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学与儒教

2013-04-12周桂钿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儒教本原儒学

周桂钿



儒学与儒教

周桂钿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875)

中国传统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就是当时一个影响较大的学术团体,被称为“显学”。当时儒学只是理性的政治哲学,也可以说是政治智慧。汉代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更受重视,在两汉之际就产生了迷信儒学的纬书,对孔子与儒学加进了一些神奇的内容。从那以后,历代当政者都要到孔子庙祭祀孔子,这就产生了信仰儒学的儒教。简单地说,历代书院是传承理性的政治智慧,各地的孔子庙则是出于信仰儒教,祭祀孔子的地方。这就可以明确了儒学在书院中传承,儒教在孔子庙中持续。儒学与儒教并存于世,可以相互配合,也可以各自发展,不必要求统一。

儒学;儒教;哲学;宗教;信仰

儒学是否儒教?中国学术界讨论了多年,没有形成共识。多数人反对儒教说。问题出在哪儿?问题在于如何定义儒学与儒教,或者说在于如何定义哲学与宗教。对于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宗教,是按一般的理解,还是根据西方观念来定义?笔者以为,按西方的观念来定义,是以偏概全,多有不妥。例如什么是餐具?什么是乐器?按西方的标准,中国的筷子不是餐具,中国的笛子不是乐器。按西方的标准,蓝眼睛白皮肤黄头发是人,黑眼睛黄皮肤黑头发就不标准。同样道理,按西方的标准,中国没有哲学,有,也都是唯心主义,是落后的、错误的。按西方基督教的标准,中国儒家不信上帝,就不是宗教,甚至没有真正的纯粹的信仰。这是殖民地意识。这种意识产生于中国落后挨打之后。按这种意识,中国事事不如西方,民族自信心难以建立。我们如果摆脱西方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重新考察这些问题,那就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一、转变观念,重新分析中西哲学的差异

有的哲学家认为,对于人生最切要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这门学问就是哲学。什么是人生切要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那么对哲学也会有不同的分类。我以为人生最切要的问题是真善美。那么就可以分哲学为求真的哲学、求善的哲学和求美的哲学。求真的哲学是科学哲学,求善的哲学是政治哲学与宗教哲学,求美的哲学是艺术哲学。

西方传统的哲学,主流是求真的科学哲学。科学哲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最终要探讨宇宙本原的问题,认为宇宙本原是物质性的东西,就是唯物主义,认为宇宙本原是精神性的东西,就是唯心主义。如果认为有两个本原,就是二元论。恩格斯认为这些概念只能用于有关宇宙本原的问题,用到其他地方就会造成思想混乱。恩格斯又说唯物主义哲学家要跟科学家结成联盟。这都说明了西方传统哲学的主流是求真的科学哲学。中国古人不重视探讨宇宙本原问题,因此被认为没有哲学,讲的多是心性问题,又被视为唯心主义。实际上,中国古代许多哲学不探讨宇宙本原,不存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中国古代哲学家产生于春秋乱世,重视的是社会问题,研究乱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消除混乱,建立太平,维持和谐,给人民提供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求善的政治哲学。求善的政治哲学的核心是民本思想。

总之,西方传统哲学求真的科学哲学有丰富的思想值得中国学习,中国传统的求善的政治哲学也有深刻的理论与丰富的经验,可供西方人借鉴。各有所长,可以互补。中国也有求真的哲学如东汉王充哲学,也有求美的艺术哲学如先秦的庄子哲学。当然西方也有求善的宗教哲学与求美的艺术哲学。

二、摆脱西化模式,重新认识中西宗教的不同

中国有宗教传统,只是与西方不同。人类早期没有宗教是不可理解的。中国最早的原始崇拜就是祖先崇拜,祭祀祖先是在孔子创立儒学之前就存在了。孔子继承了这一传统,作为最根本的道德——孝。再从孝推出仁,以仁为中心发展成儒学思想体系。荀子讲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祖先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师进行礼的教育,君将礼实施于社会,使人际和谐,社会安定,人民获得安居乐业。后来发展成为祭祀的重要对象:天地君亲师。亲代表祖先到父亲。后来是中人要给天地和祖先上供,每家每户过年过节都有这一礼节。结婚典礼上,新婚夫妇要先拜天地,再拜高堂(父母),然后夫妻互拜,经过三拜,最后才入洞房。拜天地拜祖先,就是中国最初的信仰,也就是原始宗教。为了孝的教育,儒家继承了这一传统,强调“孝”要做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天地君亲师,也有发展。天地扩大为祭祀山川河流,特别是祭泰山最为有名。各地也祭祀当地的最高山,形成一个传统。从君扩大为臣,忠勇报国,民族英雄,死后也成为祭祀对象,如诸葛亮、岳飞都被作为神来崇拜,有人来祭祀。东汉时代的曹娥是个孝女,体现孝的美德,现有豪华的曹娥庙,是进行孝教育的基地。福建的马祖庙等都成为地方宗教。

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很盛行,被称为“显学”。那时只是学术团体,没有宗教性质。汉代独尊儒术以后,历代统治者都以儒学作为行政的指导思想,逐渐形成后代信仰儒家的传统。先在孔子生活的地方建立祭祀孔子庙,许多皇帝到孔庙祭祀。后来扩大范围,许多地方创办儒学教育机构、学校或书院,同时建立孔子庙,有的称夫子庙、圣庙、文庙。据孔祥林研究,19世纪,中国有1 730所孔子庙,朝鲜有300多所孔子庙,越南有160所孔子庙,日本有100多所孔子庙(孔祥林著《世界孔子庙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各地有许多庙,有许多祭祀活动,怎么能说没有信仰,没有宗教呢?特别是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都是皇帝祭祀的地方。关于信仰,所有人都有信仰,有明的,有暗的。农民种地,希望风调雨顺,也是一种信仰。做买卖经商,希望顺利赚钱,向财神爷烧香,也是一种信仰。商人供着财神爷,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信仰上帝,视为真正的纯粹的信仰,其他信仰都不是真正的纯粹的信仰,这是没有道理的,是一种偏见。拜金主义、科学主义也都可以是一种信仰。总之,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也没有信仰,显然站不住脚。

三、儒学与儒教并存

理清以上思想,改变现在的观念,再来讨论儒学与儒教的问题就有了思想基础。

哲学讲理性,宗教讲信仰,各不相同,又相互联系。中国传统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就是当时一个影响较大的学术团体,儒学被称为“显学”。当时儒学只是理性的政治哲学,也可以说是政治智慧。汉代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更受重视,在两汉之际就产生了迷信儒学的纬书,对孔子与儒学加进了一些神奇的内容。从那以后,历代当政者都要到孔子庙祭祀孔子,这就产生了信仰儒学的儒教。简单地说,历代书院是传承理性的政治智慧,各地的孔子庙则是出于信仰儒教,祭祀孔子的地方。这就可以明确了儒学在书院中传承,儒教在孔子庙中持续。并存于世。现在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华大典》中的《宗教典·儒教分典》,1 000多万字,6大册,大量资料说明儒教的成立,应该说这就下了定论。谁想否定儒教,就相当困难。1993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世界宗教领袖会议,当时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主任的刘述先先生代表儒教参加会议。会议结束,通过发表《世界伦理宣言》,收入孔子的一句话“和而不同”,并给予很高评价。联合国承认儒教是世界几大宗教之一。现在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都有儒教。儒教既然得到世界承认,我们如何能否定它的存在呢?经过这些考察,我以为儒教难以否定。儒学与儒教并存于世,可以相互配合,也可以各自发展,不必要求统一。

Confucianism and Confucius Religion

ZHOU Gui-dian

(College of Philosophy & Soci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s originated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Confucianism, which was then called “famous school”, was an influential learned society among them. At that time, Confucianism was just a kind of rational political philosophy or political wisdom. Since Confucianism was respected solely in the Han Dynasties, Confucianism was attached more importance, and there appeared some divination studies on superstitious Confucianism, in other words, some mystical contents were added to Confucius and Confucianism. Since then, the rulers of the past went to Confucius Temples to worship Confucius, and the religion with Confucianism as its belief arose. To be brief, the academies of the past inherited the rational political wisdom, and the Confucius Temples everywhere were the places for those who believed in Confucianism to worship Confucius, which is a clear illustration that Confucianism was inherited in academies and Confucius religion lasted in Confucius Temples. It also shows that Confucianism and Confucius religion can coexist in the world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that they can also develop themselves separately without being unified.

Confucianism; Confucius religion; philosophy; religion; belief

(责任编校:卫立冬 英文校对:吴秀兰)

10.3969/j.issn.1673-2065.2013.05.001

B222

A

1673-2065(2013)05-0001-02

2013-07-20

周桂钿(1943-),男,福建长乐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副院长、衡水学院特聘教授.

猜你喜欢

儒教本原儒学
图书易学与儒教建构:喻国人思想研究
无声之声:明末清初政统与儒教中的女学
道统的宗教化:王启元儒教思想研究
本原Heronian三角形的一个注记
儒学交流在路上
『闭卷』询问让人大监督回归本原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
今日聚集让新闻回归本原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