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城市水利建设与管理对策
2013-04-12卢素玲戴安启
卢素玲,戴安启
1.宿州市河道管理处,安徽宿州,234000;2.宿州市水利局,安徽宿州,234000
宿州市城市水利建设与管理对策
卢素玲1,戴安启2
1.宿州市河道管理处,安徽宿州,234000;2.宿州市水利局,安徽宿州,234000
采取科学论证的办法,就目前宿州市水系的实际情况,从宿州市的地理位置及城区河流分布入手,深入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整体防洪能力尚未达到规定的要求;防洪工程设施不完善;城区排水能力不足、标准低;城区绿地面积少、水域被侵占等。建设性地提出宿州市城市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新对策、新思路:统筹规划、超前建设;保障宿城供水安全;加快防洪泄水工程建设,完善宿城水系,营造水利景观;做好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保持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健全宿城水利设施长久运作管理策略,加强宿城水利的预警与应急机制。
宿城水利;水资源安全;防洪排水;水环境;宿城水利规划
宿州市位于安徽最北部,与江苏、河南、山东 3省 11个市县接壤,是皖北农业基地,淮海经济协作区城市群之一,人口众多。城市建设面积已达 70 km2,人口 60万人。由于对宿城水利问题关注不足,水利规划与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出现了一些水利问题,加强城市水利工作时不我待,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加快宿州市水利建设的步伐,满足宿州市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
1 宿城地貌与水利概况
宿州市区位于新汴河以南、沱河以西,地形平坦,由西北向东南有局部隆起,地面高程 26~ 31 m,其中环城河以内 29~ 31 m,其余大部分地面高程 26~27 m。主城区地形与周边比较,东西方向相对较高,南北方向则呈北高南低。汴河北岸,地面平坦,地形由北向南微倾,中部有部分洼地,地面高程一般在26.6~ 27.2 m之间。与宿城防洪泄水有关的河、沟有新汴河、沱河、三八河、三八沟、运粮河、大陈沟、宿蒙运河、龙河、小洪河、界洪河、薛堂大沟、戚家沟等。
宿州年平均降水量 855 mm,降水多集中在汛期 6~ 9月,占年降水量的 70%左右,由于缺少蓄水库容,降水大多以“洪涝水”的形式被泄放。统计分析计算,宿州市人均水资源量约为 450 m3,低于国际规定的最低线 500 m3。目前,城区生活用水全部取自地下水,生产用水也有很多是抽取地下水,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城区西南和东关已出现两个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且漏斗面积越来越大[2]。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宿州市发展的瓶颈之一。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宿州城市的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常发生侵占河道的不良现象,例如,把城区河道排水更改为管道排水,在河道上搭建街道和商业城等,这些做法使河道排水不畅,易淤积,堵塞洪水通道,暴雨时,人为产生新的洪涝灾害,街道被淹成为常见现象。小区、商厦大量污水的排入使得水环境恶化,违章建筑使得城市生态系统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目前,宿州市在城市水利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宿州市整体防洪能力尚未达到规定的要求,防洪标准低。市内主要河道如新汴河、沱河等整体防洪标准约合 20年一遇,北沱河等河道的防洪能力不足 20年一遇,低于 50年一遇的设防标准。
二是防洪工程设施不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主城区东、西两个方向缺乏堤防封闭,整个城市尚未形成完整的防洪堤圈,一旦新汴河城区段失事,将严重危及主城区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是市内河道淤积严重,阻水和违章建筑物多。新汴河城区段河道已淤积 90余万 m3,河底淤高近0.7 m。运粮河内多处城市供水管道从河道行洪断面内穿过。
四是城区排水能力不足、标准低。随着宿州市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区排水能力呈下降趋势,大沟排涝标准低,一般不足 5年一遇。铁路运河城区段阻水桥梁近 20座;三八河入环城河段被住宅楼覆盖,形成地下暗河,淤积严重。老沱河泄排河道在津浦铁路附近已经被堵死,造成铁路以西部分区域汛期地面积水位很高;而铁路以东的区域排水出路也被完全打断。
五是城区现有排水管道、大沟未经统一规划。宿州市城内的排水大沟和管网缺乏统一规划,存在着排水不畅和排水盲目等问题。
六是城区绿地面积少、水域被侵占,加大了洪涝灾情。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内众多坑塘被填平,缺失了滞蓄洪涝水功能。同时,城市化也造成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3],城市洪水有增大的趋势。
3 城市水利建设思路
3.1 统筹规划,超前建设
宿城水利建设主要是围绕服务市民生活和城市建设等工作而展开的,其作用是保障城市各项涉水功能及活动的正常运转,其主要的工作内涵包括宿城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管理等,这些关系到城市与水环境之间的和谐运作[4]。
宿城涉水专业规划项目在制定水系整治计划、泄排水规划、防洪水计划、水源地计划、水体保护计划等策略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本市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供水安全和防洪水安全的要求。要求宿城城市规划与宿城水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同时,必须超前建设水利工程,以避免水利建设滞后于城市的发展。
3.2 保障宿城供水安全
宿城发展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增长,加剧了对水资源的需求,加之水环境的恶化,宿城水资源匮乏问题已迫在眉睫[5]。由于宿州地表水资源总量不足且污染严重,居民生活用水全部取用地下水。现已探明,宿州城区周边有西二铺和符离集两个地下水水源地,西二铺水源地现阶段能满足城市生活用水需求,但储备有限。因此,必须着手准备从符离集水源地取用地下水满足城市发展的措施,越早实施越好。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过度开采地下水,已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水资源的不足,已经成为宿州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宿州市东南部附近有大量的煤矿塌陷区,对于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宿州市来说,这是一笔财富,要妥善加以利用。如芦岭和朱仙庄煤矿塌陷区,现塌陷区面积约 20.68 km2,库容 4 650万 m3。这些煤矿塌陷区距离新汴河、浍河等大型河道很近,须尽快研究利用大型河道洪水补给的问题。如果能利用煤矿塌陷区将洪水资源化,宿州市缺水的局面必将从根本上加以改观。
3.3 加快防洪泄水工程建设,完善宿城水系,营造水利景观
根据宿城防洪排水标准和宿城防洪规划,加快建设城市管网防洪泄水工程。要把宿城水系纳入皖北整体水系统筹规划中,实现城市河沟与外界水系整体沟通,增强引排能力,建成灵活的宿城水系。为了映射宿州古城历史、折射古城文化、体现古宿州的特点,宿城河道的建设要以人为本,以更好地改善人居水环境。在保证宿城供水正常和用水安全的前提下,也要侧重于生态水利建设,建造水利景观[6]。
3.4 加快宿城水系保护
根据宿城水环境特点,采取雨污分流、中水合理利用和清淤保畅的措施,以做到河道通畅;实施河岸绿化、景观筹划和环境亮化的策略,以做到水清岸绿、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宿城下一阶段治水理念已经在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和谐环境等转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着宿城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7]。
4 城市水利管理策略
4.1 做好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保持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相一致
严格控制宿城地下水开采量,加强宿城各区域取水许可、水资源费征收和涉水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对工矿企业,需逐步置换为使用地表水。在宿州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的范围区域,原则上不准新建自备水源。为了切实保障宿城居民生活的饮水安全,应该重点保护西二铺和符离集的饮用水水源地,完善水量、水质监测体制,在符合条件的地方,建好战备储备水源和应急备用水源,实现分质供水,并积极引导利用非传统性水源[8]。对淮水北调工程的引调河道,要做好保护性工作。以节水型服务业、企业和社区作为载体,进一步做好宿城的节水工作。
4.2 健全宿城水利设施长久运作管理策略,加强宿城水利的预警与应急机制
水利主管部门批准的方案规定宿城水利调度的公益性项目归属市政部门管辖,盈利性水利项目在上级水利主管部门监管下,依照市场机制运作。落实城市水利设施管理人员的职责、目标和经费,实行“管养分离”专业化管理、养护。
加强宿城应对水环境突变的处置能力,制定应急管理预案,增强应对城区突发性水污染、缺水以及洪水等事件的处置能力,完善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方案,健全应对措施,建立应急预案,保障宿城安全。
[1]陈兴茹.浅谈城市水利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5(3):238-242
[2]中国水利未来发展道路探讨 [EB/OL].[2013-06-18].http://www.studa.net/shuili/081119/16130783.html,2008-11-9
[3]陈杰.中小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 [D].南京:河海大学,2003
[4]张俊艳,韩文秀.城市水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78-81
[5]崔静.浅议城市水利与城市发展 [J].科技创新导报,2009(19):130
[6]严君毓.城市水利发展的几点思考[J].江苏水利,2003(2):11-13
[7]徐林.水资源安全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J].新疆农垦经济,2005(4):69-70
[8]水利部关于加强城市水利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3-06-28].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6-11/23/content 7398414 2.htm,2006-11-23
TV213
A
1673-2006(2013)09-0038-03
10.3969/j.issn.1673-2006.2013.09.009
2013-07-12
卢素玲(1971-),女 ,安徽宿州人,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水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book=43,ebook=218
(责任编辑: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