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管理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2013-04-12罗金艳

生产力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成员

罗金艳

(浙江财经学院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一、问题提出

每个人都有情绪,改变现状的渴求与现实结果的冲突、积极与消极的冲突,在这些两极性突出的情绪状态中,如何促进个体全面而协调的发展,情绪的调节、控制与引导便成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转变的关健时期,大学生的情绪问题,轻者影响一时的心境,表现为短时间内的不愉快,重者则向更加消极的方面发展,这将长时间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前途,导致严重的情绪障碍。而大学生正处在情绪发展的矛盾性与两极并存的阶段,特别需要情绪管理,事实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感到迷茫和困惑,经常受到抑郁、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困扰,有的甚至发展成心理障碍,也有研究表明,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显著影响。

对情绪管理的干预包括认知中心、情绪中心等,就干预方式而言,一般包括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两类。团体辅导作为一种适合集体开展的辅导方式,针对团体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团队成员互相支持,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型团体心理辅导,以团体动力学、精神分析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为指导,在专业辅导老师的带领下,将有同质性问题的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觉察情绪,审视自我,观察他人;在互动中学习情绪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经验,探索积极有效的自我情绪管理模式,并将学习到的新知识新体验应用到日常情绪管理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本研究假设,通过团体辅导干预方式,可以重点改善情绪困扰者对情绪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情绪自我管理水平,从而有效降低他们的消极情绪体验。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在校园内贴出通知,邀请自我感觉有情绪困扰的学生前来做集体心理咨询和测试。经集体量表测查和面谈后,对其中自愿参与此次活动的24名学生结合他们的情绪困扰表现及情绪管理特征进行干预。筛选量表采用李江雪编制的《情绪稳定性评估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2.干预时间和形式。每周四晚上1次,每次2h,共8次;授课与团体辅导干劲训练相结合。

3.咨询与干预治疗方法。经过量表项目分析与个体单独面谈,认为情绪困扰产生机制基本上是认知障碍+不适当行为+消极情绪应对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与之对应的情绪管理干预策略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以刺激源—情绪状态—应对情况—产生后果等方面为主线,针对大学生理解能力强,接受能力强并善于思考的特点,通过排除认知障碍,以提高学生情绪稳定性和调节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做自我情绪管理的主人,从而达到情绪管理干预效果。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训练干预设计与实施

1.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情绪的表现形式和应对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正向的情绪体验,学习情绪管理的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为情绪表达提供理论支持。学习情绪管理方面的基本方式,形成新的体验和感受。帮助学生改变自我形象,树立情绪管理意识和情绪应对心态。将学习到的情绪管理知识、感受和经验应用到日常情绪实践活动之中,获得新的感受,积累新的情绪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学生学会觉察、学会表达、学会关注自我情绪、学会与负性情绪相处、学会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来调节情绪,成为驾驭自我情绪的主人。

2.活动形式。由辅导老师统一组织,团体成员分成2个小组,每组12人,以小组为具体单位,完成所有活动。

3.活动要求。签订协议,遵守合约,全程参与,注重体验,相互尊重,绝对保密。

4.活动内容与程序。此8次干预活动分以下3个阶段(每阶段1个主题,围绕主题安排辅导和具体干预训练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相聚是缘,团体成员彼此熟悉并建立温暖安全、互相信任关系的阶段(第1~2次)。要点,我的快乐从今晚开始。目的,为克服成员陌生感,拉近彼此距离,增进成员了解,营造安全、开放的氛围,引发个人参加团体的兴趣和需要,使团体成员在活动中放下焦虑、紧张和不安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团体训练。

活动一:互相按摩。让学生在互相分享和付出的气氛中放松心情并改变参与者的生理状态,使其情绪兴奋,对课程充满期待,同时在短时间内提升指导者的亲和力,拉近与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活动二:微笑握手。给一定的时间让成员在房间里自然相遇,见到其他成员面带微笑轻轻握握手,当指导者说:“停”时,每个成员面对或正在握手的人就成了朋友,两人一组,席地而坐,或相邻面对面坐下,两两做自我介绍;然后经过自我介绍的两个组合并成4人小组作他者介绍,每位成员将自己刚才认识的朋友介绍给另外两位新朋友,最后形成12人小组。鼓励成员要全身心地投入,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观察,尽可能多地了解其他成员,促进记住更多成员名字,同更多的成员认识。活动三:棒打薄情郎。所有成员围成一个圈就坐,先搞清楚坐在两旁人的名字,由其中一人开始自我介绍或直呼自己名字2次,然后再叫另一人的名字,被叫到名字成员左右的两位成员立即站起来,并鼓掌向被叫者致意,如未及时站起来,就由该成员用榔头捧打薄情郎。此活动目的是抽查成员对本小组其他队员的基本了解情况,巩固成员间相互友谊的建立。活动四:制定团体规则。指导老师和全体成员商定团体名称和团体规范,所有成员均签订团体协议书。活动五:指导者向全体成员介绍情绪管理干预训练的目的和意义。活动六:分享体验。每个成员谈谈参加本次活动的收获、心得、体悟和对本次活动的评价以及对下次活动的建议等,指导老师做总结。活动七:结束活动。每个成员用三句话表达参加本次活动的感受,指导老师做总结。活动八:离别仪式。全体成员手拉手,对身旁的同学致谢,并说“今晚认识你真高兴,期待下次见面”。

第二阶段:解读情绪,解决实质性问题的阶段(第3~5次)。要点,重点帮助成员解决带有普遍性的,与不良情绪有关的刺激源(认知)——应对情况——行为后果——情绪问题,如消极情绪思维倾向,自我认同倾向,觉察情绪的能力,缺乏情绪管理技术的问题等等。

活动一:热身运动。比长短、人椅、兔子舞等活动,调动情绪,活跃团队氛围。活动二:我演你猜。成员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信息表达情绪卡片上所写的情绪,活跃团队气氛,了解自己是否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情绪,了解别人情绪的同时让成员明白情绪的适当表达有助于获得同伴理解和支持。活动三:我的情绪反应。请成员回忆并感受最近发生的令自己情绪波动最大的事件,如愤怒、抱怨、痛苦、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体验,并在小组内交流。活动四:情商知多少。指导老师向成员介绍“软糖实验”和有关情商的专业知识,让成员了解自我情绪管理对自身发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成员内心要学会觉察、识别、管理情绪的强烈需求。活动五:角色扮演。每个小组在交流基础上选取一些素材排成小品,自编自导自演一出8分钟左右,反映引发情绪的事件、情绪的外在表现以及情绪对个体影响的小品,通过心理剧角色扮演,让成员在参与问题的提出和齐心协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团体的力量,感受解决问题的方式。每小组推荐两名成员在全体成员中发表心理剧排演感悟,指导老师做小结。活动六:情绪掌控术。指导老师向全体学员介绍情绪调控的基本方法,如身心放松法、能量宣泄法、语言暗示法、环境调节法、提升情绪智力等。在指导老师的介绍中,由学员作示范。活动七:分享体验。每个成员谈谈参加本次活动的收获、心得、体悟和对本次活动的评价以及对下次活动的建议等,指导老师做总结并布置作业(记录每天的情绪表,寻找快乐的方法等作业)。活动八:结束活动。每个成员用三句话表达参加本次活动的感受,指导老师做总结。活动九:离别仪式。全体成员手拉手,对身旁的同学致谢,并说“有你真好,谢谢你!期待下次见面”。

第三阶段:认知重建,掌握应付策略与结束咨询阶段(第6~8次)。要点,帮助成员学会建设性地应对不良情绪的策略,帮助成员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并自我调节,学会把握情绪,换一种心情去生活。每次活动结束后,指导老师要求学生做家庭作业,有情绪管理策略的,有认知的,有行为的。

活动一:热身运动。比长短、人椅、兔子舞等活动,调动情绪,活跃团队氛围。活动二:发现快乐。让成员学会运用埃利期情绪ABC理论分析自己的情绪,让学生明白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换一个想法,快乐自然来”。活动三:认知改变和认知重建。分小组讨论及分享两个步骤来探讨生活中常见的扭曲想法及应对策略。指导老师重点总结大学生群体中对自我、对挫折、对人际交往、对恋爱等情境中常见的扭曲想法,引导学生应对性思维,让成员意识到自己习惯性思维中的消极想法及自我评价,然后学会找一种更合理、更坦然的观点取而代之。活动四:三栏目技术。运用一种由寻找、挑战、解决即通过寻找内心消极自责问题、弄清认知判断失真的根源、发展出一个合理应对策略等三个部分组成的方法,克服一些引起顽固的消极情绪的影响,练习中运用案例帮助学员熟练运用此技术,从而帮助成员学会用全新的视野和积极的观点来对待自身以及自身的生活。活动五:改变心情改变想法。分小组进行练习前两项活动,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反复演练,体会感受,保证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得到帮助和提升,每个成员在小组分享中谈感受。活动七:戴高帽。强调团体内成员不应泛泛而谈,要尽量诚恳的说出对方特有的一些个性、优点、应对情绪策略良方等令你欣赏的地方,学习发现他人的优点并赞美对方,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活动八:结束活动。每个成员面对大家说一句话最想说的话,并表达参加团体干预训练的感受,指导老师布置作业,写一份参加全程活动的感受,并集体做量表回访。活动八:离别仪式。全体成员手拉手,对身旁的同学致谢,并说“认识你真好,我好快乐!”。

四、结果

在大学校园里开展团体辅导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发展起来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它的优势是:为团体成员提供一个宽松的活动场所和氛围,使他们在团队活动中彼此了解,相互影响,经验分享,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有关情绪管理的心理活动,从中反映出他们在情绪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缺陷。同时,在互动和体验式过程中,促进自我思索,学习了新的情绪管理知识,达到了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目的,从而改善自我情绪管理模式,提高了情绪管理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它的结果:对团体成员干预后所测得的《情绪稳定性评估量表》得分呈显著差异,表明情绪稳定性及行为特征明显增强;SAS、SDS结果表明,干预后此24位同学的焦虑、抑郁有比较显著的降低。

从成员的家庭作业和指导老师的观察研究上看,大家一致认为有以下几方面收获较大:心情变好了,看待外部世界充满阳光,对自己充满信心;自责明显降低,比原来自我接纳程度更高了;情绪表达和情绪控制适当,人际关系更合谐了。

五、讨论

第一,营造团体氛围很重要,可在初始阶段多安排一些热身活动与播放与主题贴切的音乐,促进指导者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信赖融洽的合作关系,营造团体积极正向的团体氛围。第二,干预训练以团体活动形式为主,每阶段可根据场次安排3~4次有关情绪表现及情绪管理方式等知识点的宣讲,以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之间的故事为案例,采取“听故事、说故事、评故事”的形式,比单纯说教效果要好得多。第三,干预训练中充分发挥参与者主观能动性,尊重每位成员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困扰问题,重视成员的自我感受,真正关心成员的个体成长,帮助成员解决实际问题,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第四,校园要有强大的环境支持系统,为学生提供情绪释放途径,帮学生把可能引起情绪困扰的心理及其它负向的心理能量以各种方式排遣出来,包括体育锻炼场所、朋辈互助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第五,不足之处是活动结束后,虽然经过前后测,为日后开展情绪管理干预训练提供了经验,但由于人力有限,对参与学生结束后的自我情绪管理运用情况没有做进一步跟进,学校心理中心可考虑分类成立相关的心理互助学生社团,以弥补这一不足。

[1]赵富才,周君倩.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1).

[2]张田.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9).

[3]张改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

[4]杨眉.大学生考试焦虑的认知——行为——情绪管理小组治疗[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5).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成员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