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前我国社会建设领域矛盾冲突的类型及其特质

2013-04-12

关键词:矛盾冲突

卢 晓 勇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论当前我国社会建设领域矛盾冲突的类型及其特质

卢 晓 勇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从社会建设领域来看,我国在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经济社会人口均衡发展、国民贫富差距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冲突。首先从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失衡方面看,其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和国家宏观政策和行业垄断等因素导致的公共资源配置方面造成的矛盾冲突;其次从经济社会人口均衡发展方面看,其主要体现在就业形势严峻、人口“未富先老”和资源严重匮乏和环境日益恶化而造成的矛盾冲突;最后,从国民贫富差距逐渐增大方面看所带来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人们对富裕阶层的不满情绪。以上这些矛盾虽然都属于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问题,但是构成了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

社会建设;社会矛盾;类型;特质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是自2010年起我国GDP总量一跃而居全球第二位。随着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和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改革,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各种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在社会冲突类型研究方面,我国学术界对社会冲突的分类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研究。毕天云认为,社会冲突主体可以分为:国家冲突、群体冲突、个人冲突,从冲突的强度和烈度又可划分为非对抗性冲突和对抗性冲突。王伟光认为,社会冲突可以划分为排除性冲突、兼顾性冲突、协调性冲突和解性冲突,并且提出解决冲突的五种手段:说服、允诺、威胁、施惠和使用武力。郑永年认为,社会冲突有四大类:第一大类是非常一般性的社会冲突,发生在社会成员之间或者社会群体之间;第二大类冲突是社会成员和地方官员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如非法收费、土地纠纷、公共利益分配等;第三大类冲突表现为非物质利益的政治冲突;第四大类是完全非物质利益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信仰和宗教上的冲突。对于社会冲突的原因,我国学术界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燕继荣认为,社会冲突根源主要有:利益结构失衡论、制度供给不足论、心理落差论。王浦劬把政治冲突根源概括为:心理对立说(C·F.冯克)、价值对立说、资源争夺说(科布和埃尔德)、环境互动说(J·C.戴维森)。总之,学术界针对我国社会矛盾冲突问题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但是,笔者认为,对我国社会建设领域矛盾冲突的类型及其特质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从社会建设领域来看,在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国民贫富差距等方面都存在着突出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源,直接动摇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因此,深入研究当前我国存在的这些社会矛盾既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失衡引发的矛盾冲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本民生方面的财政投入不足。有专家指出,我国财政支出中行政经费投入多而社会保障投入少。2004年我国用于行政公务支出的比例为37.6%,美国为12.5%;我国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支出总量为25%,美国为75%。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社会公共产品和基本保障的缺乏[1]。即便是有限的社会公共资源在配置方面也是严重失衡的。

第一,从教育资源来看,地区、城乡、社会阶层之间配置不均衡。在学前教育方面,我国还没有实行义务制教育,由于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学前教育的城乡差距、家庭差距较大。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在中国城市中基本可以得到落实,但是在农村地区很难得以保证。同时,在高等教育中,重点与非重点高校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我国高考现行的区域配额制度,造成的“高考移民”现象久禁不止。还有在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不同家庭的经济状况差异和受教育的条件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子女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悬殊。有学者对全国37所不同层次高校(专科学校除外)1994级和1997级学生近7万人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民、工人、党政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子女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分别是1∶2.5∶17.8∶12.8∶9.4,其中进入全国重点高校中的机会分别是1∶4∶31.7∶22.6∶17.4。工农子女与党政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子女进入高校的机会差距很大,在高校总体中后者是前者的9.6倍,在全国重点院校中后者是前者的近15倍,工农子女的合计份额不到45%[2]。

第二,从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来看,大城市医疗资源丰富,小城市、乡镇医疗资源匮乏,并且医疗体制不健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于实行了医疗卫生的社会化、市场化改革,医疗资源配置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中心城区,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和集中在一些大城市,中小城市和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其生存存在困难。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即使是在城市内部医疗资源的分配也不公平,有限的医疗资源却被少数人占有。而国家在公共医疗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民众的医疗缺乏保障,近年来虽然有所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据《2005年世界卫生报告》,在各国卫生总费用中,欧洲发达国家政府负担80%~90%,美国政府负担45.6%,泰国政府负担56.3%。而中国政府只负担17%,位列全世界倒数第四位。而这只有17%的由政府负担的医疗费用,又有80%是为850万以党政军干部为主体的群体服务的。据报,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各级干部请长期病假,其中有40万干部长期占据着干部病房[1]。对于一些生活在基层、边远地区的群众出现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讲是由于公共医疗资源不足造成的,但是分配不公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上医疗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一些医院和医护人员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致使医患之间矛盾激烈,医疗纠纷频出。资料显示,全国有73.33%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家属使用暴力打骂、威胁医护人员的现象;有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而扰乱医院秩序和威胁医务人员的现象;有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出院和拒交费的情况;有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家属在医院内摆设花圈、烧纸和设灵堂的不和谐事件[3]。医患纠纷成为当前社会冲突、矛盾的重要方面之一。

第三,国家宏观政策和行业垄断等因素导致的公共资源配置方面的矛盾与问题。目前我国还存在着诸如电力、通讯、煤炭、石油、燃气、银行、铁路、供水、烟草、丧葬、新闻出版等大量的垄断行业,这种排斥、限制其他行业参与竞争的行业,不按市场规律运作,在政府部门的保护下获得了高额的垄断利润,给其他部门和消费者带来了利益损害,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在民众收入分配方面,垄断行业职工收入水平增长大大快于其他行业。有的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比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超出4倍到10倍之多。2008年电力、石油、烟草等垄断行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10倍。这拉大了社会的收入差距。垄断行业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却为社会提供了较少的产出,不少企业浪费严重甚至严重亏损,如电力行业占用了8000亿元资产存量,每年只有80多亿元利润,铁路部门更是全行业亏损,由于行业垄断造成了有效供给不足,消费者不仅支付了不合理的高价而且还饱受强制消费及非法收费之苦。同时,垄断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不断上涨,不仅压缩了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消费空间,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国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投资,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损害。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冲突和矛盾。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冲突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现已超过13亿。我国人口众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第一,就业形势严峻。当前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非常突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任务十分艰巨。从城镇来看,高校毕业生达到630万人,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有600万人左右,另外还有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需要安排就业。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有2400万人左右。而我们大约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另外,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还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4]。因此,就业形势供大于求的形势状况将长期存在。

第二,人口“未富先老”。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使我国过早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实际上中国在2001年就已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的1/3将是老年人。因此,养老和社会保障问题与经济发展周期性波动之间的矛盾将更加明显突出。此外,我国人口的另一个问题是贫困人口较多。我国“十一五”提出的扶贫目标是基本解决2365万没有解决温饱人群的温饱问题。2011年底,中国宣布进一步大幅上调国家扶贫标准线,从2010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1274元升至2300元(2010年不变价)。由此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增至1.2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地区外)的近十分之一[5]。庞大的贫困人口数量给扶贫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建立社会保障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任务将会相当繁重。

第三,资源严重匮乏和环境日益恶化。目前,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但是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我国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3%,占世界总量的8.4%,人均仅有1.4亩左右。30多年来,全国耕地净减少了2亿亩左右。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有2/3供水不足,很多条河流开发利用率大大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我国除煤炭和建材非金属矿产外,其他矿产已有2/3的国有骨干矿已经进入中后期。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有2.6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只有1074立方米,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和4.3%。但是我国的能源消耗量却比较大,2006年,我国GDP总量只占世界GDP总量的5.5%(2010年是9.5%),但消耗的能源占全世界的15%,消耗的钢材占30%,消耗的水泥占54%,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至4倍。2010年,我国以20.3%的能源需求高于美国的19%成为能源消耗第一大国,较2009年上升了11.2%。我国主要产品单位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00多倍;我国木材综合利用率只有40%,而林业发达国家的木材综合利用率已达80%[6]。这种发展方式的结果是生态恶化和环境危机。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截止2009年,全国尚有3亿左右农村人口喝不上标准饮用水。我国污水排放量居世界第一,超过环保标准允许量的68%;二氧化硫排放量也居世界第一,超过环保标准允许量的77%[6]。我国空气环境污染严重。世界银行2001年发展报告中列举的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16个。在2003年监测的340个城市中,轻微污染、严重污染的分别占32%和27%。2005年发布的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SI),中国(38.6点)位于伊朗之后,名列世界第133位(倒数第14位)。而在2002年第一次发布该指数时,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居第129位[7]。水土流失、湿地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和荒漠、盐碱化、生物多样性等不到保护等生态环境问题,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造成严重的危害。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前我国区域、城乡、阶层等社会矛盾,也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进程。

三、国民贫富差距逐渐增大带来的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的政策给经济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活力,但是社会财富分配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经济利益反差,贫富差距现象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由0.16扩大到0.34,意味着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扩大了112.5%;农村居民基尼系数由0.212扩大到0.369,意味着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扩大了73.6%;而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时不足0.3上升到2000年的0.417,首次突破了0.4的国际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4年基尼系数达到0.462[8],目前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8。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6》提供的127个国家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测量指标,中国与一些拉美和非洲国家并列第95位,列入少数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很高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高度不平等”状态,10%的富裕家庭占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只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贫富差距加大不可避免地带来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阶层与阶层之间的社会冲突。有学者的调查表明,在被调查者中有63.9%的人认为目前中国贫富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严重,占近三分之二,有33.6%的人认为这一矛盾不严重或没有矛盾,占三分之一[9]。这表明大多数居民对贫富差距和贫富关系较为关注,这里也隐含着人们对当前中国社会贫富差距以及对富裕阶层的不满情绪。

总之,当前中国社会领域存在着大量的矛盾冲突,虽然这些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处理不当就可引起激烈的社会动荡,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不断上升趋势就是明显的证明。1993年我国发生社会群体性事件0.87万起,2005年上升为8.7万起,12年间增长了10倍;参与人数也由75万人增加到约307万人;其中百人以上的由1400起增加到7000多起。2006年群体性事件超过了9万起,2007年则达到了10万起。而2008年和2009年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数量及激烈程度都超过了以往,其中贵州瓮安、云南孟连、甘肃陇南、海南感城、湖北石首、吉林通化等地相继发生的重特大群体性事件,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不良社会政治影响[10]。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方法,创新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的方式,进而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孙立平.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特征与原因[J].新远见,2007(3).

[2]张玉林,等.中国的职业阶层与高等教育机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梁细列.医患纠纷现状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0(4).

[4]尹成基.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非常突出[EB/OL].(2010-09-11)[2013-05-10]http://news.xinhuanet.com/employment/2010-09/11/c_12541254.htm.

[5]任沁沁,罗鑫,王建华.中国贫困线上调接近世行名义标准[EB/OL].(2011-11-29)[2013-05-10]http://news.xinhuanet.com/2011-11/29/c_111203876.htm.

[6]李慎明.七大资源匮乏呼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红旗文稿,2010(5).

[7]沈杰.世界环境可持续指数发布[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5(1).

[8]汝信,等.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4.

[9]陆益龙.文化发展与思想观念的变化及动向[EB/OL].(2011-03-07)[2013-05-10] http://www.sociologyol.org/yanjiubankuai/tuijianyuedu/tuijianyueduliebiao/2011-03-07/12308.html.

[10]白艳艳.论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成因及其化解路径[J].探索,2011(3).

[责任编辑孙景峰]

D616

A

1000-2359(2013)06-0084-04

卢晓勇(1972-),男,河南濮阳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3-09-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710050)

猜你喜欢

矛盾冲突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一种新的冲突衡量方式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矛盾心情的描写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爱的矛盾 外一首
也谈医患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