯规划最初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是对社会大量失业问题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思考后的产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就业问题的突显,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逐渐走进国内职场培训中。2000年左右,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内高校发展处于萌芽阶段。2005年后,全国各高校开始陆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尤其是2008年教育部要求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正式走进大学课堂。
虽然对大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教育经历了十年的发展,但是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仍然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例如学生到企业就业后不同程度地出现工作态度不端正、不能吃苦、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协调合作能力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够、诚信缺失等不良现象,跳槽情况较多,这表明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不足。在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平台,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素质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大学生明确人生目标、职业目标,从而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大学阶段,学生学习“盲”,导致将来就业“盲”。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过多地“忙”于学校和网吧之间的路上;过多地“忙”于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上;过多地“忙”于花前月下的情意缠绵之中;过多地“忙”于课堂上用手机看电子书和QQ、手机游戏的拇指娱乐中。所以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之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从而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有利于大学生自我认识。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对自身的认识问题,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过多地片面要求企业的重视和待遇。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使其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摆正自己的就业心态,从而提高吃苦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协作配合能力和工作的责任心、对企业的忠诚度。
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中不难看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很多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针对现存问题,利用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平台,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是摆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人力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高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就业观,有助于使大学生正确地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规划,培养奉献精神和敬业意识。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现存问题分析
2.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认识误区
由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不足,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出现了一定偏差,把职业生涯规划仅仅看作是如何“找工作”的训练。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因为教师的专业背景不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也存在一定偏差。比如,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偏重心理学方面的指导,重在心理认知,更多采用心理测量,把测量结果与相关职业进行简单对应;而具有就业指导背景的教师则把更多重点放在如何做简历,提高面试技巧,介绍社会用人需求和经济发展,而忽视人内在的需求和差异,强调“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模式。由于在认识上和操作上存在的误区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课时、教学场地、教学投入以及教学效果等,这也成为制约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健康发展的瓶颈。
2.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
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习惯上把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立起来看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意识形态,强调个人服从集体,抹杀了个人的自由思想和自由发展;而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强调个性的张扬,强调自我价值实现,强调个人与职业的契合与匹配。如果仅仅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强调个人的追求,无疑会助长自由化思潮,把个人与国家、集体对立起来。现在,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找工作时往往一味强调个人的报酬与发展,有单位也不签,出现大量“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表面上看,这种现象是因学生“定位”不准造成的,其实深层次原因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脱节的问题。
目前,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借鉴的是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缺乏与中华传统人文精神的结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更多地强调了竞争意识,职场取胜的方法,满足自我需要的手段与途径,而忽视了仁爱、责任、担当、感恩、厚德、忠义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由此造成了当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灵魂”,失去活力,难免出现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学生逃课现象。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观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很多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因此,必须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突破口,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创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建立具有中国本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等。高校的人才培养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力保障。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不能搞自由主义,更不能仅以个人价值观来指导生涯规划,而是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兼收中西文化内涵的接班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二者不能割裂,必须有机地协调起来。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突破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的弊端,形成适合中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体系。
(2)突破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建立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中心的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体系。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还没有与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相结合,尚处于学生会管理下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因此,建立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中心,将学生管理与职业管理相结合就显得尤为迫切。针对目前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工作脱节的问题,可采用职业生涯规划进课堂、进实习、进组织生活、进党建、进班会、进素质拓展活动、进档案的“七进”方式全方位覆盖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并通过校企文化的融合将企业的职业管理制度、管理文化引入学生管理工作中。
[1]钟永强,雷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J].科技信息,2010,(5).
[2]汤福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
[3]刘婧莉.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J].科教文汇,20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