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腾退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河南省6地市33个自然村的调查
2013-04-12杨玉珍
杨玉珍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城市内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腾退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河南省6地市33个自然村的调查
杨玉珍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城市内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影响因素,将农户宅基地使用中超面积、闲置部分释放出来用于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刚需用地,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政府合理引导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豫西、豫北、豫南、豫中等6地市内层边缘区33个自然村为样本,基于对115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建立反映宅基地特征、农户特征、理性和生存预期特征、社会性行为特征等20项指标的影响因素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测度各因素对城市内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影响系数。研究结果:有宅基地腾退意愿的农户比例接近50%。按照系数从大到小排列,影响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因素依次为农户腾退政策满意度、社会保障问题、家庭成员的赞同意见、房屋建筑年限、腾退成功者的赞同意见、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宅基地距城镇距离、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人均住房面积等。研究结论:城市内层边缘区宅基地腾退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农户合法利益,针对农户关心的就业、社保、子女教育问题,将宅基地腾退与产业发展、农民安居、培训、就业相结合,切实完善户籍、社保、医疗、就业等各项制度。
土地利用;城市经济;Logistic 回归模型;宅基地腾退;城市内层内缘区;农户
1 文献述评及概念界定
城市边缘区的概念由德国地理学家路易斯首次提出,国内外学者围绕其内涵特征、范围界定展开了一系列研究,认为城市边缘区位于连片建成区和乡村之间,以土地的城乡混合利用为典型特征,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呈现出城乡过渡性质的区域[1-2]。范围界定上存在较大分歧,弗里德曼依据人们日常通勤范围,将城市周围大约50 km的区域划分为城市边缘区[3],洛斯乌姆将城市建成区外10 km左右的环城地带划为城市边缘区[4],国内学者对城市边缘区范围的界定大致分为3类,以郊区、行政区划和城市道路直观划定[5-6],建立指标体系运用计量模型判定[7-8],结合遥感影像和信息熵模型划定[9-10]。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城市边缘区划分为城市内层边缘区和城市外层边缘区,内层边缘区位于建成区外10 km以内的地带,外层边缘区指内层边缘区向外,距离市区30 km范围内的地带,主要研究城市内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状况。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对土地的刚性需求,城市内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大,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城市化最活跃的地区。同时,城郊农村居民点布局混乱、用地粗放、宅基地面积超标现象又使其成为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的地区[11-12]。宅基地腾退则成为缓解双重问题的突破口,宅基地腾退指在政策引导下,政府或村集体通过另行安置或支付一定的对价等方法使农户放弃原有宅基地的使用权,获得房屋安置或货币补偿后不再享有重新申请宅基地的权利[13]。农户宅基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宅基地流转现状及制度创新、宅基地整理潜力及整理模式、宅基地整理中的农户行为及影响因素3个层面。宅基地流转现状及制度创新上,陈柏峰、杨一介、李文谦、诸培新等学者分析了宅基地交易对经济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及其公平与效率问题[14-17],陶镕、陈小君等分析了宅基地使用中的法律约束问题[18-19],朱新华建立宅基地制度创新模型分析了其制度创新过程及诱导因素[20]。宅基地整理潜力和整理模式层面,林坚、杨庆媛、谷晓坤等分别研究了北京市、北京顺义区、上海金山区、浙江嵊州市宅基地整理潜力、住宅配置、宅基地复垦模式[21-24]。宅基地整理农户行为及影响因素层面,张金明分析了江苏省江都市农民集中居住意愿及影响因素[25];魏凤等分析了天津宝坻区农户宅基地换房的影响因素[26];赵国玲分析了武汉江夏区和黄石市新县农户宅基地流转影响因素[27];陈美球研究了农户集约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意愿及因素[28]。此外,针对不同的区域类型和特征,周婧等分析了贫困山区不同类型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认知和响应[29];张秀智等研究了经济欠发达与偏远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机制[30]。
综上所述,宅基地流转现状、制度创新等宏观层面的研究较多,农户行为、认知及其宅基地腾退影响因素的微观研究较少。而农户行为和认知直接决定宅基地腾退能否顺利进行,实践中因不了解农户认知和行为也屡屡出现相关部门与农户间的矛盾。基于此,本文选取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化水平偏低的河南省为样本,以农户这一微观主体为对象,研究城市内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影响因素,为政策、法律的制定提供依据。
2 影响因素及方法选择
2.1 影响因素及假设
宅基地腾退中的农户是“经济人”、“社会人”、“行为人”的融合体,影响其行为决策的因素有农户特征、宅基地特征、预期收益和成本、社会性行为4类。(1)农户特征包括农户年龄、需要赡养或抚养的老人与子女总数、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兼业状况5个因素。(2)宅基地特征包括宅基地距城镇距离、人均住房面积、房屋建筑年限3个因素。(3)农户宅基地腾退后的预期收益包括“腾退政策的满意度”、“改善住房条件”、“住进城里可以使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交通条件更加便利”、“能够解决社保问题”、“可以获得城镇户口”6个因素。宅基地腾退后的预期成本包括“生活成本将提高”、“失去土地的依赖”、“面临重新找工作的风险”3个因素。(4)社会性行为特征即农户宅基地腾退决策受家人、亲朋、同乡、近邻、成功人士等影响,表现为利己、利他、互惠、示范、从众等多种行为。问卷设计了“家人、亲戚对宅基地腾退的赞同意见”、“本村邻里赞同宅基地腾退”、“腾退成功者赞同宅基地腾退”3个因素。农户宅基地腾退因素集、变量说明以及变量与宅基地腾退作用方向的相关假设见表1。
2.2 模型选择
农户宅基地腾退意愿y是典型的两分类变量,影响因素x为自变量,即y=f (x1,x2,…,xn)。Logistic回归模型适用于因变量为两分类变量的回归分析,可以作为农户决策意愿的分析工具,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满足研究的需要。用 p、1-p 分别表示农户“愿意”、“不愿意”进行宅基地腾退的概率,p与x1,x2,…,xn之间的Logistic回归模型:
则
经数学变换得:
进行Logistic变换得:
3 数据来源与样本点选取
数据来源于2010—2013年4个时段在河南省组织的实地调研,选取豫北地区的安阳市、鹤壁市、中部偏北的新乡市、豫西地区焦作市、豫南地区南阳市、豫东部商丘市6个地级市内层边缘区的33个村,采取问卷统计与随机走访、入户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发放“宅基地腾退”问卷1421份,回收1254份,剔出关键信息漏答、雷同等问题问卷,剩1152份,有效率81%,样本分布见表2。
4 回归结果及分析
根据Logistic模型,运用SPSS 19.0软件对1152个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输出结果见表3。
表1 变量及其说明Tab.1 Indicators explanation and hypotheses
(1)农户特征变量。 农户特征的5个解释变量中,受教育程度正向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腾退,系数为0.433,原因在于受教育程度越高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速度越快,更容易在城市找到工作,同时能够理解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宅基地整理的必要性。户主年龄负向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腾退,系数为-0.233,原因在于年轻人适应能力强,更向往城市生活,老年人安土重迁等乡土意识浓厚,视宅基地为祖业,不愿轻易放弃。人均收入、兼业程度越高宅基地腾退意愿越强。而变量“需要赡养或抚养的老人与子女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系数为负表明家庭负担越重则农户宅基地腾退意愿越低。
(2)宅基地特征变量。 宅基地距城镇距离正向显著影响腾退意愿,距城镇越远宅基地腾退意愿越强,原因在于偏远村庄基础设施、住房条件较差,农户改善性需求更加迫切,距城镇越近,则通过出租、转让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故腾退愿望不强烈。房屋建筑年限对宅基地腾退有着正向显著影响,年限越久则农户改善住房的意愿越强。人均住房面积正向影响宅基地腾退这一结论与假设不符,原因在于,人均住房面积越大则宅基地闲置率越高,将闲置部分变现,获得经济收益的意愿越强,调查发现一户多宅农户腾退意愿最强。
表2 样本分布Tab.2 Sample distribution
表3 回归结果Tab.3 Regression results
(3)理性与生存预期特征变量。腾退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系数达1.517,表明农户作为理性的决策者,关心腾退收益和补偿标准,追求收益最大化。改善住房条件和交通条件对腾退的正向显著影响表明农户对住房、交通有改善性需求。变量“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也正向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腾退,系数为0.561,表明农户重视子女的教育,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会促进宅基地腾退。“解决社保问题”对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影响系数达1.453,表明社会保障是影响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关键因子,农户强烈的社保诉求也说明前景不确定下农户的忧虑。获得城镇户口的影响系数与预期相反,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经调研发现是当前国家对农村户口在粮食补贴、合作医疗、义务教育、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导致的。“预期生活成本”提高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宅基地腾退。变量“面临重新找工作的风险”负向显著影响宅基地腾退,表明就业问题成为农户进入城市后的又一担忧。正是工作的不确定和生活成本的提高使农户排斥宅基地腾退。变量“失去土地依赖”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原因在于城市内层边缘区的农户约75%是兼业型,对土地及其产生的农业收入依赖度不高。
(4)社会性行为特征变量。 家人、亲戚赞同意见对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影响系数为0.786,表明家庭成员的意见在宅基地腾退中发挥重要作为。腾退成功者的意见正向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腾退,表明农户决策中存在腾退成功者的示范效应。本村邻里意见总体上对农户有着正向作用,表明农户有从众效应,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5 结论与建议
总体上,按照作用程度从大到小排列,影响城市内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因素主要有腾退政策满意度、社会保障、家庭成员的赞同、房屋建筑年限、成功者的赞同意见、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宅基地距城镇距离、农户受教育程度、人均住房面积、改善住房条件、人均收入、兼业程度、生活成本提高、面临重新找工作的风险、户主年龄等。农户宅基地腾退作为实现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保障城镇化、工业化用地的突破点,在实践中应注意:(1)腾退过程应坚持农户自愿的原则,在农户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农户参与及意见反馈机制,以村集体中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中青年为突破点进行宣传和政策解读,逐步提高全体农户对宅基地腾退、土地集约利用的认知能力。(2)针对农户关心的就业、社保、子女教育等问题,将宅基地腾退与城市产业发展、转移农民安居、培训、就业相结合,构建产业、安居、培训、就业多位一体的示范园区,结合宅基地腾退以户为单位进行转移,采取户主保护性就业政策。(3)完善农民就业、社保等各项制度及其配套服务。建立统一的户籍制度,增强进城农户城市融入感和归属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其纳入城镇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健全劳动力市场,建立面向宅基地腾退农民的劳务供应、需求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各种劳务培训、就业中介组织的发展。
(References):
[1] 王海鹰,张新长,康停军,等.基于多准则判断的城市边缘区界定及其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4):704-714.
[2] Jim Hite. Land use conflicts on the urban fringe: Causes and potential resolution[EB/OL] . http:∥www.strom.clemson.edu/ publications/hite/landuse-hite.pd,f 2003: 21-28.
[3] Friedmann J,Miller J. The Urban Field[J]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1965,31:312-320.
[4] Russwurm L. Urban Fringe and Urban Shadow[M] .Toronto: 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75:148-164.
[5] 涂人猛.城市边缘区初探——以武汉市为例[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0,6(4):35-39.
[6] 王发曾,唐乐乐.郑州城市边缘区的空间演变、扩展与优化[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16):51-57.
[7] 曹广忠,缪杨兵,刘涛.基于产业活动的城市边缘区空间划分方法[J] .地理研究,2009,28(3):771-780.
[8] 王海鹰,张新长,赵元.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城市边缘区界定方法研究[J] .测绘通报,2010,(10):7-10.
[9] 张宁,方琳娜,宋金平,等.北京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特征及驱动机制[J] .地理研究,2010,29(3):471-480.
[10] 钱建平,周勇,杨信廷.基于遥感和信息熵的城乡结合部范围界定[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4):451-455.
[11] John Randolph. Environmental Land 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M] . Washington Island Press, 2004: 1-8.
[12] 陈兴雷,郭忠兴,刘小红,等.大城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3):118-122.
[13] 彭长生,范子英.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2):155-162.
[14] 陈柏峰.农村宅基地限制交易的正当性[J] .中国土地科学,2007,(4):44 - 48.
[15] 杨一介.农村宅基地制度面临的问题[J] .中国农村观察,2007,(5):32 - 37.
[16] 李文谦,董祚继.质疑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正当性——兼论宅基地流转试验的初步构想[J] .中国土地科学,2009,(3):55 - 59.
[17] 诸培新,曲福田,孙卫东.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公平与效率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2009,(5):26 - 29.
[18] 陶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之法律探讨[J] .现代经济探讨,2011,(3):63-66.
[19] 陈小君,蒋省三.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规范解析、实践挑战及立法回应[J] .管理世界,2010,(10):1-12.
[20] 朱新华.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与理论解释——江苏省江都市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3):19-25.
[21] 林坚,李尧.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7,21(1):58-65.
[22] 杨庆媛,张占录.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和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J] .中国软科学,2003,(6):115-119.
[23] 谷晓坤,周小萍,卢新海.大都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效果评价——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J] .经济地理,2009,29(5):832-835.
[24] 谷晓坤,陈百明,代兵.经济发达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与模式:以浙江省嵊州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07,22(5):701-706.
[25] 张金明,陈利根.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江都市为例[J] .农村经济,2009,(10):17-20.
[26] 魏凤,于丽卫.农户宅基地换房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11,(12):79-86.
[27] 赵国玲,杨刚桥.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二县市的农户调查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2:121-124.
[28] 陈美球,何维佳,王亚平,等.当前农户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意愿的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09,(8):63-69.
[29] 周婧,杨庆媛,张蔚,等.贫困山区不同类型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认知与响应——基于重庆市云阳县568户农户调查[J]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9):12-17.
[30] 张秀智,丁锐.经济欠发达与偏远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机制分析:案例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2009,(6):22-30.
(本文责编:戴晴)
Study on Impact Factors on Quitting and Reclaiming the Households’Residential Land in the Inner Urban Fringes: Based on a Survey from 33 Villages in 6 Cities of Henan Province
YANG Yu-zhen
(School of Business,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impact factors on quitting and reclaiming the households’ residential land in inner urban fringes, using the reclaimed residential land for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o realize the linkage between urban-land taking and rural-land giving. Methods include 1) field survey covering 33 villages of 6 cities in northern, western, middle and southern Henan province; 2) based on surveys of 1152 households, a logistic model for identifying the impact factors such as residential land characteristics,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reason and survival expectancy, and soci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20 indicators are established.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atio of households who want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sidential land quitting was close to 50%. According to the effect degree, the impact factors include satisfaction degree on the quitting, social security, consent of family members, housing years, opinions of the farmers who already quitted, education of younger generation, distance between city to residential land, households’ education level, housing area per capita, etc.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1) the policy on quitting residential land in inner urban frin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farmers’ legal interests; 2)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farmers concerned about employment, social security, education of children, the quitting of residential land should combine wit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armers’ housing, and employment training; 3) the households’ registration, employment, social security and medical systems and services should be further provided.
land use; urban econom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exit of residential land; inner urban fringes; households
F301.2
A
1001-8158(2013)09-0044-07
2012-07-08
2013-06-04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BJL00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JL074);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2YJCZH251);河南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2012CJJ024);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2013B187)。
杨玉珍(1984-),女,河南新乡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E-mail: yuzhenyang110@126.com